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輝昭通學院 657000
?
學生日常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張麗輝
昭通學院657000
【摘要】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的關鍵,怎樣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學校必須重視的問題。就目前我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來看,相當大一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誠信意識淡薄和社會責任感、艱苦奮斗精神、團結協作觀念缺乏等問題。新時期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對學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學生;管理;思想政治;觀念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礎要求,這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的人才培養標準。這里的“德”就是指思想政治素質,它涵蓋了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主線,學校應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原則,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學校教育應當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這樣才能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心理危機事件及對學校管理有意見等問題,絕不是單純的、偶然的,它甚至不是某個學生的單獨問題,有可能演變成長期性、群體性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果放任學生思想偏離、心理缺失等問題不管,學生郁積在心理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學生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至學校的改革發展就會產生整體性的懷疑,部分偏激的行為甚至會晾成悲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只有運用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尊重學生思想實際,正面應對學生問題,在日常工作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融入到每個學生心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的核心,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向保證和動力保障。學校是培養人才最重要的場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和強勢陣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必須重視。
(一)教師隊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教育工作者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教師隊伍發展現狀直接關系到學生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開展。盡管教師在學生日常管理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沒,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專職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缺乏,部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復雜繁重的事務性工作削弱了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不穩定,選用、培養、競爭機制缺失;教師的學歷層次偏低、素質參差不齊;教師業務能力偏低,專業化水平不提高等。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學生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學生思想存在的問題。當前我國獨生子女眾多,在家中的嬌生慣養造成了學生怕吃苦、耐力不足的問題。就大學生來說,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人生目標并不確定,思想空虛,部分人玩世不恭、游戲人生;部分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基本的道德意識,不誠實、不誠信;部分學生思想受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影響嚴重,崇洋媚外,鋪張浪費,情趣低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群體不誠信現象大量存在,騙要生活費、制作假證書求職等都是思想品德缺失造成的。就學生心理而言,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部分學生自閉、自卑,當與他人產生矛盾時,不能理性的自我排解和疏導,產生抑郁、焦慮等情緒,有的甚至會走極端,與同學反目成仇。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學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結合學生日常管理的實際,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然而目前我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著給學生講大道理多,聯系社會現實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少的問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偏向于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這些大道理,很少能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這種“空”對“空”的說教,缺少針對性,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取得教育的實效。
(一)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擔負著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其整體素質的高低接關系到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與否。因此學校應當采取應當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來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師資隊伍,強化思想政治教師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本職工作,使其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脫離出來,能夠有計劃、有步驟的做好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二)豐富校園文化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園氛圍,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讓學生充分調動課余時間,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積極健康的活動中去。高校應當建設有意義的人文景觀,營造一定的校園文化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提高認知水平,喚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積極向上的學風及民主、開放、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也能間接影響學生的價值選擇,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同時高校應當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言行,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
(三)建立起與學生交流的平臺。在日常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應當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向自己袒露心扉,認真傾訴自己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便找出問題的癥結,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這樣才能進一步解決問題。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時刻注重搭建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平臺,經常問問學生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困難,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生一起談談理想,更多地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朋友關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在日常管理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韓玉志,蔣洪池.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文化透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彭嘉芬.當前發達國家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