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159)
國內學者學術生態系統對比分析
田芳
(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遼寧沈陽110159)
介紹了四種資源服務商提供的學者學術生態系統,百度“我的學術”、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萬方學者圈和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分析其主要功能,對比其優劣,為圖書館員引導本校教師利用這些系統,建設個人學術庫和獲取深度知識挖掘與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參考。
高校圖書館學術生態系統學者ID
在大數據知識服務的背景下,準確定位目標學者,追蹤學術成果,梳理學習和研究歷程,構建學術圈,開放學術研究數據與成果,特別是解決學術界學者姓名歧義、探索個性化科研支撐服務等問題變得越來越迫切且必要。近年來,全球學術界開始關注以人(學者)為中心的知識組織與管理。一些有影響力的資源出版商、平臺服務商、科研院校(所)、聯盟機構和公益組織等都開始研究這些問題,并推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如清華大學圖書館建設的ThuRID、北京大學圖書館建設的“學者主頁”等都是通過以學者為中心,匯集其全部學術成果,展示其完整學術歷程,提供學者與文獻,文獻與文獻,學者與同行之間的網絡關系跟蹤與分析服務。但多數普通高校圖書館并沒有這樣的技術實力構建基于本校學者的學術生態系統。因此,筆者向大家介紹四種資源服務商提供的學者學術生態系統,分析其主要功能,對比其優劣,為圖書館員引導本校教師利用這些系統建設個人學術庫和獲取深度知識挖掘與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參考。
1.1學術生態系統
近年來,關于學術生態的研究很多,但對其概念的界定還沒有統一。楊移貽認為,學術生態是指由學術一人一環境共同構成的與外界不斷進行能量、物質和信息交換的自組織結構系統,參與學校活動的人處于一定的環境值周,結成一定的群體,“學術”是系統的生態功能即追求的目標。[1]學術生態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科學及技術的系統知識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生存與發展的狀態。[2]高校圖書館在高校學術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需要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重要文獻資源保障、學者信息素養教育和深入學科信息分析等相關服務,保障高校學術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1.2開放科學
從20世紀末興起了一系列學術研究運動與現象。如自由軟件運動、開源運動、開放存取運動、開放科學數據、開放筆記本科學、開放科學實驗室、公民科學,及新的科學研究交流方式科學2.0等,這些都可以劃歸到開放科學范疇。[3]杜克大學的版權與學術交流辦公室主任Kevin Smith J.D.認為,開放科學包括了與開放相關的所有內容,“透明”應貫穿整個科學過程,同時共享給所有潛在用戶、合作者和衍生用戶。[4]開放科學現已形成國際性學術熱點課題,不僅改變了科學研究的周期和流程,更是推動了科學研究模式的變革。在開放科學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需要為學者提供的宣傳、推廣、咨詢及培訓服務,圍繞新科研流程提供知識服務,進行開放學術資源的再開發等新型拓展服務。
1.3學者唯一標識符
為了解決學術界“Who isWho”問題,消除作者姓名拼寫歧義,準確定位學者及其研究成果,以文獻為基礎,以學者為索引,為學者制定唯一標識符賦予每名學者網絡環境下的唯一身份的新型知識關聯網絡。[5]目前主要有湯森路透公司推出的ResearchID注冊服務,為注冊學者分配唯一標識符。還有OCLCCrossRef等14個機構聯合建設的一個開放獨立的標識符注冊系統ORCID,以及清華大學圖書館為清華學者建立的唯一標識ThuRID等。高校圖書館可以引導學者根據科研需要,注冊學者唯一標識符,并利用學術生態系統構建個人成果知識庫。
2.1百度“我的學術”
