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珂
(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外國語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重鑄反饋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韓 珂
(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外國語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重鑄是老師們常用的反饋形式。然而關于重鑄反饋的具體分類與使用,有些老師還是盲目的。重鑄反饋的有效分類能幫助老師更有針對性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重點對其分類進行詳細說明,并用實例來演示如何在課堂中應用這種反饋方法。
重鑄反饋;糾正性反饋;分類;互動假設
現有的重鑄研究主要基于語言習得認知理論基礎之上,從互動假設、輸出假設 的 理論出發進行考察,近來有的研究者還提出了反向平衡假設。
互動假設認為,語言的輸入、學習者內在認知機制和語言的輸出通過負反饋在會話互動過程中契合,而重鑄是負反饋主要來源之一。論價值就在于,它在互動中將學生出錯話語和教師正確話語前后銜接,使學習者通過兩者的對比意識到自己話語中的錯誤,并且既沒有打斷對話,也沒有改變學生原本想表達的意義。
重鑄(recast)廣義上指的是言語交互的雙方能夠達成相互理解,一方(通常是教師或操本地語者)發現另一方(學習者)的語句有錯誤時,對其進行重新表述,在保留原句大意不變的同時更正其中一處或多處錯誤,旨在使對方通過對比兩種表達方式,意識到自己原句有一些不規范的地方。
Farrar在一次對兒童語言習得的研究中區別了兩種不同的重鑄方式:1)糾錯式重鑄(corrective recasts),只對目標語錯誤進行糾錯;2)非糾錯式重鑄(non corrective recasts),模擬目標語,但對目標語不進行糾錯。之后,Lyster等人又用了相同的術語,但他將非糾錯式重鑄反饋定義為對學習者任何話語錯誤的糾正。Ellis將重鑄分為整體重鑄和部分重鑄,下面兩例分別表明教師對學習者所說錯誤話語進行的整體和部分修正。
(1)L:Yeah,Whit man comes to my mind.
T:Whit man comes to mind.
(2)L:Kal told me,your height is rather shorter.
T:rather shorter,rather short.
同時Philp根據重鑄對學習者語言錯誤的改變是潛在的還是自然發生的情況,又可分為簡單重鑄和復雜重鑄。
面對眾說紛紜的狀態,研究者們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關鍵是人們很難比較二語研究中對重鑄研究所獲得的不同結果。總的來說,結合前人的研究,下表中關于重鑄的定義較為普遍接受和運用。
在英語課堂中,對學生錯誤的及時糾正與反饋是十分必要的。對于重鑄的功能也需要一定的了解,重鑄的主要功能有一下三個:
(1)補足語言中缺乏的信息
Student:Ball small.
Teacher:Yes,the ball is small.
(2)提供正確的語法形式
Student:Trucks is big.
Teacher:Yes,the trucks are big.
(3)提供另外一種表達方式。
Student:The bunny chased fireflies.
Teacher:The bunny did chase fireflies,didn’t he?
(摘自Nelson等人,1973:P.498,引自Nicholas,2001)
依據以上關于重鑄的定義,分類和功能的介紹,對于老師在課堂中使用重鑄這一反饋方法更得心應手。作為一種糾正性反饋方法,重鑄屬于隱性反饋,即沒有明確提出問題所在而是通過老師的連接提示來完成錯誤的反饋,在運用這種反饋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老師給學生的重新復述不能與原句相同,需要有些變通,否則學生可能會沒有意識到自己犯錯了。與此相對的,老師的重述也不能太脫離原意,這樣也會造成學生因為不懂老師所云而是反饋效果大打折扣。
(2)這一反饋對老師的要求略高,在課堂上,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需要老師充分備課,遇到學生千奇百怪的錯誤都能用恰當的重述來提示學生的錯誤。
(3)對于給予這種反饋的時間問題,研究者們一直存在爭議,是及時反饋還是課后反饋,還是在作業中進行反饋,本文認為,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老師要靈活多變,在不同時間進行反饋。
(4)反饋的次數也是有較多爭議的問題。到底幾次重鑄反饋對學生的糾錯最有利?本文認為,當反饋的完成后,學生有有所反應,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就可以不用再繼續反饋了。不同學生需要的反饋次數不同。有的學生吸收知識慢,相應老師就需要多次進行重鑄反饋。
總而言之,老師應該依據所教學生進行合理的安排,將重鑄反饋的定義特性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而不僅僅是在理論層面進行研究,也需要老師在課堂中多實踐總結方法。
[1] 胡青球.國外二語 / 外語課堂教師重述式反饋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3):30-34.
[2] 蒲顯偉,王鳳英.二語交互活動中重鑄式反饋的有效性——國外十年研究回顧、思考與展望[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3):7-12.
[3] 楊穎莉,林正軍.重述與提示反饋對英語過去式習得作用的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2):60-64.
[4] 李加軍; 鐘蘭鳳.基于平行語料庫的積極型漢英詞典配例原則[J].江蘇大學學報,2011(2):65-68
韓珂,女,漢族,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外國語學院。
H09
A
1672-5832(2016)09-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