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永東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適應新常態
·向永東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縣域經濟新發展,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劍閣實踐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必須要以新的認識、新的思路、新的狀態、新的布局來開創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適應新常態,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要有新思路。一是形成常態化的新認識。我們必須要清醒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量太小、結構不優、支柱產業不突出、農村貧困面大的基本縣情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不會隨著新常態的到來而自然消亡。新常態對落后地區既是嚴峻的挑戰,更是無限的機遇。二是迎接時代的新考驗。新常態下,國家宏觀經濟總體增速放緩,硬刺激發展經濟的舊時代已經過去。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新常態下發展一刻不能緩不能松,對發展的要求更高。在此情形下,我縣如何保持持續發展的定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解決要素制約困擾、拉動消費增長極等,這一道道考題需要我們寫出完美的答卷。三是把握發展的新機遇。新常態核心是“常態”,關鍵在“新”。隨著西成客專、綿萬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的實施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劍閣縣的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資源優勢逐漸凸顯,我們努力在適應新常態中干出更大業績。
適應新常態,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要有新布局。一是把握好全面發展與重點發展的關系。整體推進,統籌協調,才能把握改革發展大局;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才能形成改革發展的帶動力量。要始終堅持從“做強工業、做優農業、做深旅游、做大城鎮、做實民生”處發力,激勵全民創業,助推萬眾創新,培育各具特色、不同層次的市場主體,起到以點帶面、點面開花的發展態勢。二是把握好加快發展和科學發展的關系。無論多少項指標,最后還是要靠發展來說話。劍閣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必須找準新常態下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在促改革和防風險中掌握主動權,實現換擋不失速、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三是把握好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我縣3個鎮被確定為全國全省試點鎮,2個項目已納入全省重大項目,只要找準定位、深入研究、科學謀劃,把政策用好用足用夠,就完全可以實現“為我所用”,在其中獲得更多更大更好的發展機會。
適應新常態,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要有新狀態。一是要習慣在清新的風氣中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四風”和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進一步鞏固。但“保持高壓態勢不放松”,黨員干部必須主動適應新常態,自覺摒棄僥幸之念和過關心理,切實增強抓作風建設的狠勁和韌勁,逐步養成在清新風氣中生活的習慣。二是要習慣在監督的環境里工作。2014年,劍閣縣下寺鎮暴露出的“小村官大貪腐”案件就說明村一級形成權力“真空”。在新常態下,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都必須要擺正人民公仆的位置,真正把被監督養成習慣、看成常態,習慣在“聚光燈”下用權、在“放大鏡”下工作。三是要習慣在法治的軌道上用權。繼續深化黨員干部日常監督體系的運行,針對權力行使的關鍵環節和崗位,排查梳理廉政風險點,建立健全權力操作規程,規范行政自由裁量權、黨務政務公開、績效考核等,形成嚴密的內控制度體系。四是要習慣用新的思維推動工作。適應新常態,就要順勢而為、主動轉變,讓新思維、新行為成為新習慣。特別是面對縣域經濟增速放緩、發展進入瓶頸期的現狀,不斷改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和措施,對于助推縣域經濟發展顯得尤其重要。要通過全縣人民的創新創造,讓更多的“劍閣制造”“劍閣品牌”去占領消費市場,引導消費文化和潮流。
(作者系中共劍閣縣委書記)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