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中國經濟的新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6年經濟形勢、穩增長重點、結構性改革戰術任務、重要改革領域、惠民生要點和開放戰略做出了明確部署。解讀2016年中國經濟工作重點,有以下8大關鍵詞。
【會議提出】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專家解讀】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供給方面出現的問題其實是結構性問題,所以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其核心是結構調整。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要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謝太峰
【會議提出】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
【專家解讀】創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理論、技術、模式等創新。要推動全社會力量進行創新、創業。社會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要激發它們的創新動力,特別是國有企業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個人是創業的主體,要改革科研、教育體制,解決當前應試教育和科研體制的弊端和問題,培養創新型人才。企業、政府、科研機構三者應協同努力,共同打造公共創新平臺,在社會上形成整體創新合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
【會議提出】要更加注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繼續抓好優化對外開放區域布局、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積極利用外資、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加快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等工作。
【專家解讀】首先,進一步拓展國際空間,把“一帶一路”、亞投行、自貿區等戰略規劃落實到位;第二,繼續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從供給側改革入手,在對外出口領域改變現在需求減弱的現狀,以優秀的產品撬動別國的購買欲望,優化我們對外出口的產業結構;第三,穩定開放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第四,加強全球治理,應對國際壓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
【會議提出】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
【專家解讀】目前農民工進城的確是“去庫存”最主要的利好。但首先要通過戶籍制度改革解決農民工的身份問題,農民工就有條件將他們的長期消費行為從農村轉向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將會是一個長期過程,在此過程中,政府的政策有必要與市場結合到一起,通過改革打破一切制度門檻,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真正推進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進程,落實戶籍制度改革,這才是未來推動城市消費最關鍵的“發動機”。更加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再通過土地出讓金,以雙重利益動機推動房地產發展,其在房地產市場的利益閘門應徹底關閉。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主任李鐵

廈門經濟特區。圖/新華社
【會議提出】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專家解讀】可以說,我們今天面臨的產能過剩,一方面是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則是有效供給不夠。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實際操作中,我們不僅將進一步壓縮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過剩產能,還將更加注重提高有效投資并給予必要的財稅支持,加大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綠色環保等領域優質產品的供給,從而在緩解相關產品結構性短缺的同時發掘新增長點,實現“供給側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權衡
【會議提出】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要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
【專家解讀】此次會議明確提出要補齊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并從收入分配、企業造血能力、軟硬件基礎設施等角度拿出了具體意見。特別是首次明確地提出了“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這無疑體現了決策層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的果斷以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問題上的決心。長期以來,中國經濟比較依賴基礎設施投資拉動,但大多集中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面,而一些“看不見”的領域卻比較薄弱。因此在投資方面,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區域內基礎設施升級、醫療資源擴充更新等都將成為2016年經濟生活的重要看點。
——北京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楊松
【會議提出】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專家解讀】應該說,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去杠桿”任務,對于防范化解我國金融風險既系統全面又突出重點。其系統全面性體現在,對于我國接下來一段時間里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都有所提及,并總綱性地提出了“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同時,又重點提及了地方債務風險問題。在具體措施方面,任務提及了“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此外,對于非法集資、以互聯網為幌子的非法融資等金融領域的違法違規操作行為必須加大查處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
【會議提出】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要降低社會保險費。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專家解讀】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有其現實需要,以目前我國企業運行現狀來看,企業明顯面臨著負擔重、成本高的問題。我認為,在后期政策實施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三點:第一是政府在給企業提供更多便利時,要注重多提供一些一站式服務,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第二是進一步減稅降費,在降低相關稅費的同時,要特別嚴格地整治不合理收費問題。第三是降低物流成本還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其中高速公路收費及過橋費的問題要引起足夠重視,對于那些原先收費已超過10年且已基本收回成本的高速公路,可以減少相關收費。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教授何維達
(摘編自人民網) (責編:李卉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