百度“我的學術”是百度學術搜索平臺的一個下屬服務功能。以“助力科研路上每一步”為服務宗旨。2015年10月百度學術推出全新功能“我的學術”,方便學者管理學術成果,實時跟蹤所在研究領域最新研究動態與成果,可視化學者學術成果知識圖譜。以學者為核心,以學者成果為先導,為學者打造了一個個性化的學術管理空間。百度“我的學術”是在百度學術搜索基礎上建立的。百度學術搜索是百度旗下的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獻檢索的學術資源搜索平臺,2014年6月初上線,涵蓋了各類學術期刊、會議論文,旨在為國內外學者提供最好的科研體驗。百度學術搜索可檢索到收費和免費的中英學術論文,并通過時間篩選、標題、關鍵字、摘要、作者、出版物、文獻類型、被引用次數等細化指標提高檢索的精準性。
用戶通過注冊,登錄百度個人賬號,進入百度學術主頁后,進入“我的學術”,可以看到“我的消息”“我的主頁”“我的收藏”3個板塊。
“我的消息”包括“我的訂閱”“論文推薦”“引用提醒”三大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我的訂閱”訂閱感興趣的關鍵詞,追蹤最新的研究成果;它能根據用戶的科研成果、收藏文獻、檢索行為等做智能化文獻推薦;除此以外,用戶還能通過“被引提醒”功能第一時間知曉他人對自己成果的最新引用情況。
“我的主頁”為廣大學者提供了一個科學的自我科研成果管理的平臺。該平臺為學者自動匯總了其主要科研成果,并展示了學者本人的H指數、G指數、成果數、被引頻次、年度成果數、年度被引數等多維度的有價值信息,幫助學者管理科研成果的同時,彰顯了學者的學術影響力。
“我的收藏”板塊則是一個強大的文獻管理中心,不僅支持用戶隨時保存所需文獻,并做批量導出,同時支持在線閱讀文獻全文,支持文獻備注,隨時記錄科研過程和科研靈感,成為用戶貼心的科研助手。
“我的學術”頁面,提供了學術搜索、文獻互助、用戶中心等相關鏈接。文獻互助是一個支持公開求助全文的免費平臺,用戶可以發布自己想要的文獻信息等待應助,他人應助成功后,用戶僅需要回報應助者相應財富值即可在“我的求助”中下載到全文。積攢的財富值可以到兌換商城里兌換相應禮品。文獻互助加速了文獻在更廣泛領域的共享與傳播。
2.2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
個人數字圖書館開創了個人使用數字資源的新局面,是個人用戶為充分實現對文獻、信息、知識的個性化服務需求而創建的數字圖書館。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為用戶提供了多種個性化服務欄目,用戶可定制學者、機構、學術出版物、科研項目、檢索式、投稿信息、學術論壇、學術趨勢等,個人館根據用戶的定制自動推送一系列相關的情報信息,全面超越傳統的RSS定制功能。個人館也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推出更多個性化的服務欄目,全面滿足用戶學科調研及情報分析的需求。個人館中的每個欄目都提供了多種顯示方式,用戶可根據自身的需求創建不同類型的個人館并選擇個性化的模板,全面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主要包括“知識資源服務”“科研情報服務”“學術圈動態推送”3個模塊。“知識資源服務”是根據需要,用戶建立相應的主題文獻館、學科文獻館、原版文獻館、自創資料館、以及期刊、報紙、工具書、年鑒、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標準、法律文獻、文化與生活、學習教育、黨和國家大事等文獻閱覽室。根據自己構建的恰當檢索式,建立專用的各類文獻庫,并每日推送各相關重要文獻和最新文獻。“科研情報服務”可上傳學者承擔的科研欄目,系統自動跟蹤報道欄目進展,推送學者感興趣的科研成果和進展。同時科研助手欄目還會自動推送包括科研基礎、怎樣查資料、怎樣選題、怎樣申請課題、怎樣做實驗、怎樣搞科研、怎樣寫論文、科學家等與科研相關的系列問題解答。“學術圈動態推送”系統自動推送學者關注的機構、合作者、其他同行學者等的研究成果和動態。推送學科學術熱點、熱點學術概念、學術趨勢、學術會議、學術網站。自動推送學者本人發表文獻、被引用和下載統計報告。
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還提供學者成果庫、學者圈、機構庫等相關鏈接。學者成果庫能自動收集整理學者的中外文各類型學術成果,根據學者姓名、工作單位實時推送最新中外文發文、通過H指數、被引頻次、文獻產出統計等評價學者的學術影響力,并廣泛傳播。學者圈則是根據發文、研究領域、工作單位自動推送學者,幫助學者快速建立學者關系網,傳播自己的學術影響力,第一時間獲得學者中外文發文動態,項目申報動態以及合作動態,快速找到感興趣的學者,與他們在線交流,探討學術問題。
2.3萬方學術圈
