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冀曄
(蘭州大學圖書館,甘肅蘭州730000)
基于讀者心理分析的圖書館閱讀療法實施模式
彭冀曄
(蘭州大學圖書館,甘肅蘭州730000)
從分析圖書館實施閱讀療法的優勢入手,結合圖書館讀者的心理分析,從意識形態、物質準備、人才建設以及表現形式4個方面來構建基于讀者心理分析的圖書館閱讀療法實施模式,并提出基于讀者心理分析的圖書館閱讀療法發展趨勢,以供借鑒。
閱讀療法圖書館讀者心理分析
所謂“閱讀療法”,實質上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閱讀學習過程,是讀者在某一時間段內,個體自身或參與群體來實施對某一特定主題資料的閱讀,并加以思索、體驗和感悟,逐漸補充完善自身的知識底蘊和優化整合自身的認知結構,一直持續到消除自身困惑或者解決自身問題的一種療法。由于這種療法不需要打針吃藥和開刀手術,只是支付少量費用甚至是全部免費,而且流程簡單容易掌握,讀者能夠在任一時間任一地點實施,還能夠有效避免個人隱私泄露,因此獲得了廣大讀者的認可和接納,并加以推廣實施。圖書館在實施閱讀療法方面有著絕對優勢,再結合對讀者心理的詳細分析,就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為讀者提供心理幫助。[1]因此,閱讀療法的實施,是圖書館信息服務范圍的一大延伸,是一個嶄新的發展方向。雖然已有不少圖書館在進行深入探討和細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當前的時代需求相比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圖書館人的加倍努力。
圖書館在實施閱讀療法方面具備絕對優勢:一是資源優勢。圖書館資源非常豐富,類型多種多樣,涉及領域廣泛,能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取知識、答疑解惑,而且能夠充實內心,進而有效解決讀者的心理問題,為開展閱讀療法提供基本資源。此外還能夠依據讀者的閱讀需求及時予以增添補充,為實施閱讀療法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伴隨公共文化設施日漸免費化,讀者在館內借閱的各種資料大多已無須支付費用,經濟壓力甚小;[2]二是受眾優勢,圖書館是公共服務窗口,讀者來自各行各業,涉及面廣,能夠為實施閱讀療法提供較為廣泛的受眾群體,自然成為重要的宣傳和實施閱讀療法的平臺。并且到館閱讀頻率較高的讀者,一般都具有比較豐富的知識積累、正確的認知能力、良好的閱讀行為,因此這些讀者在思考和剖析問題方面比其他人更為擅長,更容易與閱讀資料的某一部分引發共鳴,實現閱讀目的;三是空間優勢,圖書館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建筑布局洋溢著濃郁的人文氣息,標語、字畫蘊含著積極健康的蘊意,并且環境安靜舒適,能夠有效舒緩讀者緊張、憂慮的不良情緒,為讀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閱讀場所。[3]
在圖書館實施閱讀療法,關鍵的一個環節是要了解讀者的閱讀心理,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盡量做到“藥到病除”。目前圖書館讀者心理具備以下特征:一是讀者閱讀需求的“多元化”,讀者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有效信息,由于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資源信息呈現多種形態,信息內容質量也參差不齊,因此讀者的閱讀需求便趨于多元化,需要獲得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二是讀者閱讀需求的“個性化”,身處數字化時代的圖書館讀者因其閱讀目的、認知規律、個性特征等不同,其閱讀需求也存在差異,因此呈現“個性化”特征。三是讀者閱讀需求的“專業化”,圖書館讀者雖然廣泛分布在社會各個領域,但經常到圖書館閱讀的讀者多數以高知群體為主,這類群體大多具備一定的知識底蘊和較強的認知能力,其閱讀需求更具備專業性。[4]同時圖書館讀者心理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一是主體因素(主要是指讀者本身),讀者的性別、年齡、文化水平等社會屬性會影響自身的閱讀心理,如在閱讀內容影響方面,女性讀者與男性讀者;幼兒讀者與青年讀者;文化水平低的讀者與文化水平高的讀者,在心理上前者均比后者受到影響的程度要深。二是客觀因素(主要是指館藏資源),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在數量上越龐大,在質量上越優質,就越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而還可以激發讀者新的閱讀需求的產生,更能滿足讀者形式各異的閱讀心理。三是環境因素(主要是指社會環境),讀者的心理變化還會受到群體或者群體內部其他人的影響,比如他人的觀點看法、情緒傾向等,會對讀者心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5]
