胡陳沖 張洪濤
(天津美術學院圖書館,天津300141)
高校Wi-Fi全覆蓋下美術院校大學生數字資源的利用
胡陳沖張洪濤
(天津美術學院圖書館,天津300141)
在當前高校Wi-Fi全覆蓋的背景下,結合2015年在天津美術學院北校區(qū)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數據,揭示并分析大學生對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的現實狀況。當前美術學院大學生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現狀并不樂觀。校園無線Wi-Fi全覆蓋,并沒有強化學生主動利用數字資源的趨勢。
Wi-Fi全覆蓋美術院校問卷調查數字資源利用
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和網絡通訊技術的深入應用,包括微信在內的新興媒體越來越成為集體和個人傳遞、分享、獲取信息資源的重要手段。2016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顯示,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0%,較2014年的50.8%上升了9.2個百分點[1]。此外,近年來手機等移動設備作為網民主要上網終端的趨勢進一步強化,整個社會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2-4]。在這種新形勢下,2014年10月天津美術學院與時俱進,實現包括宿舍、教學樓等在內的校園無線Wi-Fi全覆蓋,為全校師生提供更加實時便捷的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全校師生只要登錄賬號,即可通過手機等終端設備實現隨時隨地的免費上網功能。那么,面對新形勢,當前美院大學生利用館內數字資源的現狀如何?這種形勢是否強化他們利用數字資源的意愿和能力?集聚信息資源的圖書館如何應對新環(huán)境,實現優(yōu)化創(chuàng)新,逐漸使得學生自主利用此類資源趨于常態(tài)化?這是高校圖書館應亟待解決并尋求突破創(chuàng)新的關鍵課題之一。
數字資源利用是各類型圖書館在其發(fā)展進程中出現的一個重要現象,也是一種典型的互聯網行為,國內學者對這一現象和行為予以高度關注:針對不同時期在數字資源利用現狀及利用效果方面上產生大量成果[4-9]??梢钥吹?,這方面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然而當前在以高校圖書館為對象的研究上仍存在一些不均衡現象:迄今,大部分針對數字資源利用現狀等方面的研究更多涉及對綜合性、高職院校等的考察分析,而以專業(yè)美術學院圖書館為研究對象的調查研究并不多見。與我國眾多不同類型的高校相比,目前學者對美術學院圖書館及其在這方面的研究還遠遠不夠,也較少將其作為一個主題專門進行全面闡述[8-9]。因此,筆者以美術學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利用數字資源現狀進行系統考察依然很必要。
基于上述,筆者以天津美術學院圖書館為例,結合2015年上半年在該校北校區(qū)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數據,運用EXCEL等軟件實證分析當前美院學生利用館內數字資源的現狀。并結合分析結果,針對新形勢要求,探討美院圖書館從主客體、資源、服務等不同維度上擴大自主利用數字資源用戶群的可能途徑和對策。
筆者主要采用2015年上半年在天津美術學院北校區(qū)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數據。問卷的調查對象為北校區(qū)各院系各專業(yè)中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學生;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采取面對面發(fā)放紙質問卷的方式;調查期間共發(fā)放問卷380份,最終獲得有效樣本總量為346份,有效回收率為91.1%。其中被調查樣本的基本特征分布如表1所示。原數據的錄入、處理與數據分析過程均運用EXCEL等軟件,通過數據錄入、定義、轉換、描述性分析等進行,定量分析當前學生在利用數字信息資源方面的現實狀況。

表1 天津美術學院北校區(qū)被調查樣本的基本特征情況年級
為更真實、科學地反映本校學生用戶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現狀,此次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涉及學生的入館目的、閱讀方式、查找/獲取資源渠道、數字資源利用意識和能力等。結合實際訪談發(fā)現,當前校園Wi-Fi全覆蓋的背景并沒有推動或強化學生利用數字資源的趨勢。目前資源、館員以及用戶三者之間尚未形成有效的傳遞、反饋、互動等良性循環(huán),學生利用數字資源的現狀并不樂觀。數字資源普遍有效得到應用的良好局面還未形成。
2.1入館進行上網閱讀的受訪者比例極低
根據調查顯示,受訪者入館上網閱覽資料者最少,僅占2.0%,學生入館最主要的目的是借還書,比例高達78.9%,上自習和閱覽期刊也占一定比重,如表2所示。顯然,很多學生依然更習慣于館內傳統的服務方式,他們認為圖書館就是一個借還書、上自習的場所,還沒真正了解到除了這些基本服務和傳統功能,圖書館主頁豐富的數字資源對他們的學習和藝術創(chuàng)作同樣可起到輔助作用。

表2 受訪者入館的主要目的(多選)
注:此道題是多項選擇題總體百分比大于1
2.2學生閱讀仍以紙質資源為主,數字資源的使用率極低
調查發(fā)現,盡管整個圖書館具備豐富數字資源,受訪者中極少部分學生選擇通過數字資源進行閱讀。訪談中也發(fā)現,被訪的多數學生更希望利用手機、平板等在自習室、閱覽室利用無線Wi-Fi實現外部網頁瀏覽、資源查找和聊天,極少數人通過圖書館主頁進行網上資源瀏覽。從表3中可看出,受訪者閱讀主要通過閱讀館內紙質資源的方式進行,比例高達90.2%,而瀏覽數字資源的比例僅占9.8%,如此懸殊的數據說明,傳統的紙質閱讀依然是學生最主要的信息源,他們更習慣于從傳統的館藏紙質圖書、期刊中獲取資料,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學生對數字資源的重要性認識相對缺乏,進行閱讀活動時對數字資源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明顯不夠。

