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有趣、有態度是“飛碟說”對內容品質的把控標準。“飛碟說”的初心,是讓知識變得“性感”。
《飛碟說》選取社會熱點為話題,用有趣的方式,對各種熱點知識進行視頻化科普解說,從《飛碟說》逐漸增加《飛碟一分鐘》《飛碟詞庫》《飛碟頭條》《飛碟實驗室》……“飛碟說”幾乎把所有能想到的視頻都做了。“飛碟說”聯合創始人、配音總監魏軒表示,時代的發展和網友的需求需要“飛碟說”不斷開發新的亮點,節目形式變得老舊就由1.0版更新到2.0、3.0版,但只要內容跟得上潮流,新鮮感和熱度都保持住,節目的生命周期就會無限延長。據悉,“飛碟說”100人左右的團隊規模,有一半都是負責內容制作,內部孵化非常鼓勵更新穎的想法,“大家一起搞,會比領導一人搞好很多,尤其要嗨一點。”魏軒說。
短視頻為主,美拍和秒拍是流量的爆發點。“時間長短決定于是否能在這個時間段內把內容講清楚,用戶是否能在這個時間段內解決自己的需求。”魏軒并不是一味地主張短視頻,“如果1分鐘能解釋清楚一件事,那么2分鐘就是多余,如果1小時才能解釋清楚一件事,59分鐘就是不夠的。”
2012年,《飛碟說》嘗試周更,第三期節目就被優酷推上并在一天內獲得100多萬流量,有了平臺的重點扶持,魏軒戲稱:“在那波風口上,優酷讓我們這個小豬飛起來了。”
沒有明星制,依托于互聯網而生,從某種意義上說,“飛碟說”是中國具有開創精神的互聯網視頻生產者,他們的視頻產品從基因上帶有互聯網草根文化最本質的特征,用并不高深的知識和最質樸的表達方式完成用戶的匯集,按照“品牌化、平臺化、國際化”三步戰略,把成千上萬的十幾歲、二十歲的年輕人不斷吸引到自己的周圍。
魏軒表示,“飛碟說”在初期收到了優酷平臺的反饋后,他們才堅定了下來。“飛碟說”所追求的,是符合最廣大閱讀者輕消費的內容快餐。據悉,“飛碟說”的盈利方式以原生廣告為主,占比為50%—60%,以IP衍生、電商為輔。魏軒透露,“飛碟說”在內容上主要是緊追熱點,“6小時時效內把熱點追到,就有一個工業化的產能,這樣的話盈利點也很多。如今我們正在嘗試原創音樂以及劇情劇集的規劃,未來還會接觸電影。”
在內容變現方面,早期“飛碟說”的邏輯非常清晰,每月生產50—100條視頻,廣告滲透只要做到20%,即可不用靠投資自主生存。如今“飛碟說”以為用戶提供高質量信息與知識為核心目的。
衍生品方面,魏軒認為雖然“飛碟說”始終在嘗試,但這是對粉絲黏性的消耗,“做好內容會聚攏粉絲,但是賣給粉絲東西,是有消耗的。在碟子(‘飛碟說粉絲)眼中看來,我們做原生廣告的植入是對他們傷害最小的一種,我們還是希望內容與廣告主、‘飛碟說與用戶之間的粘性及利益是共享的,不希望傷害到任何一方的利益。”
事實上,直到2015年下半年,“飛碟說”才開始進行粉絲社群的維護,采取定期互動、贈送禮物等方式,培育粉絲群體,進行社群沉淀,知識共享,促成了“觀眾——粉絲——用戶”的轉化。
魏軒表示,“飛碟說”始終在有預估的情況下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成長。
(秦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