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
不要夸大所謂“從政風險”,它只是一種回歸,回歸到官場應有的堂堂正正的健康狀態。
——針對所謂的權力風險、職務犯罪風險、決策失誤風險等8大領導干部從政風險,《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身在官場就要拿出跟自己死磕的勇氣》
杜絕“好事蠻辦”,摒棄“好事虛辦”,警惕“好事濫辦”,才能防止“負溢出效應”,真正落實好意、辦成好事。
——近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科學決策要有“效果意識”》指出
因為市場價格上升了,原來本應該要壓縮或者淘汰的行業,覺得有利可圖,可能不愿意那么快地淘汰甚至又開工,這不利于一些地方完成去產能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要著眼大局,從中國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大局出發,要堅定不移地去產能,不能因為短期的價格反復、一些地方指標的完成而放慢去產能的節奏。在新形勢下,更要提高這方面的認識,加大去產能力度。
——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介紹2016年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
總體來看,7月全國環境空氣總體有所改善,PM2.5、PM10、SO2和NO2濃度同比降低。受天氣條件影響,O3濃度空間差異較大,南方地區因降水量較大,日照時數相對較少,O3超標率同比降低;而華東、華南及華北等地區受高溫天氣影響,O3超標率同比明顯升高。
——近日,環境保護部向媒體發布了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時表示
高校去行政化是眾所期待的一項改革,它意味著在學術領域推進教授治校,教師群體將具有更大的話語權,意味著學校在資源配置時將更多地向教學、科研第一線的教師傾斜。高校去行政化,不是要取消內部的行政管理,而是要擺正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關系,讓行政的歸行政、學術的歸學術,兩者不能錯位,更不能越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宏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