萬方學術圈是業內較早實現讀者與學者近距離接觸的平臺,可最快獲取學者最新情況、最新研究領域、分享學術成果。學術圈的目標是建立學術交流平臺,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促進學者間的交流合作。用戶如果有學術成果被萬方收錄即可以成為認證學者,如果無成果被萬方收錄還可以成為認證用戶。萬方學術圈主要提供“學術成果管理”“學術關系”“被引情況”3個主要模塊。“學術成果管理”通過認領方式集合學者在萬方中收錄的學術文獻,提供從被引次數、文獻類型、年份、期刊分布、學科分組、合作學者、關注點等方面的分組分析功能,并推送學者可能感興趣的學者列表。“學術關系”揭示與學者合作過的學者的具體合作文獻題錄、篇數、被引頻次、H指數等信息。“被引情況”則對學者個人文獻按年代的被引頻次(區分自引和他引)通過柱形圖進行生動展示。
2.4超星發現“學術輔助分析系統”
超星發現以近十億海量元數據為基礎,利用數據倉儲、資源整合、知識挖掘、數據分析、文獻計量學模型等相關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復雜異構數據庫群的集成整合、完成高效、精準、統一的學術資源搜索,進而通過分面聚類、引文分析、知識關聯分析等實現高價值學術文獻發現、縱橫結合的深度知識挖掘、可視化的全方位知識關聯。超星發現沖破信息孤島與信息超載的桎梏,為學者帶來創新的靈感,通過洞察全局助力科學探索。超星發現系統核心功能包括多維分面聚類、智能輔助檢索、立體引文分析、考鏡學術源流、展示知識關聯、揭示學術趨勢。超星發現“學術輔助分析系統”,只需通過超星發現主頁的輸入框中輸入學者姓名與所在單位名稱,就能智能匹配該學者的學術成果。通過“可視化分析”功能揭示學者科研成果相關知識點、相關機構、相關合作者、期刊/會議論文學術發展趨勢、核心期刊、學科分類、刊種分組、作者與合作者所屬地區統計、各文獻類型檢索量統計、作者統計、基金項目等。除用可視化分析圖進行展示外,每一項統計數據還提供Excel文件導出功能,供學者進一步分析使用,同時還具備二次精確分析功能。如限定學者主持過的某省基金項目,就會以省基金項目所發表的成果進行對應的作者、知識點、學科、刊種等相應分析。
3.1準入標準
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的準入標準不盡相同(見表1),但多數系統平臺都是提供給學者免費使用。百度“我的學術”只需要用戶擁有百度的注冊賬號就可以使用,通過學者頻道檢索到學者姓名,自動展示同名學者的不同單位、發文量、被引次數和研究領域等檢索結果,供學者進行辨識,方便認證自己的學術成果。通過“我要認證”完成認證工作,從而進一步完善學者履歷、研究領域、上傳照片等詳細信息。其他用戶可以檢索和瀏覽已經被認證和非認證的其他學者的成果系統。
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和萬方學術圈學者都可以免費注冊,自行認領系統推送的學者所發表文獻,其他用戶則只能瀏覽已經被注冊認證的學者的成果系統。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需要機構購買平臺,學者才可以使用,同時該系統通過智能檢索匹配學者姓名與單位,直接展示學者成果,因此并不提供注冊和認領功能。其他用戶可以完全開放的檢索全部學者的成果系統。

表1 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準入標準
比較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的準入標準,百度的“我的學術”系統具有最好的開放性,平臺準入免費且其他用戶可以免費檢索到任何學者的學術生態系統;而學者本人可以通過注冊形式進行認領,也能通過同姓名檢索發現與自己同名學者的生態系統。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的準入級別是最高的,因為需要機構單位購買,無形中提高了利用的門檻,屏蔽了很多學者,降低了學者成果的揭示與傳播率。
3.2數據來源

表2 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數據來源
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的數據來源(見表2)除百度是依托搜索引擎的特殊技術而提供來自互聯網的有關學者的中外文學術成果外,其他三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則是以自身資源提供商收錄的學術文獻為基礎。因此學者學術成果收全率則受限于自身資源提供商的文獻覆蓋量。百度學術是一個涵蓋了知網、萬方、維普等知名中外數據庫資源、Spring?er、SD Elsevier、Wiley等外文數據庫資源,同時還包括SCI、EI、CSSCI等國際著名的索引數據庫,不僅如此還能提供來自機構知識庫、DOAJ、OALib等開放獲取的文獻。因此百度學術中所揭示的學者文獻是四者中最多的,但類型劃分的比較粗,只分為期刊、會議、專著和其他四類。且雖收錄外文資源,但在系統中并沒有做出專門的分組分類。
