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強
破解發展難題的四川方略
——參加省委經濟工作暨城市工作會議感悟
·李后強
中共四川省委在2015年12月27日至28日召開的經濟工作暨城市工作會議,精準貫徹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總結了過去的實踐與探索,科學謀劃了2016年及以后發展的主要戰略與途徑,熟練應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知識和原理,充滿政治智慧和科學思想,是四川歷史上具有標志意義的重要會議,必須深刻領會和切實貫徹落實。
過去工作的總結科學求實。省委書記王東明同志的講話堅持實話實說,充滿辯證法,客觀真實地總結了2015年的經濟工作,話語親切,文風樸實。我們從講話中看到,全省各項工作在攻堅克難中取得了新成效,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預計全省GDP突破3萬億元,增長8%。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發展后勁不斷增強,發展條件持續改善,質量效益穩步提高,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經濟總量超過千億元的市(州)達到14個,超過百億元的縣(市區)達到109個,真是來之不易,這為“十三五”開局奠定了良好基礎。
經濟形勢的分析科學求實。王東明書記指出,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疲軟復蘇態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比較大,國際安全形勢比較緊張,國際關系復雜程度前所未有。四川經濟正在從粗放到集約、從簡單分工到復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行業產能過剩、民間投資增幅下滑、融資難融資貴、創新能力不夠,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較突出,一定要正確認識和科學分析這些困難和挑戰。但四川經濟形勢向好趨優的大勢沒變,基礎越來越扎實的格局正在形成。
階段特征的把握科學求實。省委經過深入調研和科學研判,認為全省經濟發展呈現“六大基本特征”:經濟增長進入規模質量同步提升期、工業化城鎮化仍然處于加速期、多點多極發展進入整體躍升期、發展動力轉換到了關鍵期、產業轉型升級進入接續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這些特征是我們確定工作出發點和著力點的重要根據和遵循。
重點工作的部署科學求實。四川2016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高于全國的增長速度,這是由四川省情所決定的。因為四川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發展水平不高,必須加快發展。四川的產業基礎、資源條件、科技實力、消費潛力、開放程度,完全能夠支撐這個增速。做好2016年經濟工作,必須抓住大事,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以創新思維和務實舉措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推動轉型發展取得實效。同時,要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統籌做好城市工作。堅持規劃引領、注重建設質量、強化依法治理、突出人的城鎮化,走出一條具有四川特點的城市發展道路。
保障措施的提供科學求實。切實加強黨委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做好新年工作。始終堅持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推動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與時俱進,切實提高“謀劃全局、推動發展,改革創新、破解難題,防范風險、維護穩定,依法執政、依法辦事”四種能力。要加強學習,著力解放思想,推進依法治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在深化認識上要特別用功。省委經濟工作暨城市工作會議精準貫徹了中央精神,把中央部署要求與四川實際緊密結合,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和新任務,必須加強學習領會。要深刻認識“六個基本特征”和準確把握新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五個統籌”、“八項重點工作”,擺脫“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的思維定勢,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省委精神上來,凝聚廣泛共識和強大力量,為“十三五”良好開局做出貢獻。
在細化方案上要特別用功。省委制定的是大政方針,指明的是前進方向,推出的是重大舉措,部署的是重大戰略,各地各部門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細化方案,不能低估困難和矛盾,科學制定目標任務,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實、接地氣的改革方案,切實解決本地本部門的突出矛盾和具體問題,為全省發展譜寫各具特色的篇章。例如,如何激活民間資金加大社會投入問題,如何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化解房產存量問題,如何解決“僵尸企業”問題等等。各地可以創造有益經驗,有復制價值的就在全省推廣。

制圖/晏恒
在攻克難點上要特別用功。當前面臨的難題和難點很多,“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就是必須一個一個解決的突出問題,必須有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如何讓“四川造”走出去,如何增強入境旅游國際競爭力,如何堅守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等,都要深入研究。穩增長、穩金融、穩投資、穩信心,督促工作落實見效,迅速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及時捕捉準確信息,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城市工作,要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的持續性;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要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這些既是要求也是任務,我們必須破解工作中的難點。
在激發活力上要特別用功。沒有活力就沒有動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特別是要營造寬松環境保護合法權益,讓企業家放心舒心安心干事創業。要營造尊重人才、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用好收入分配杠桿,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創業熱情。要堅持激勵和約束并舉,既堅持黨紀國法的“高壓線”,也要重視責任導向、考核導向、用人導向的正面激勵,完善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支持各級干部大膽工作。系統科學研究表明,只有開放體系才有活力,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要繼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放活土地經營權;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加快國家移動金融試點城市建設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轉變財政支持發展方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特別是要圍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經濟。
在堅定信心上要特別用功。當前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經濟增速回落,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財政收支矛盾顯現,我們要冷靜分析,理性對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信心從哪里來?信心來自正確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經濟形勢指出“四個沒有變”: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信心來自四川優勢。作為經濟大省,四川資源豐富、人才眾多,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我們要變自然優勢為工作優勢,變潛力優勢為現實優勢,變資源優勢為資本優勢,變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信心來自政策支撐?!耙粠б宦贰焙烷L江經濟帶戰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實施精準扶貧開發戰略、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等相繼出臺并實施,四川正在迎來政策支持的又一個“黃金期”。
只要我們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背水一戰的決心、志在必得的信心,解放思想、開動腦筋、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就一定能夠化解“成長的煩惱”,就一定能夠打贏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這場硬仗!(作者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