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強
(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甘肅蘭州730101)
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與利用研究——以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為例
楊朝強
(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甘肅蘭州730101)
介紹了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面臨的新變化,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現狀和利用途徑,最后論述了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與利用的發展趨勢,以為其發展提供借鑒。
大數據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與利用
大數據技術為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與利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使傳統的以紙質文獻為載體的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迎來新的變革。大數據以其資源存儲密度大、信息含量高、處理快捷等特點迅速受到圖書館的歡迎,而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也在新技術的引領下不僅優化了館藏結構,提升了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水平,還極大地促進了網絡資源共享,增強了圖書館自身的競爭力[1]。
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始建于1952年,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截至2013年和平校區圖書館建成,與段家灘校區圖書館形成主、分館協作服務的模式。圖書館占地約5萬平方米,其內文獻資源豐富,并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富有學科特色的館藏資源,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在大數據背景下,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也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加強自身建設,將本館的特色館藏資源網絡化、數字化,進而為讀者提供更加廣闊、便捷的服務。
1.1特色館藏資源數字化
大數據背景下,館藏資源數字化已經成為圖書館的發展趨勢。但是全部館藏資源數字化并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將全館的資源數字化,因此一般來講,各圖書館都是將本館的特色館藏資源數字化。特色館藏資源主要包括地方特色資源、學校特色資源和學科特色資源。其主要的載體包括紙質文獻、數字文獻、膠卷、膠片、實物等,而按照主題分類又主要包括古籍文物、外文、學位論文、文庫、贈書、地域文化、圖片庫、專題網站、教學參考、光盤與視頻、網絡導航和其他各類專題[2]。目前,各大圖書館在網絡化環境下,大都加強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數字化建設的主要類型有以下4種,一是本校或本館各類出版物的電子版;二是本校專家庫和教師的學術成果庫;三是各類高校結合自身專業制作的各學科專題數據庫;四就是各類高校項目合作的成果[3]。特色館藏資源的數字化將傳統的印刷型文獻轉化為現代電子文獻,加強了圖書館的網絡信息資源建設,同時各類專題數據庫的建設對于挖掘本校、本地區、本專業的資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特色館藏資源開放化
大數據背景下,特色館藏資源改變以往傳統封閉的形式,不再是個別圖書館獨享的信息資源,而逐漸成為全民共享的資源。許多圖書館不僅將本館的特色資源數字化,還建立了開放的網絡信息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不僅包括本館的特色館藏資源,還包括網上大量的虛擬館藏資源。讀者通過網絡平臺可自由查找和獲取信息,實現了大數據背景下的知識信息共享,也更加符合圖書館未來的建設方向[4,5]。
1.3特色館藏資源利用便捷化
傳統的特色館藏作為圖書館的重要藏書資源,主要側重于“藏”,即注重圖書資源的保存[6-9]。尤其是對于一些特別珍貴的、文獻價值高且不易保存的館藏資源,經常被圖書館存封起來,僅允許少數人閱覽或者干脆直接封閉不對外開放。這就極大地降低了特色館藏資源的利用率。而大數據背景下,為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利用提供了便捷的平臺。首先是特色館藏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解決了圖書的保存問題,避免了紙質圖書的損毀。其次,特色館藏資源的開放化,為圖書資源的共享創造了條件。最后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圖書館不斷更新服務理念,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為人們獲取特色館藏資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
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的藏書資源非常豐富,并且在長期的發展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館藏資源。據調查,截至2013年底,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內共有中外文紙質圖書116萬余冊,其中包括1023種中文期刊、61種外文期刊、70種報紙、2萬余件光盤、磁帶等非書資源。此外還包括CNKI、超星、中經網在內的28種數據庫,折合成電子圖書共約130萬余冊。圖書館的館藏文獻重點突出財經類院校的特點,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以文學、史學、理學、工學為輔的館藏資源體系。