其次是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知網,其收錄有海量的中外文學術資源,中文主要包括大陸地區出版的期刊論文,國內重要會議的論文,在國內召開的國際會議論文,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位論文,此外還有專利說明書和標準等其他類型的文獻;外文文獻包括外文期刊論文和外文會議論文。外文期刊論文收錄了1995年以來世界各國出版的2.09萬種重要學術期刊。外文會議論文收錄了1985年以來世界各主要學協會、出版機構出版的學術會議論文。因此,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中所收錄學者的文獻雖然相對較多,且中文較全,但缺少來自開放獲取的互聯網文獻。此外,文獻類型收錄較全,且做中外文的文獻區分。
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主要是來自超星學術資源,特別在圖書、視頻、法律法規、信息資訊等方面有較全的收錄。這是其他三者無法比擬的。但缺點是只收錄中文文獻。
萬方學術圈在三者中數據量最少,且類型單一,只有中文文獻。
以“北京師范大學史培軍”為檢索例證,可以清晰看出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在文獻量、文獻類型、語種三方面的優劣對比(見表3)。

表3 以“北京師范大學史培軍”為例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數據來源統計
總體來看,文獻量最多、最全的是百度“我的學術”;類型劃分最細致的是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進行語種區分的是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
3.3主要分析功能
表4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主要分析功能文獻類型、年份、、學科分類、重要期刊、合作者、作者機構、刊種、地區、基金館藏優先、出版日期、學術性、相關性、引文量收藏、分享到社交網絡;題錄導出到文獻管理軟件,題錄發送到電子郵件、打印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文獻計量CNK I個人數字圖書館被引頻次、H指數、下載頻次、受關注度、訪客數被引頻次百度“我的學術”被引頻次、H指數、G指數、學者ID文獻類型、年代、合作者、合作機構分組被引頻次、H指數文獻語種、類型、發表時間、發表刊物、合作者分組文獻類型、年份、發表刊物、學科、合作者排序發表時間、被引頻次、下載頻次排序成果推送認領與手動添加;推薦、分享到社交網絡;成果導出到管理軟件;個人信息發表時間、被引排序檢索和手動添加成果;個人信息;成果導出管理萬方學術圈發表時間、被引次數個人信息;成果推送認領
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主要分析功能如表4所示。通過文獻計量能夠很好地反映學者學術影響力。在這方面,百度“我的學術”提出了除被引次數和H指數之外的G指數。G指數是H指數的衍生指數,主要是彌補H指數不能很好反應高被引論文的缺陷提出的,G值越大越說明學者的學術影響力越大,學術成就越高。此外百度“我的學術”還為每位學者賦予了ScholarID。目前國內給學者進行ID認證的只有清華大學圖書館,其為清華學者賦予的唯一標識ThuRID。隨著學者在百度學術認證量的增加,百度學者ID將有望得到學界認可。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提供了下載頻次、受關注度、訪客數的計量統計,從學者圈互動的角度間接展示學者的學術影響力。
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幾乎都提供有文獻類型、年代,合作者的分組分類功能,以及發表時間與被引頻次的排序。而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所提供的分組分類功能相比其他三者則更多樣,包括關鍵詞、學科分類、重要期刊、作者機構、刊種、地區、基金等,能更全面地對學者的學術成果進行歸類與細化分析。其排序功能還包括館藏優先、學術性、相關性等。
