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雪
近日,原定國慶檔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宣布改檔到11月18日。這部根據劉震云同名小說改編的喜劇劇情片,由馮小剛導演執導,范冰冰領銜主演潘金蓮,郭濤、大鵬、張嘉譯、于和偉、張譯、趙立新等聯合主演。
9月12日,《我不是潘金蓮》“方圓版”推廣曲《來日方長》在全網發布,13日在優酷視頻達到61.9萬次的點擊量,同時迅速占據各大音樂榜單前列,其中QQ音樂的兩個榜單冠軍都是這首由薛之謙和黃齡對唱的《來日方長》,發布當天薛之謙微博轉發量達到4萬,點贊21萬。
《我不是潘金蓮》電影配曲由北京自在天浩(奔跑怪物)文化娛樂有限公司策劃運作。自在天浩是一家從事影視音樂制作和推廣營銷的綜合性傳媒公司,針對影視音樂提供涵蓋策劃、制作、推廣、上線、打榜、話題等一條龍服務。
隨著近兩年影視歌曲對電影的營銷功能日益凸顯,類似像自在天浩這類專業化影視音樂營銷公司開始浮出水面。之前片方或宣發公司需要自己想創意、找歌手,現在又多出了一種選擇。此類公司可以幫助片方整合音樂資源,根據片方需求定制風格、歌手、詞曲作者,并進行后期推廣。
專業化影視音樂營銷公司的優勢在于他們既能夠匯集各種類型的詞曲制作人,還能夠打通各類媒體渠道。以自在天浩為例,姚謙、趙英俊、楊坤、沙寶亮、譚維維、吉克雋逸、黃子韜、SARA、金莎、杭蓋樂隊等都是它的合作音樂人,而且覆蓋超過600家電臺、100家網站、120家全國地方電視臺、100家平面媒體,更打通了音樂、娛樂、社交、新聞、生活、壁紙、視頻、手游APP新媒體營銷路徑,從而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電影音樂推廣營銷。
今年8月份,自在天浩正式和《我不是潘金蓮》片方達成合作后,迅即開始進入到了相關歌曲的制作,他們需要在電影上映前完成全部歌曲的制作和推廣。幾經溝通,《我不是潘金蓮》最終敲定了三首歌曲,和其他很多影片一樣,每首歌曲的側重點不同。
《來日方長》是最先發布的第一首推廣曲。該歌曲由黃齡工作室攜手中國唱片打造,奔跑怪物全網發行,“段子手”薛之謙與“轉音歌姬”黃齡共同演繹,同時也是黃齡即將推出的2016年全新專輯《來日方長》的同名主打歌。
這首歌曲主要走溫情走心路線,整個電影畫面都是“方圓”畫幅,更呼應電影,深情娓娓道來。自在天浩CEO蔣明晶表示,影片中的李雪蓮經歷了不同的感情,都是來日方長的事情。各方聽后都覺得《來日方長》和電影的調性特別匹配,就確定這首歌作為電影方圓版推廣曲。
第二首推廣曲是由大鵬、小S(徐熙娣)演唱的《我不是潘金蓮》。歌曲幽默有趣,呼應了馮小剛導演的喜劇風格。蔣明晶透露他們從一開始就帶著營銷理念去找歌手,選擇大鵬和小S,可以組成“大小組合”,本身就是一個營銷點。
蔣明晶表示,歌曲的營銷可以在人上面做足工夫。“比如之前我們做了梁龍和劉曉慶合作演唱的全新版本《在那遙遠的地方》,大玩跨界與混搭,極具個性沖擊力。我們會把各種能夠引起別人關注的東西提前放進去,絕不是隨便找誰唱一個主題曲就完了。”
這首歌由《五環之歌》的制作人姚云創作,還邀請了臺灣金曲獎最佳制作人陳建騏為小S保駕護航,小S用自己一貫的搞笑風格搭配大鵬的演唱。
蔣明晶透漏,為了將這首歌做得好玩,他們與各方做了很多輪溝通,出了好幾版DEMO,最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最開始想的是男男對唱,一位唱李雪蓮部分,一位說潘金蓮部分,最后改為男女對唱。因為我們想用很幽默的方式表達一個女人的悲慘經歷,但又不能過于悲,最后發現可能起用女生會更有戲劇效果更有化學反應。”
最后一首歌是由劉洲改編、黃渤演唱的《小丑》。《我不是潘金蓮》首映禮前有一個馮小剛喜劇20年的回顧環節,《小丑》會在該環節演唱。劉洲老師為曲子編排的純鋼琴版本讓整個歌曲更加層次分明,由淺及深,展露喜劇人背后的一面。“這首歌是馮小剛導演自己提出的,可以表達出一個戲劇人的情感。每個喜劇人都是一個小丑,雖然展現在觀眾面前的都是特別開心的樣子,但內心同樣有各種辛酸。”蔣明晶說。
除了《來日方長》已經發布外,后兩首歌曲都還未對外發布。因為歌曲的傳播時間要比海報等其他物料傳播時間長,所以按照宣傳的節奏,其他兩首推廣曲的發布還要更晚一些。
蔣明晶表示,現在很多片方希望我們提出有創意的歌曲,我們會盡力設計一些更能吸引眼球和制造話題的曲子。但一首歌曲能不能紅,得看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任何人能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