2.1古籍文物資源
蘭州財經大學雖然是一所以財經為主的文科類院校,但其圖書館內的古籍文物資源也非常豐富。據了解,其館內收藏有許多珍貴的古代詩畫、碑帖、書法和文學藝術作品。著名的繪畫如《兩宋名畫冊》《中國成立2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中國版畫史圖錄》《中國風俗畫稀世珍品》《李長蘅山水》《菊譜》等,著名的書法碑帖作品有《唐玄敘集王羲之書金剛經》《敦煌遺書書法選》《蘇軾墨跡大觀》《中國書法百家墨跡精華》《文徵明小楷七種》《黃山谷小楷金剛經》《明拓漢曹全碑》《快雪堂法帖》等,著名的文學作品有蒲松齡的精裝版《聊齋志異》全四冊。此外還藏有一些精裝版的史學作品,如《四部精華》中的子部、集部、史經部,《資治通鑒》全集,《繹史》等,這些古籍文物資源也構成了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一部分,不僅顯示了其館藏資源的類型多樣,還顯示出其較高的價值。
2.2特色資源數據庫、文庫
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除了致力于古籍文物的收藏之外,還將許多特色資源自建成數據庫資源,方便廣大讀者查閱和使用。迄今為止,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庫主要有9個,其中包括以蘭州財經大學自身資源為特色建成的蘭大機構知識庫和蘭大文庫;以蘭州地域特色為中心形成的特色資源數據庫,如西北邊疆文獻中心、西部災害研究數據庫、敦煌學數字圖書館、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庫;以宗教特色為中心形成的特色資源數據庫,如甘青寧地方志文獻中心,伊斯蘭文獻中心,穆斯林文獻中心等。又因為蘭州財經大學地處西北,與中亞非常接近,在國際研究中主要也多集中在中亞地區,所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亞研究數據庫。
2.3學位論文特色資源
一般每個高校圖書館的學位論文資源都應該屬于該校的特色館藏資源。雖然蘭州財經大學的官方網站上,未將學位論文列為特色資源,但這是中國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問題,事實上它仍然應該是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的特色資源。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的學位論文資源主要包括紙質版和電子版,主要收錄的是蘭州財經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優秀論文。
3.1引進EPS全球統計數據平臺,實行科學管理
蘭州財經大學于2015年底購買由北京福卡斯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EPS全球統計數據平臺,并在2016年正式運用于圖書館管理之中。EPS數據庫突破傳統數據庫數據單一、操作復雜的使用方式,通過內嵌的數據分析和預測軟件,實現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EPS系統應用在蘭州財經大學的圖書館管理中,使數據實現多維查詢,并且能夠保存和導出數據查詢結果。其次,EPS數據庫還能夠實現圖標模式、數字地圖模式的自由轉換,為特色數據庫的管理數據進行科學統計。此外,EPS系統還能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便于用戶在特色館藏資源查詢時的數據篩選、高亮顯示。EPS數據庫的應用推動了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管理、查詢和利用,提高了特色館藏資源的利用效率。
3.2開設多門文獻檢索課,定期舉辦培訓
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圖書檢索成為每一位在校學生應該掌握的必備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文獻信息為自己服務。而圖書館開設文獻檢索課程,舉辦培訓活動,也是加強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措施。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自數字化系統建設以來,就開設了多門文獻檢索課程,并且定期舉辦培訓活動。如蘭州財經大學為了使在校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識開設了通識課教育,培養大學生利用文獻的基本素養。同時蘭州財經大學每年還會開展對新生的入館培訓及入院培訓,讓新生及時了解圖書館及各院系資料室的藏書情況和利用途徑。尤其是一些特色館藏資源是課上的重點講授內容。其次蘭州財經大學還開展了“一小時講座”活動,將圖書館特色館藏文獻的基本情況和利用方法以簡而精的方式向學生們推廣。還有定期開展的“信息素養大賽”,通過豐富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們掌握信息利用知識。
3.3開展學科互動,用戶充分參與
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為了提高特色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在管理模式中特意加入用戶互動環節,讓用戶參與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管理。具體表現在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設置了專門的互動平臺專欄,互動形式也多種多樣。圖書館不僅為用戶提供在線咨詢服務,還建立了一系列的網絡板塊,如移動圖書館、西北望圖書館板塊、圖書館微博和讀者俱樂部等加強館員與用戶及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流。同時圖書館還專門設立了“讀者調查”板塊,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讓讀者對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和利用提出反饋意見和建議。
4.1突出資源特色,增強資源的整合與配置
