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周(江蘇省司法警官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鎮江 212003)
?
跆拳道與武術組織推廣的對比分析
胡亞周
(江蘇省司法警官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鎮江 212003)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經驗總結法,觀察法對比研究了跆拳道與武術的發展現狀,及組織推廣方式,分析了各種因素在武術組織推廣過程中的影響,有針對性地提出武術組織與推廣策略,以提高武術的推廣效果。
關鍵字:武術;跆拳道;組織;推廣
新中國成立以來,武術的發展道路坎坷,而韓國的跆拳道卻在中國各城市“開花”。在此背景下,對促進跆拳道發展的組織機構和推廣方法進行調查分析,針對國內武術發展現狀,提出武術的發展方式,以期為武術推廣提供有益參考。
2.1 跆拳道發展
跆拳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跆拳道開始在國際上大力推廣[1]。第二階段是1973年成立世界跆拳道聯合會,1975年世界跆拳道聯盟加入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第三階段是跆拳道被接納為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2]。
2.2 武術發展
武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開始倡導發展武術運動。第二階段是1992年成立國際武術聯合會,1999年6月國際武術聯合會進入奧林匹克,第三階段是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中作為一種表演項目出現[2]。
3.1 跆拳道與武術組織機構的對比分析
3.1.1 跆拳道組織機構
國技院:70年代統一跆拳道派系,成立了跆拳道的專門研究機構——國技院。
國技院監督機構:在國技院成立之初并未成立監督機構,結果國技院辦事效率低下。韓國不得不成立國技院監督機構,監督國技院員工的日常工作。
跆拳道國際協力團:為了更好的發揚跆拳道,1991年成立跆拳道國際協力團開始系統地向海外派遣跆拳道示范者和培訓各國的跆拳道教練。
世界跆拳道聯盟:韓國成立世界跆拳道聯盟主要目的是在世界各地舉辦各種世界規模的跆拳道比賽和培訓國際裁判。
3.1.2 武術的組織機構
武術院:武術院原名中國武術研究院。我國武術研究的最高機構。
國際武術聯合會:國際武術聯合會在武術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所作的貢獻主要是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錦標賽。
跆拳道與武術組織機構基本相同,跆拳道與武術組織機構的本質區別在于各自的監督機構,武術院雖有監督機構但屬于體制內自我監督,監督效果有限。
3.2 跆拳道與武術推廣的對比分析
3.2.1 跆拳道的推廣
3.2.1.1 組織跆拳道到國外表演
為推廣和發揚跆拳道,跆拳道機構說服政府參與跆拳道的海外推廣工作,海外推廣跆拳道之初由政府出面組織和推廣。1950年由陸軍將軍崔泓熙組織國軍跆拳道示范(表演)團赴海外表演。冷戰時期,非同盟國家對韓國的認識度很低而且世界跆拳道聯盟普及范圍局限于美國、歐洲等地,因此,派遣跆拳道示范的事業由國家來主導。1972年起韓國政府開始給非同盟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無償派遣跆拳道示范者,以后韓國每年不惜重金大量向國外派遣教練員,在海外表演傳播,跆拳道,這種簡單的表演傳播在跆拳道國際化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很快使跆拳道運動深入海外各國人心[8]。
3.2.1.2 政府領導的積極推廣
一個體育項目要在全國普及,與國家高層領導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在20世紀60年代初,韓國正處于經濟建設時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予以支持,韓國領導人將跆拳道運動的推廣與社會發展以及經濟建設結合起來,韓國從上到下各階層領導一直將跆拳道的推廣與國家的經濟建設擺在相同的地位。由此可見,韓國政府領導積極推廣是韓國跆拳道運動得以發展和普及的重要保證。
3.2.1.3 積極努力進入奧運會
為了能讓跆拳道進入奧運會,韓國簡化了跆拳道的技術動作并吸收現代體育時尚,通過改變規則和競賽制度以獲得奧委會的認可。跆拳道積極吸收西方時尚體育元素,使得現代競技跆拳道充滿時尚、健康、運動的特質,為跆拳道最終風靡世界打下了基礎。
3.2.2 武術的推廣
3.2.2.1 國家組織向國外推廣
1982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對武術的國際化做了官方表態。其《會議紀要》中寫道:“開展國際交流,積極穩步地向國外推廣。當前,武術工作應立足國內,隨著形勢的發展,適當搞一些國際交流,派出一些武術團隊和教練出國表演,傳授或邀請國外人士來我國觀摩武術大會,舉辦武術訓練班。在條件成熟時,再考慮舉辦國際邀請賽或表演大會。不論采用哪種形式,都要積極穩步地進行,并注意政策和保守機密,做到內外有別”[9]。國家體委派出武術專家小組到歐洲進行考察和講學,提高了國外對中國武術的認識水平,有助于武術的海外推廣。
3.2.2.2 華僑在國外單獨開設武術場館
中國武術推廣至今未形成系統化、規范化及組織化。習武華僑想在海外開設武館,不得不自己找場地,自己找人裝修,自己宣傳招生,自己聯系武術服裝生產商,一切活動都必須個人單獨完成,這樣的武術發展方式很難將武術推向國際。
3.2.2.3 武打片的宣傳
外國人了解中國武術大多是通過中國武打片,通過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武打明星,外國人提到中國武術更多的是說中國功夫。武打片對中國武術的世界推廣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這種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中國武術的發揚光大不可能完全依靠武打片的宣傳。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普及都離不開各級領導的持續重視,武術也不例外。我國在武術的推廣中,政府雖有推動但沒有持續發揮推動作用。而韓國政府則一直持續推動跆拳道的發展,韓國的企業界、政界要人都練習過跆拳道,韓國總統身著跆拳道服裝宣傳跆拳道,并且韓國的國家領導人每年都要過問跆拳道的推廣和發展情況,這一點上武術與跆拳道的推廣有著明顯的不同。
武術要提高在全球的影響力,努力進入奧運會,需要積極改革自身。跆拳道努力改革自身終于在2000年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使得原本就已經相當普及的跆拳道更加深入人心。
武術要實現國際化必須改革現有組織和推廣方式,建立健全各種機構和組織,進行科學而系統的推廣與傳播,使武術國際化過程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栗勝夫.武術發展戰略研究[J].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8):21-25.
[2] 岳新波.我國武術發展現狀與前景探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3,4(12):40-42.
[3] 鄭連太.關于跆拳道發展對策的研究[J].漢城:世宗大學碩士論文,2002(6):26-28.
[4] 楊克新,劉強.我國武術的發展與現狀分析[J].煙臺師范學院院報,2005,21(4):313-316.
[5] 王飛強.武術發展概論[M].復旦大學,2004.
[6] 鄭國賢.跆拳道競技運用論[M].韓國體育大學教材,2007.
[7] 崔泓熙.跆拳道百科辭典[M].平陽:國際跆拳道聯盟,1990.
[8] 金云龍.跆拳道[M].漢城:大韓跆拳道,1973.
[9] 鄭贊末.跆拳道[M].漢城:文教部,1975.
作者簡介:胡亞周(1987-),江蘇鎮江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moting of Tae kwon do and Wushu
HU Ya-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of Judicial officer in Jiangsu province,Zhenjiang 212003,Jiangsu,China)
Abstract: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law,experience summary and observation,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e kwon do and Wushu,as well as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motion way,analyzes the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organizations and promotion of Wushu,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Wushu,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motion effect.
Keywords:Wushu;Tae kwon do;promotion;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