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曄
作為新一代都市愛情小說掌門人的張小嫻,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了萬千讀者的喜愛。本文將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從其小說的內容、思想、藝術結構三方面分析其小說暢銷的原因。
張小嫻作為風靡于港臺的都市言情女性代表作家,她的小說大多反映的是現代都市年輕一代對愛情的理解。她用特有的溫情又犀利的筆觸寫出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的愛情故事,在打動人心的同時,又治愈人心。本文從讀者接受的角度分析張小嫻都市愛情小說的暢銷原因,著重分析其文本內容、作者表達的觀念和藝術結構擁有的藝術魅力。
一、文本中展現的世俗生活與讀者接受的關系
(一)取材生活拉近讀者與文本的距離
張小嫻的小說選材大多取自日常都市生活瑣事,情節內容平凡而典型。正因為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她的愛情故事向來不是關于王子和公主的理想王國,而是蕓蕓眾生的世火俗煙。蕭富元曾在采訪她后說道:“她喜歡眼觀耳聽,街上一對男女吵架,她會駐足聆聽,聽他們吵什么,觀察他們如何相處,社會新聞事件中男女之間的矛盾心理,也是她取材的重點?!?/p>
這也就意味著張小嫻的小說是香港都市男女愛情現狀的縮影。當主人公穿梭于“灣仔”“西界”“淺水灣”“尖沙咀”等讀者耳熟能詳甚至居住的地方,心中會升起極大的親切感。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使讀者融入其中,參與小說的情節活動,體會小說人物的多彩人生。張小嫻不僅使用人們熟悉的真實的地名,而且選取現代都市人們經常出入的地方,熟悉的地點和場所縮短了文本世界和讀者之間的距離,讀者不再以旁觀者的眼光閱讀文本,而是置身其中,與小說人物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作者的選材會決定隱含讀者的存在,所謂“隱含讀者”,“不是真正現實的讀者,甚至不是理想讀者,而是一種可能出現的讀者,一種與本文結構的暗示方向相吻合的讀者”,張小嫻的都市愛情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和市民群眾讀者,因其著重刻畫都市女性在愛情、友情方面的成長以及她們生活和事業的獨立,迎合了現代都市女性讀者的閱讀心理和期待,從而使“隱含的讀者”轉變成現實的讀者。小說中那些句句肺腑的內心獨白,同時也是廣大生活在都市里期待愛情、陷入愛情迷茫、在愛情中成長的讀者的情感歷程的寫照,使得讀者對于文本內容能夠完全接受,并能和文本互動交流。
(二)女主角獨立性格滿足讀者心理需要
張小嫻的小說,全部從女性視角來展開情節,她所刻畫的女主人公形象雖職業不同,但都擁有著獨立自強的性格,她們大多是接受過高等教育,有著出色工作能力的都市麗人。事業蒸蒸日上的她們相信愛情,執著于愛情,有著打破傳統道德束縛的反叛精神。張小嫻側重展現現代都市女性對于烏托邦式的愛情愿望的表達,她筆下的女性形象對于愛情體驗的自我表達可以復現出廣大讀者在愛情生活中所體味過的感受和心情,使得讀者獲得一種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獲得的心理補償和共鳴。
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在張小嫻所塑造的人物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作者取材于現實,女主人公們和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在戀愛時會向朋友抱怨男友的粗心和愛情的苦惱,并且會發出很多大膽的愛情宣言。程韻的朋友曾在三人聚會中發出“一個女人,一生之中,無論如何要當一次第三者”的大膽宣言。雖然言語大膽,但間接表達出現代都市女性對于自由平等愛情的渴望和追求。小說中大量描寫生活瑣事的片段能引起讀者極大的共鳴,特別是女性讀者,并且將自己與人物進行對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追求開放、平等,女性地位上升并且要求進一步平等與解放。張小嫻小說中表現生活瑣事的特點,可擊中讀者閱讀過程中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使得讀者感到親切,極大滿足了讀者的閱讀需求。
二、張小嫻特有愛情觀對讀者的啟示
(一)借小說人物之口表達特有愛情觀
張小嫻擅長把自己對愛情的認識融入她所塑造的人物當中,通過對人物的性格刻畫、語言描摹、心理揭示間接地表露出自己對于愛情的理解。她所塑造的女主人公通常為愛而活,相信并執著于愛情,會因失去愛情而歇斯底里,郁郁寡歡。但她們在失去愛情的痛苦泥沼中掙扎之時,正是她們破繭重生之刻。作者在令人對愛情心懷絕望的時刻,在文本中穿插了許多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從而表達自己對于愛情的理解。例如《荷包里的單人床》中的蘇盈在最終結束與愛人秦云生的愛情的時候,得出了“愛情本來不復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的結論。語言通俗平直,但含有極大的醒悟解脫之意。這樣的愛情觀提升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自我意識,使偏執的讀者不再執著于過去的愛情,而是珍惜眼前的生活。
作者為了讓她的愛情觀使讀者信服,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在小說中穿插了大量貼近人心的細節,這些場景幾乎每個戀愛的人都經歷過。并通過讀者的閱讀行為來揭示作品的愛情本質,通過描寫主人公戀愛時經常做的平凡事來展示愛情的美好,為的是傳達出一種“愛情是一件很平凡簡單的事”的理念,從而拉近文本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接著借助小說人物來揭示現代都市人戀愛的通病,引起讀者的共鳴。最后通過視愛情如生命的主人公對愛情的徹底醒悟,來傳達出愛情不過是人生感悟的思想,打破并超越讀者的期待視界,使得小說主題思想深入人心。