表3 受訪者閱讀主要通過何種方式(載體)
2.3學生通過網絡查找資源的比重較低,獲取資源渠道單一
調查中,有81.5%的受訪者選擇入館直接在書架查找紙質資源為獲取資源的渠道,只有29.8%的學生表示通過網絡搜索引擎(包括瀏覽圖書館主頁)查找資源。同樣,通過館內員工和專業(yè)老師介紹來查找資源(紙質/數字)的比例也相對低下,如圖1所示??梢钥闯?,在全校Wi-Fi全覆蓋的便利條件下,學生獲取資源的渠道依然相對原始單一,主要通過自身查找紙本資源的渠道獲取信息,沒能充分利用校園內隨時隨地查找獲取數字資源的便捷條件。訪談中有學生表示自身較難了解到相關數字信息資源發(fā)布情況,且覺得校內信息接觸渠道并不十分暢通,因而不懂或不注重使用搜索引擎或圖書館主頁系統進行各類資源檢索。

圖1 學生獲取資源的渠道/方式(多選)
2.4學生利用數字資源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
筆者用來測量學生利用數字資源的意識和能力的問題是:“您是否知道使用美院圖書館主頁的數字資源?”,答案包括表4中4類。首先,從表中可知選擇經常會去使用數字(電子)資源的僅占3.2%,盡管還有27.7%的人選擇偶爾知道使用,但兩者共計也僅占30.9%,表明當前學生主動利用館內數字資源的能力并不強。但值得注意的是,表示知道“可以或應該使用數字資源”的受訪者共計占到81.5%,也就是說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有意愿利用數字資源進行學習或創(chuàng)作,這表明當前多數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備利用數字資源的意識。其次,筆者在訪談中發(fā)現一部分學生缺乏一些基本的檢索常識和技巧,有些即將畢業(yè)的大四學生甚至不會獲取和使用圖書館主頁上的數據庫資源??梢哉f,一部分人利用館內數字資源的能力仍然很薄弱??傮w上講,當前美院學生利用數字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依然不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表4 受訪者使用美院圖書館主頁數字資源的情況
通過調查數據定量分析的結果表明,當前美院館藏數字資源利用現狀并不樂觀:在便捷的無線Wi-Fi環(huán)境下,館內數字資源利用率依然相當低;學生查找資源的渠道仍原始、單一,通過圖書館主頁查找數字資源的比例較低;盡管有一部分被訪者具備此類資源利用的意識,但總體上講,學生利用館內數字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還相對薄弱。
上述結論對本校圖書館及其在實施和優(yōu)化相關培養(yǎng)和改善學生積極有效利用館內數字資源的方法和途徑方面具備一定啟示意義。就當前情況和筆者實踐來看,圖書館相關部門在數字資源的宣傳、推廣和引導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從整個學?;驅W院層面來說,可能由于校區(qū)之間信息服務的不對稱、圖書館信息環(huán)境缺乏吸引力、圖書館與學院、學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和反饋等原因,這方面工作的開展所取得的實際效果與預期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結合上述現狀調查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探討研究更為有的放矢的途徑和方法十分必要。
3.1多維度優(yōu)化創(chuàng)新館內信息環(huán)境
作為圖書館信息服務中心的電子閱覽室,在新環(huán)境下,可利用其自身具備的物理空間和軟硬件資源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既做好業(yè)務推廣和創(chuàng)新,也注重加強自身形象宣傳;增進學生對圖書館數字資源、人員和服務的了解,吸引更多學生利用電子閱覽室空間環(huán)境、利用館內數字資源和服務,使包括電子閱覽室在內的圖書館各項信息服務惠及全體學生,真正滿足其各項需求。
首先,加強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轉型升級,優(yōu)化創(chuàng)新實體空間環(huán)境。例如可以嘗試電子閱覽室向信息共享空間(IC)或學習共享空間(LC)轉變[10-12],加強功能分區(qū),美化物理環(huán)境,提供更加符合美術學院學生用戶的建筑空間和專業(yè)性信息服務。從某種程度上說,良好的藝術、文化氛圍和舒適的建筑空間等外界環(huán)境能夠起到一定的拉力作用。
其次,全方位多途徑推廣數字資源,切實做到“引進來”,并最終“走出去”??梢陨钊敫髟合?,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年級舉辦針對性強、小而精的專業(yè)培訓和講座以對相關數字資源進行宣傳、推廣,而不只是流于形式,走過場??赏ㄟ^圖書館的微信平臺、主頁推送和宣傳圖書館的數字資源信息。最重要的是保證上述此類服務的開展在校區(qū)之間、院系之間的均等化推進,真正能惠及全校學生用戶,最終改善并提升全校學生對數字資源的利用意識和利用能力。
第三,圖書館館員發(fā)揮能動性,在資源與用戶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橋梁。一方面,不斷加強和改進自身信息素養(yǎng),提升對館藏數字資源體系的了解、挖掘、評價和導航能力;重視并定期舉辦數字閱讀推廣活動,使得在有限的時間和人力資源情況下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另一方面,每一位館員都應切實充當好“中介”的紐帶作用:既能配合圖書館及電子閱覽室向外推廣、宣傳,又能夠及時跟蹤、了解、分析學生的反饋信息和變化需求,從而為資源服務、訂購策略等及時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和改善提供參考。尤其作為與讀者直接接觸的流通部門館員,應注重匯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碎片化”需求,以更好總結分析學生信息資源利用的“群體化”特征和需求變化。這將有利于在資源、館員和用戶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傳遞、互動和反饋的局面。