目前許多圖書館的特色館藏文獻都存在“特藏不特”的現象,有的圖書館為了彰顯本館的資源,而將一些普通的數據庫資源劃分為特色館藏資源。在未來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要立足于學校的教學、科研、制定文獻資源政策,構建科學合理的特色館藏資源結構。特色館藏資源要明確定位,長遠規劃,并且制定嚴格的采編標準,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同時還要在已有的特色資源基礎上,加強對資源的整合與配置,進而不斷強化特色資源的涵蓋范圍和深度。如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的中亞研究數據庫,僅是本館的資源內容肯定有限,這就需要圖書館人員對其他數據庫資源進行整合,將一些優秀數據庫資源中關于中亞研究的文獻資源統一在“中亞研究數據庫”這一個特色資源庫中,使資源庫內容更加豐富,讀者使用也更加方便。尤其是一些外文數據庫或者是CALIS特色資源中心服務系統中均有關中亞研究的的相關文獻,可以進行適度整合。此外,特色資源在整合的同時還要關注網上的虛擬資源,使特色資源庫形成特色資源網,使特色資源服務走向資源共享的信息化、整體化發展道路,進而使圖書館形成整體上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用戶在特色資源庫查找時既可以利用本館的特色資源,也可以通過網址鏈接直接查找其他數據庫資源,這就極大地提高了特色館藏文獻的利用率。
4.2注重用戶體驗,開展特色服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讀者對信息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而且圖書館的特色資源急劇增多,也需要不斷完善本館服務,根據本館的資源特色,推出相適應的特色服務,進而滿足讀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如圖書館可以建設特色資源平臺,讓讀者對本館的特色資源一目了然。下面是筆者根據各高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大致勾勒的特色資源平臺框架。

圖1 特色資源平臺的構建
如圖1所示,特色資源平臺的分類清晰,用戶只要打開平臺,就可以迅速了解平臺的構建結構。首先,平臺按照文獻載體形式將特色資源分為紙質特色資源、電子特色資源和網絡特色資源。其次特色平臺還實行科學的管理,不僅圖書管理員參與平臺的管理,用戶也參與到平臺的管理和維護當中。這樣便于平臺管理的公開透明,也便于采納民主意見,推動平臺的自主化建設。最后平臺延伸到特色產品的開發和服務當中,建立與特色館藏資源相適應的一站式的特色服務。平臺對特色資源的藏書進行統一整理,建立統一的書目、索引、文摘、述評、手冊和指南,引進跨庫檢索系統,使用戶直接在信息欄輸入需要查找的信息,就可以實現在特色資源平臺范圍內的跨庫檢索。同時平臺還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特色資源的宣傳和推送活動,讓用戶及時了解特色館藏資源的最新動態和館藏情況。
4.3推行跟蹤服務,主動研發特色
特色館藏資源的豐富不僅要求館員在已建立的基礎之上不斷進行擴充完善,還要主動研發新的特色館藏資源,豐富資源類型。這就需要館員轉變以前被動的服務方式,主動對用戶采取跟蹤服務,通過互動平臺、讀者反饋以及移動圖書館時刻了解用戶需求,主動了解和接受老師們的研究課題,然后再經過研究評估加強對某一研究課題或領域的資料收集、文獻匯編工作。長此以往,圖書館會在慢慢的積累中增加特色館藏資源的內容,并且拓寬特色資源的研究深度。
大數據時代將各大圖書館應該把握大數據的時代特征,對特色館藏文獻資源逐步開展數字化建設。筆者以蘭州財經大學圖書館為例,對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數字化的建設與利用進行梳理。伴隨著特色館藏資源數據復雜程度的日益加深,圖書館應該利用自身優勢,加快對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開發和利用。
[1]李小紅.我國985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與重點學科的相關性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3.
[2]劉華.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特藏文獻數字化建設探討[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7):36-38.
[3]李臨玲,房斌.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平臺建設的探索與設計——以中華女子學院特色資源平臺建設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1):26-30.
[4]金以明.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6):93-97.
[5]趙珊珊.試論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思路——以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圖書館WTO特色資源建設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3(1):110-115.
[6]徐曉瑩.對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3):101-103.
[7]張蘇文.地方財經類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研究——以浙江財經學院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0(4):141-144,154.
[8]高麗,王良超.大學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為例[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3): 32-35.
[9]鄒文勇.試論高校圖書館的數字化特色館藏資源建設[J].甘肅科技,2006(3):206-207.
楊朝強男,1984年生,館員。研究方向:統計類相關專業。
G258.6
(2016-08-09;責編: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