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街區規制”:暢行高密路網 樂活百花深處
繼去年成都市選取9個片區進行小街區試點后,備受關注的小街區規制又有了新進展。9月6日,成都市建委出臺《成都市“小街區規制”建設技術導則(2016年版)》,從交通、街道、綠化等多個方面給予指導,旨在提升舊城街巷空間品質,打造更宜居更綠色更方便更和諧的街區空間形態。
路權分配,優先保障步行交通。在分配道路空間時,應優先保障步行交通,其次是公共交通,再次是非機動車通行及機動車通行,強調綠色出行方式優先。為保障非機動車及行人的通行安全,機動車道應通過色彩、材質或隔離帶與非機動車道、人行道進行明顯分隔。
綠化景觀,美化圍墻有條件地拆。改造居住型街道現狀小區及單位大院的圍墻,有條件地進行拆除。因安全需要保留的圍墻宜適當后退紅線,后退距離宜不小于1米,圍墻外側進行綠化;圍墻內部景觀好的小區宜以通透的欄桿、綠籬等替換現狀圍墻,內部景觀較差的可保留實體圍墻并進行藝術化處理,圍墻上增加攀爬植物、花卉吊籃等。
住宅建筑,底層不宜設火鍋燒烤。居住型街道建筑物底商宜設置與居民生活相關的商業服務設施,以滿足街區內居民的日常所需;居住型街道兩側住宅建筑底層不宜設置火鍋、燒烤等油煙較大的餐飲服務;應配置超市、美容美發、便利店、服裝店等便民服務場所。
另外,《上海市街道設計導則》成果形成,今年7月在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網站進行公示并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