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8月1日起,原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大眾品牌(外方)執行副總經理馮思翰,開始出任大眾品牌乘用車中國CEO,并同時擔任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負責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和業務運營,包括指導市場和銷售團隊、協調和管理合資企業相關工作,及負責大眾品牌的進口車業務。
馮思翰將直接向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匯報,同時向大眾汽車品牌德國總部匯報。對于在這樣的局面下設置這樣一個職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彼此的權責更明晰,把集團事務和品牌事務分得更清晰一點,讓品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在華投入最為積極的跨國汽車集團之一,中國市場對于大眾汽車集團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特別是近幾年大眾在其他市場呈現出明顯的衰退跡象,在美國市場被曝出的作弊丑聞使得大眾品牌遭遇滑鐵盧,幾乎難有翻身的余地;而在持續飽和狀態下的歐洲市場,大眾汽車的表現也難與中國市場相提并論。仍處于丑聞大爆發后遺癥之中的大眾汽車,放眼全球市場,能夠支撐和拯救其龐大商業帝國的只有中國市場,因此,抓住這唯一的救命稻草,是大眾集團新任董事長穆倫能否干好這一任的關鍵所在。
在穆倫看來,大眾汽車集團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尷尬處境與大集團自身存在的諸多弊病有關,因此穆倫首先在中國拋出了一系列“去中心化”的管理構架和人事調整措施。簡單拆解下來就是:韓永新負責奧迪品牌,韓麥安負責斯柯達品牌,馮思翰負責大眾品牌。大眾目前在華的三大銷量主力品牌都有了具備權限的實際負責人,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和自由度。而實際上這三塊也是大眾目前在華有實際產能落地的板塊,大眾總部首先想要穩定的就是在華三大塊的產銷表現。
大眾在華的這番人事調整,被業內普遍視做是大眾汽車集團鞏固中國市場、加強中國業務的戰略手段。有業內評價認為,大眾汽車(中國)開始“去中心化”的措施,是大眾總部簡政放權的積極表現,未來大眾在華的動作將會更加積極和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