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浩華
(廣州市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東 廣州 510250)
?
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液檢驗指標的變化情況分析
馮浩華
(廣州市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東 廣州 510250)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液檢驗指標的變化情況。方法 選擇廣州市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診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心絞痛36例,急性心肌梗死36例。選擇同時期36例健康體檢合格者作為對照組。檢測所有研究對象血小板計數(PL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心肌肌鈣蛋白Ⅰ(cTnⅠ)、心肌肌鈣蛋白T(cTnT)、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hs-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結果 心絞痛組和急性心肌梗死組患者RDW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PLT、PDW及MP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Ⅰ、cTnT、hs-cTnT及CK-MB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和心絞痛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肌肌鈣蛋白與CK-MB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RDW、PLT、PDW等則可作為評價心肌損傷的重要參考指標。
冠心病;血液檢測;血紅細胞分布寬度;血小板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因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產生粥樣硬化或血栓,導致動脈狹窄而形成的供血和心肌需求間的不平衡,可誘發心肌損害、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癥。目前,冠心病的血液檢測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對比冠心病患者和體檢合格者的血液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廣州市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診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心絞痛36例,急性心肌梗死36例。心絞痛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3~71歲,平均(52.3±12.3)歲;病程0.8~6.5 a,平均(3.4±1.2)a。急性心肌梗死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32~74歲,平均(53.7±12.1)歲;病程1.1~6 a,平均(3.5±1.3)a。選擇同時期36例健康體檢合格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32~73歲,平均(53.5±11.8)歲;病程1~7 a,平均(3.5±1.0)a。排除合并有心、肺、肝、腎等其他臟器嚴重急慢性疾病及腫瘤患者。3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采用廣州市唐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國邁瑞BC-5380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和三德醫療器械(南京)有限公司生產的邁瑞BS-42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標本取樣為2 ml/份,取樣后2 h內完成檢測工作。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血小板計數(PL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紅細胞分布寬度(RDW)、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心肌肌鈣蛋白Ⅰ(cTnⅠ)、心肌肌鈣蛋白T(cTnT)、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hs-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

2.1 血細胞相關指標 心絞痛組和急性心肌梗死組患者RDW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PLT、PDW及MPV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血細胞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aP<0.05。
2.2 首次心肌標志物水平監測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Ⅰ、cTnT、hs-cTnT及CK-MB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和心絞痛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首次心肌標志物水平監測比較±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bP<0.05;與心絞痛組比較,cP<0.05。
RDW是反映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RDW水平與心肌損害程度呈正相關。有研究顯示,RDW水平越高,預后效果越差[1]。cTn是心肌收縮的調節蛋白,是心肌缺血性損傷的血清標志物,心肌損傷嚴重程度與血清cTn水平呈正相關[2-3]。另有研究發現,PDW與患者死亡率呈正相關[4]。這可能與冠心病發生時心肌缺氧、炎癥因子增多及再灌注損傷有關。但在本研究中,3組PDW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我們認為這些數據可能會隨著患者病情進展而發生變化。血小板相關參數(PLT、MPV)反映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狀態,在動脈血栓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價值。心肌梗死發生時,CK-MB在6 h開始升高,24 h達到峰值,3~4 d恢復正常,是診斷心肌梗死最佳的血清學檢測指標[5-6]。
本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組與心絞痛組患者的RDW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而急性心肌梗死cTnⅠ、cTnT、hs-cTnT及CK-MB水平高于心絞痛組和健康對照組(P<0.05),提示心肌梗死與心絞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冠脈硬化、心肌細胞損傷及血管管腔狹窄,它們共同誘發了心肌缺氧和炎癥因子的表達,而心肌肌鈣蛋白與CK-MB僅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過程中顯著升高,對于診斷冠心病具有較高價值。
綜上,心肌肌鈣蛋白與CK-MB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RDW、PLT、PDW等則可作為評價心肌損傷的重要參考指標。
[1] 孫潔靜,李華,王國宏,等.紅細胞分布寬度在高血壓及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4(13):3589-3591.
[2] 韓紅亞,周玉杰,史宏志,等.男性早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臨床及冠狀動脈特點分析[J].中國醫藥,2015,10(7):929-933.
[3] 袁舟亮,徐元宏,胡安群,等.幾種血液檢驗指標在冠心病患者中檢測[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47(6):684-687.
[4] 李彬,盧成志,夏大勝,等.早發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40配體表達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藥,2014,10(43):16-18.
[5] 張曉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6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258-5259.
[6] 紀紅梅,李明哲,崔鷺,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主要生化指標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4,7(1):60-63.
R 541.4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076
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