目前國內外眾多圖書館已在實施閱讀療法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驗證,并取得了較大成效。筆者通過認真總結,認為可以從意識形態、物質準備、人才建設以及表現形式上構建基于讀者心理分析的圖書館閱讀療法實施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圖書館閱讀療法實施模式結構
3.1意識形態方面:轉變滯后觀念,加強宣傳力度
要想順利實施閱讀療法,圖書館就要重視意識形態上的轉變。轉變圖書館領導層面的滯后觀念是前提,只有獲得圖書館領導層面的認可,才能夠將該項工作納入圖書館的發展規劃中,使其獲得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形式的支持。轉變館員層面的滯后觀念是保障,閱讀療法的實施要依靠館員來進行,因此通過全方位的宣傳,讓館員對閱讀療法有一個正確認知,并盡量激發他們參與其中的主動性,圖書館要為館員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讓館員通過學習來提升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更有效地應對外界變化。轉變讀者層面的滯后觀念是關鍵。閱讀療法必須要得到讀者的認可才會產生作用,但目前多數讀者對閱讀療法還存在很大疑惑,認為閱讀療法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圖書館要善于利用網站、專題講座以及圖書推介等各種手段來加強閱讀療法的宣傳力度,盡量為讀者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出“藥方”(閱讀書目)。[6]如在圖書館網站上開辟閱讀療法相關欄目,在其中依據不同心理問題分門別類地列出推薦閱讀書目,鼓勵讀者通過QQ、NSN、E-mail等多種形式向咨詢館員提問,咨詢館員則會及時給予答復。圖書館還可以按照讀者群體的群體特征和差異性,舉辦閱讀療法相關講座,鼓勵更多的讀者來到圖書館。
3.2物質準備方面:精心選擇書目,創造閱讀環境
閱讀療法的成效如何與所選擇的文獻資源有著緊密關聯,因此圖書館館員要依據讀者的不同心理狀態,精心選擇與其心理癥狀相對應的文獻資源,做到“對癥下藥”。如針對情緒低落的讀者,可向其推薦令其心情愉悅的書目,針對情緒亢奮的讀者,可向其推薦令其冷靜沉著的書目。咨詢館員在推薦閱讀書目時要注意以下3點:一是所推薦的閱讀書目必須具備積極健康的思想內涵,能夠給予讀者正確的思想指引。二是所推薦的閱讀書目必須具備一定的感染力,容易觸及讀者靈魂,使其產生情感共鳴。三是所推薦的閱讀書目必須具備時代特征,能夠充分獲得讀者關注,促使讀者實施閱讀行為。同時,為讀者提供恰當的閱讀場所也是提升閱讀療法治療成效的重要一環。圖書館應建立專門的閱讀療法閱覽室,營造輕松自然、安靜優雅的閱讀氛圍,盡量把涉及心理問題的文獻資源陳列室內,讓讀者能夠簡化選擇文獻資源的過程,進行理性閱讀。閱讀療法閱覽室還可以設置心理咨詢信箱,加強讀者與咨詢館員的溝通,讓咨詢館員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心理出現異常的讀者給予及時幫助,把閱覽室打造成為讀者的“心靈家園”。[7]
3.3人才建設方面:做到外引內培,建設高效隊伍
專業人才對于閱讀療法的順利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圖書館館員結構多以圖情專業為主、其他專業為輔,其中具備醫學或心理學背景的咨詢館員較為少見,而接受過閱讀療法專門培訓的咨詢館員更是少之甚少。因此,多數咨詢館員具備態度和藹、館情熟悉等職業素養,但因缺乏醫學、心理相關理論和閱讀療法相關知識,尚未能準確掌握讀者的情緒波動和心理狀態,為其開出具備針對性的閱讀書目。[8]因此,現階段圖書館要做好館員隊伍的建設工作,一是通過“外引”,引進同時具備圖情、醫學或心理學、計算機外語等職業素養的專業人才,為館員隊伍增加新鮮血液;二是通過“內培”,提升原有館員隊伍的職業素養。除了加強圖書館專業知識的學習外,還要加強醫學或心理學、閱讀療法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實現專業素養的有效提升。當然,館員僅僅擁有豐富、成熟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這些知識融匯于工作實踐中去,因此圖書館必須為咨詢館員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實踐”平臺,讓咨詢館員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最終實現“建設高效館員隊伍”的目標。
3.4表現形式方面:突破紙質媒介,實現多元載體
