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琴
(通許縣人民醫院 兒內科 河南 開封 475400)
?
不同方案治療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宋愛琴
(通許縣人民醫院 兒內科 河南 開封 475400)
目的 對比分析不同方案治療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通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潰瘍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和克拉霉素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枸櫞酸鉍鉀顆粒治療,對比分析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潰瘍消失時間和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克拉霉素聯合枸櫞酸鉍鉀顆粒治療小兒消化性潰瘍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療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促進患兒恢復健康,值得推廣。
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克拉霉素;小兒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主要包含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其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特別是小兒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顯著增高[1]。消化性潰瘍病程長,病情較復雜,患兒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生長發育容易受影響[2]。本研究選取60例消化性潰瘍患兒,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治療效果,分析示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通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消化性潰瘍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為0.4~11.0歲,平均(1.2±8.0)歲;病程為1~10 a,平均(6.4±1.6)a;十二指腸潰瘍16例,胃潰瘍14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為0.3~13歲,平均(8.1±1.4)歲;病程為1~10 a,平均(6.2±1.5)a;伴十二指腸潰瘍17例,胃潰瘍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和克拉霉素等常規藥物治療,阿莫西林(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國藥準字H44021351)1 g/次,2次/d;奧美拉唑(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諾捷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4032)20 mg/次,2次/d;克拉霉素(萊陽市江波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2746)250 mg/次,2次/d。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枸櫞酸鉍鉀顆粒(江蘇迪賽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716,每包1.2 g)溫水沖服,2包/次,早晚各1次。兩組均治療14 d。
1.3 評價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即患兒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潰瘍面完全愈合,未出現炎癥細胞浸潤;有效,即患兒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潰瘍面愈合面積明顯增加,炎癥細胞浸潤好轉;無效,即患兒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無任何好轉,炎癥細胞浸潤嚴重[3]。總有效=顯效+有效。②臨床指標:記錄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潰瘍消失時間和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潰瘍消失時間和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分別為(14.1±5.2)、(37.0±14.2)、(23.2±2.4)d,對照組癥狀緩解時間、潰瘍消失時間和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分別為(28.6±7.3)、(48.5±11.5)、(39.7±8.8)d。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潰瘍消失時間和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消化性潰瘍通常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而食管下段、胃空腸吻合口和有異位胃黏膜的美克爾憩室也是常發區域。相關研究表明,患者潰瘍的形成與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著緊密的關系[4]。此外,小兒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具有關聯性,患兒通常會發生食欲下降、嘔吐及便血等癥狀,病情嚴重者還會發生梗阻、穿孔等并發癥。
奧美拉唑作為質子泵抑制劑,能夠起到有效抑酸效果,顯著減輕患兒上腹痛。阿莫西林是一種青霉素類抗生素,對于幽門螺桿菌的具有顯著抑制作用。克拉霉素是一種輔助治療藥物,能夠降低幽門螺桿菌的耐藥性。枸櫞酸鉍鉀顆粒是一種常用藥物,具有強大的親和力,可在潰瘍表面形成保護膜,同時還能夠在幽門螺桿菌細胞壁上沉積,導致細胞質內出現不同程度的空泡樣變,最終使幽門螺桿菌菌體破裂并死亡。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癥狀緩解時間、潰瘍消失時間和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王向輝等[5]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枸櫞酸鉍鉀顆粒能夠有效提高療效,并縮短患者康復時間。
綜上所述,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克拉霉素聯合枸櫞酸鉍鉀顆粒治療小兒消化性潰瘍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療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促進患兒恢復健康,值得推廣。
[1] 王向輝,張歡歡,李小芹,等.小兒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及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2):111-112.
[2] 孫泰,龔濤,張莉.克拉霉素三聯療法治療小兒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30例[J].中國藥業,2013,22(15):91-92.
[3] 陳青,李研,岑楊成.四聯療法治療小兒消化性潰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J].右江醫學,2013,41(3):354-355.
[4] 陳劍琴,張紅.蒙脫石散劑聯合抗生素治療兒科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及護理[J].海峽藥學,2013,25(2):133-135.
[5] 王向輝,李小芹,于靜,等.小兒消化性潰瘍的不同治療方法對比分析[J].臨床醫學,2014,34(2):96-97.
R 725.7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0.125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