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滴滴出行正式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根據雙方簽署的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于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滴滴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
從“相愛相殺”到成為一家人,國內網約車兩巨頭終于走到了一起。隨著滴滴與優步中國合并,國內網約車市場格局巨變,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強,行業將產生一些新的變化。
滴滴優步合并案的一個最大懸念,就是會不會引發反壟斷調查,并導致合并案失敗。從商務部的表態來看,該項合并案符合《反壟斷法》規定申報條件和《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中申報標準,需要向商務部申報。但能否獲得批準,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滴滴優步合并之后,其在國內網約車的市場份額,將超過90%,構成事實上的壟斷。商務部需要考慮是否會控制市場,不利于市場競爭,或者排斥競爭對手,阻礙市場發展等因素。但從之前的多起互聯網領域合并案來看,諸如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58同城和趕集網合并、攜程與去哪兒合并等,都未引發反壟斷調查。
那么可以預測,商務部放行的概率較大,但可能會附加一些必要條件,以限制市場壟斷引發的弊病。同時,政府要加強對網約車行業的監管,督促平臺規范化運營,防止因壟斷侵害消費者利益,防范網約車大數據信息泄露。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行業,最不怕的就是壟斷。因為科技革新的速度非常快,不斷出現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從而顛覆之前的霸主。互聯網行業發展至今,還沒有一個公司能長期霸占市場,反而不斷出現巨頭轟然倒下的場景。而且,一個不起眼的初創公司,就有可能因強大的創新力,迅速成長為顛覆巨頭的力量。顯然,因市場自發形成的壟斷,其實并不可怕,真正要擔心的,則是依靠行政力量獲得的壟斷,以及阻礙技術創新和自由競爭的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