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具有較為完備的管理功能。學者可以完善個人信息,系統對于學者已經收錄的成果進行推送,由學者進行認領;學者也可以手動添加還沒有被成果庫收錄的其他類型的學者成果;同時系統還具備推薦和分享到社交網絡的功能,讓學術成果在更廣的范圍內進行傳播和交流;學者也可以復選學術成果一鍵導出到主要的文獻管理軟件中。
綜述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的分析管理功能是各有千秋,文獻計量功能較好的是百度“我的學術”和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分組和排序功能較好的是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管理功能更完備的是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
3.4可視化揭示效果

表5 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可視化揭示效果
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的可視化功能都還不夠完善(見表5),支持可視化的數據類型也不是很多。相比之下,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的可視化分析功能還比較強,除提供餅形圖、折線圖外,還提供社會網絡關系圖;同時每一個統計數據表都提供Excel導出功能,供學者自行選擇適合的圖形進一步深化分析。在支持的可視化數據中,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也是最多的,包括與學者相關的各數據網絡關系圖譜分析,還有各類型學術發展趨勢分析,成果類型、刊種、基金等多達二十多種數據分析。與此對比的是,萬方學術圈則沒有提供可視化分析功能。在可視化分析方面,萬方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發。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四種學者學術生態系統在準入標準、數據來源、分析功能、可視化效果等方面可謂是各有所長。總體來說,百度“我的學術”是收錄學者文獻相對最全的系統,準入標準也比較低。而在分析功能和可視化效果方面,超星學術輔助分析系統則更占有優勢,而用戶社交網絡互動與傳播功能則CNKI個人數字圖書館更具有優勢。綜合對比四種系統的優劣,圖書館員可以根據本校教師學術成果特點,引導本校教師利用適合的學術成果生態系統,建設個人學術庫。圖書館也可以依托這些學術生態系統進行深度知識挖掘與數據分析,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撐服務。
[1]許剛,王蕾.高校科研團隊學術生態系統協同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2(6):129-132.
[2]蒲春梅,劉玥伶.圖書館對高校學術生態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7):27-28.
[3]Ingraham N.Open Science Movement Uses Online Collabo?ration and Social Sharing to Speed up the Scientific Process [EB/OL].[2015-07-16].http://www.theverge.com/2012/1/ 18/2715752/open-science-movement-online-collabora?tion.
[4]KevinSmith,J.D.WhatisOpenScience?[EB/OL].[2015-04-20].http://blogs.library.duke.edu/scholcomm/2010/09/13/wh at-is-open-science/.
[5]竇天芳,等.ResearcherID現狀分析及應用啟發[J].圖書情報工作,2014(4):40-45.
田芳女,1977年生,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創新服務、信息素養教育。
G252
(2016-08-16;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