3.2重視美術學院信息素質教育及數字資源素養(yǎng)教育
大學生是高校及圖書館在內的所有部門的服務主體,也是高校生存的意義所在。學校在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必然不可或缺,數字素養(yǎng)教育應成為信息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切實納入到教育教學體系中并發(fā)揮作用,而并非形同虛設[13]。在這方面,高校尤其是美術院校更需結合圖書館相關部門建立、規(guī)范并實行相關補充機制,開設旨在提升學生信息意識和能力的課程,比如可以將專業(yè)數據庫培訓課、信息檢索課納入課程體系,使他們能夠切實掌握各類資源檢索的相關知識和技巧;在相關課程中可適當增加數字資源的推薦和介紹,使數字資源利用在相應范圍和更多人中富有成效。最終在這種系統性、普及性的學習過程中使館藏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一種常態(tài)。
3.3提升大學生信息意識和能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當前美術學院多數學生相對綜合性大學學生而言,普遍存在“重技術輕理論、重練功輕讀書”的觀念和傾向[8,14]。他們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相對缺乏,對數字資源利用的意識較為薄弱。應該首先引導學生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可能在實踐中獲取到有效信息。其次,面對當前浩瀚無邊、紛繁復雜的信息世界,學生自身必須培養(yǎng)良好的信息素質,提升自我篩選和甄別所需信息的能力,才有可能更快捷、更有針對性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另外,通過調查,美術學院學生對信息資源的查找和利用能力較為薄弱甚至根本不知道或不會使用,他們平時更傾向于直接的實踐性的創(chuàng)作或設計。技藝的提升固然重要,但理論知識的充實同樣不可或缺:技術理論、方法論等理論知識的積累、豐富反過來有助于激發(fā)自身創(chuàng)作靈感和所需素材的篩選,最終能服務并融入作品本身的創(chuàng)造過程。因此,學生自身應主動培養(yǎng)并提高利用信息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充分了解并利用學校圖書館這一優(yōu)越的信息平臺,享受各種資源和服務,在豐富自我的同時,有效輔助于自身的科研、設計和創(chuàng)作活動,有助于提高自身閱讀素養(yǎng)。
[1]中國社會科學網.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在京發(fā)布[EB/OL].http://res.cssn.cn/dybg/dyba_wh/201604/t20160 419_2973544.shtml.2015-04-19.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507/t20150723_52626.htm.2015-07-23.
[3]徐志.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的思考[J].圖書館,2015(7):97-99.
[4]王晶晶,朱本軍,肖瓏.演變中的學術環(huán)境和圖書館資源建設新方向[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5):5-11.
[5]江玉霞.利用Web桌面導航提高電子資源的利用率——以閔行區(qū)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4(3):82-83.
[6]楊茜.新時期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管理與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14(2):32-33.
[7]凌征強,等.廣東省高職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模式與利用現狀調查與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17):76-81.
[8]付晨普.美術院校大學生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2(7):140-142.
[9]朱甜.藝術類高校信息素質教育模式初探[J].藝術學理論,2012(5):39-40.
[10]范艷芬.學習共享空間與我國大學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J].貴圖學刊,2009(1):65-68.
[11]李琳.2005年-2013年國內信息共享空間研究述評[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4(3):66-67.
[12]羅學妹,高峰.研究型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創(chuàng)新服務方向——支持研究生協作知識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1(5):77-80.
[13]于雅楠,等.信息檢索課與大學生信息查尋自我效能關系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4(10):83-87.
[14]李瓊艷.美術院校本科生對圖書館學科服務使用初探——以廣州美術學院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6(2):96-99.
胡陳沖女,1984年生。研究生學歷,助理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
張洪濤女,1979年生。研究生學歷,助理館員。研究方向:讀者服務。
G258.6
(2016-08-31;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