圖書館閱讀療法過程可分為個體和群體兩種。個人閱讀療法,主要是以讀者個體作為閱讀主體,通過閱讀咨詢館員精心選擇的具備治療效果的文獻資源,以擺脫不愉快的情感體驗,解決個人問題。群體閱讀療法,主要是以讀者群體(3-6人為一個群體)作為閱讀主體,通過閱讀咨詢館員精心選擇的具備治療效果的文獻資源,以專題討論、圖書推介、角色模仿等形式,開展對話交流、深入研討。在群體的作用下,擺脫不愉快的情感體驗,解決個人問題。前者多以“閱讀”作為主要行為,后者以“閱讀”為前提實施“互動”,其治療效果不分優劣,要試具體情況而定。圖書館閱讀療法的傳統表現形式是以紙質文獻作為閱讀載體來對讀者施以情緒影響,解決心理問題。而多元化時代的到來,讓閱讀療法把閱讀載體延伸至音頻、視頻、網絡等各種載體,讓讀者通過閱讀載體資源來獲得閱讀治療成效。[9]雖然目前以紙質文獻資源為主的閱讀療法依然是圖書館重要的治療手段,但以多元載體為主的閱讀療法也在逐漸興起并日漸加強,以電視電影、音樂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來展示閱讀文獻,更容易獲得讀者的喜愛和認同,能夠更有效地調動讀者的各種感官,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尤其是在情緒療愈等方面效果突出,從而幫助讀者消除消極情緒,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圖書館閱讀療法是一種新型服務模式,目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結合讀者心理分析以及圖書館實際情況,其發展趨勢主要有3個方面(如圖2所示)。

圖2 圖書館閱讀療法發展趨勢
一是把真人圖書館引入圖書館閱讀療法實施中。圖書館有目的性地挑選具備心理學背景的志愿者作為“書”,主動與讀者開展面對面的溝通,縮短與讀者的心理差距,與讀者分享自身的學識智慧、人生閱歷以及生活經驗,以實現答疑解惑的目的,讓閱讀療法的實施過程變得生動具體,氣氛融洽,治療效果得以強化。
二是新媒體與圖書館閱讀療法的密切融合。Weibo、Renren、WeChat等新媒體的興起,有效改變了人類的交互方式,將其引入圖書館閱讀療法中來,使閱讀療法更“接地氣”,深入讀者生活之中,讓讀者更容易接納和認同,并且能夠獲得方便快捷的服務體驗。讀者覺得“好用”,才會“樂用”“常用”。因此,有效地使用新媒體來實施閱讀療法,是圖書館閱讀療法的一大發展趨勢。
三是社會力量與圖書館閱讀療法的有效結合。雖然圖書館在實施閱讀療法方面具有資源優勢、受眾優勢以及空間優勢,但力量畢竟有限。如果能夠結合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心理志愿者以及讀者社會團體等社會力量,來構建閱讀療法實施小組,采取群體閱讀、專題座談、小組研討等各種各樣的活動,促使讀者能夠消除壓力,提升自信,最終解決自身問題。[10]
圖書館閱讀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模式,已逐漸實施并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但閱讀療法只是對讀者輕微的心理問題起適當作用,對讀者嚴重的心理問題作用不大,需要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干預,所以閱讀療法并不能取代心理治療。鑒于此,圖書館必須確定讀者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如果是輕微程度的可以予以相關閱讀指導,如果是嚴重程度的則要提醒讀者及時尋求心理咨詢師幫助,以免耽誤心理治療。總之,圖書館實施閱讀療法要根據讀者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做到有的放矢。
[1]李曉麗.芻議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的意義[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15(3):1-4.
[2]楊麗兵,孟默涵.閱讀療法: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新拓展[J].現代情報,2010(3):109-112.
[3]湛佑祥,等.閱讀療法理論與實踐[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1.
[4]杜彥峰.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策略研究[J].晉圖學刊,2014(6):1-4.
[5]王漢林,魯忠義.閱讀療法的心理作用機制及應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3):92-94.
[6]宮梅玲,等.閱讀療法立體化運作模式探究[J].大學生圖書館學報,2011(5):82-87.
[7]王曉美.公共圖書館閱讀療法應用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2.
[8]王學云.宮梅玲及其團隊對閱讀療法的研究與實踐[J].圖書館論壇,2012(1):137-140.
[9]陸和建,祝淑君.Living Library發展前景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3(3):84-86.
[10]劉少紅,趙陽.“閱讀治療”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3(3):26-28.
彭冀曄女,1979年生,館員。研究方向:圖書編目及圖書管理研究。
G252
(2016-07-23;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