(二)特有愛情觀對讀者的情感治愈作用
張小嫻所持的“愛情觀”,揭示出現代都市人的情感現狀和情感心理。在大都市的重重壓力下,人們在情感生活方面或多或少有病態的表現。在張小嫻的小說中她把這些癥狀融入人物形象中,且犀利地展現出來,表現出人們因愛情迷茫陷入痛苦的狀態。在她的小說中,男人多因在愛情中的貪婪和恐懼的無法平衡從而導致背叛愛情,女人因為怕被男人背叛,從而缺乏安全感和產生巨大的占有欲。張小嫻力求在小說中闡明她的愛情觀,因為愛才會產生缺乏安全感的癥狀,因為缺乏安全感才會產生占有欲,產生想把愛人“吞進肚子里從子宮直到心房,我不會讓你離開我”的巨大占有欲。如果說男人在愛情中是在貪婪和恐懼之間無法平衡,那么女人就是在愛和安全感之間無法平衡。在《三月里的幸福餅》中張小嫻曾寫道:
“也許每個女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個楊宏念,一個徐文治。一個是無法觸摸的男人,一個腳踏實地。一個被你傷害,為你受苦,另一個讓你傷心。一個只適宜作情人,另一個卻可以長相廝守。一個是火,燃燒生命,一個是水,滋養生命。女人可以沒有火,卻不能沒有水。”
張小嫻筆下的愛情小說體現出強大的社會效果:“接受者從閱讀中獲得的經驗進入他生活實踐的期待視界,修正他對于世界的理解并且反過來作用于他的社會行為?!睆埿乖谕诰虺霈F代都市人情感癥結、使讀者發覺自身并進行對比從而引起強烈共鳴的同時,也為情感癥結開出了一張張良方,在揭開讀者情感傷疤的同時,抹藥包扎使其徹底治愈。
三、文本的藝術魅力對讀者的吸引
(一)別有洞天的情節結構對讀者的指引暗示
在情節結構上,張小嫻善用伏筆和轉折,在情節發展之前,在文本中埋下線索點明結局?!白髡邽橐龑ёx者而用語言設置了一個個路標”,而“讀者是踩在這些所指物的聯系點上進入本文的”,讀者在接受的同時必然會思考這些所指物圖景的相互作用,并且“它們總是預示某種即將到來的事情”。在張小嫻的小說中,這種結構很明顯。例如《三月里的幸福餅》中故事的開始部分就寫道“我怔怔地望著屏幕上的她,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會相遇,相愛而又相分,一切仿佛是明天的雨,從來不由我們控制”。作者點出了女主人公和她的愛人之間的緣分及結局,引導讀者站在她所指定的“路標”上,預示了將來的命運,引起了讀者對小說文本新的期待視界,產生“他們是如何相愛,又為何分離”的疑問。在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也引起了讀者閱讀的興趣。
張小嫻除了擅長伏筆的使用,更喜歡利用結構的轉折來打開小說另一片天地。張小嫻的愛情故事慣用一種敘述模式,就是在小說的前半部分寫女主人公如何迷戀她的愛人和她的愛人給她帶來的歡愉和痛苦,后半部分寫女主人公通過愛情的洗禮領悟到愛情的真諦,蛻變成長為更成熟的人。連接前后兩部分的就是轉折地帶,這個轉折代表著女主人公愛情的徹底幻滅——愛人的死亡。這一轉折的出現會給讀者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打破他們的期待視界,但同時閱讀到轉折地帶的讀者心中又有一種“應該如此”的感覺,從而提升了他們的期待視界。這也是張小嫻用語言所設置的“路標”之一,引領讀者走到小說發展的“轉彎”處,這是小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臨界點,它預示著未來的新天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二)意象下的豐富寓意對讀者的吸引
張小嫻小說文本的一大特色就是喜用意象,特別是經常把意象嵌在小說題目之中,比如面包樹系列(《面包樹上的女人》《面包樹出走了》《流浪的面包樹》)、《三月里的幸福餅》和《再見野鼬鼠》等,與意象相結合的題目,奇特而新穎,擁有讓人無法琢磨透的神秘感,從而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在張小嫻的小說中,自然類意象占大部分。比如面包樹系列中的面包樹、月亮、藍魔鬼魚,《三月里的幸福餅》里的雨、蓍草、夜鶯與紅玫瑰,《荷包里的單人床》里的雪花、櫻草、迷迭香這些代表月份的意象等,這些自然意象大多浸透著豐富的童話和民間傳說,擺脫了單調寫實的描寫,而帶有神秘浪漫的色彩。
比如有關月亮的傳說就提到了多次,在《荷包里的單人床》中的“長腳烏龜和短腳烏龜”的故事,“恩戴米恩的月光”凄美的神話愛情故事,《流浪的面包樹》的非洲傳說,《面包樹出走了》的斐濟傳言等。張小嫻在穿插童話傳說片段的同時賦予了月亮這個意象更為飽滿、神秘的象征意義和韻味,她在多部小說中使用月亮意象,因為一來月亮是中國經典意象,在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輕而易舉地就能讓讀者理解其中的意味,加上他國關于月亮的童話、傳說故事,為月亮意象注入異國情調,使得月亮意象更具靈性和神秘感,既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審美期待,又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增加了日常生活經驗,提升了自己的品味。
張小嫻都市愛情小說特有的意象,大多寄寓著主人公的愛情和愛情結局,意象的新奇和童話色彩,使小說整體上散發出詩的氣息,讓讀者滿含余味,充滿審美趣味。
通過對張小嫻都市愛情小說在內容、思想、藝術表現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總結出其小說不僅迎合了現代都市青年和大眾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審美心理,而且能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深刻的情感領悟,這些是張小嫻都市愛情小說暢銷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