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現峰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體育部 江蘇南京 210033)
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研究①
張現峰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體育部 江蘇南京 210033)
高質量的運動訓練專業人才為“奧運爭光”戰略和“全民健身”戰略服務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文通過對我國13所體育院校運動訓練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研究和比較分析,提出相應對策,以求對課程改革提供參考。該文采用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指出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應根據社會發展、生源結構、就業需求的新形勢重新定位、調整。
體育院校 運動訓練本科專業 課程
1.1 研究對象
我國13所體育院校運動訓練本科專業(普通學生)現行課程設置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13所體育院校運動訓練本科專業現行課程設置進行分析探討。
2.1 我國13所體育院校運動訓練本科專業現行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1.1 培養目標存在的問題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一,范圍較窄。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在學期間缺乏高水平運動訓練及競賽氛圍的感染,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實踐能力有限,難以成為“高級專門人才”。隨著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本科教育“專門人才”或“高級專門人才”的定位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批評和指責。
從對培養目標的調查結果看,排第一位的是教練員,其認同率為100%;第二是體育老師(86%);第三、四是體能教練員(65%)和體育管理人員(60%);第五、六是運動員(46%)和群眾體育人才(40%);最后是體育科研人員(19%)。雖然對培養教練員、體能教練員的認同率較高,但從就業去向看,大部分畢業生去了大中小學校、群眾性體育機構及其他機構,在體?;蜻\動隊教練員崗位上就業只是極少數。
2.1.2 運動訓練專業培養規格方面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和外語水平要求不一。在計算機水平和外語水平的目標要求上存在一定差別。有的學校要求等級,有的不做要求,這可能是各院校師資隊伍結構現況、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所造成的結果。
2.1.3 課程設置、學分、學時分配方面存在的問題
(1)公共必修課種類、結構較為合理;選修課選修面窄、范圍少;特色選修課和跨專業(系)、年級、校選修課較少。
公共必修課種類、結構基本合理。選修課特色內容不太豐富,有待于進一步開發、豐富,這可能與各校的師資結構、教師的教學能力、學校的場地設施現況、教學條件、地域特點等有關,可以考慮與其他有條件的大學合作開設選修課,跨專業(系)、年級、校以增加選修課的范圍,突出特色。
(2)課程內容陳舊、重復、繁多;授課形式、方法、手段單一。
優化課程體系,關鍵在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精選課程內容,注意學科間的交叉和滲透,了解學科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教材普遍重知識積累,不重知識應用;很少涉及科學發展前沿的東西,缺乏時代發展需要的新內容;重視專業知識,不重視復合知識;課程過于求同,內容大多屬于定論的東西,缺乏對學生的啟發性,忽視求異思維的訓練,不利于多規格、多層次人才的成長。授課方法、手段、形式單一很可能是教師教學經驗較貧乏,責任心不強,能力有限,或受制于學校的場地設施等教學條件等造成的。
(3)課程結構比例不太合理,專項課設置方式應有所改變。
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必修課∶選修課比例平均約為23%∶33%∶44%,認為不太合理的專家有降低專業(基礎)必修課比例、增加選修課比例的傾向。專項課是運動訓練專業有別于其他體育專業的核心之處,專家認為專項課的學時、學分比例基本合理。但在體育教師崗位上,要求一專多能,專項課的設置方式應有所改變。
(4)有必要對運動訓練專業的課程進行改進。
對有無必要對課程進行改進的看法上,63位專家認為很有必要的為52.4%;認為較有必要的為41.3%;認為一般的為6.3%。
2.1.4 實踐環節存在的問題
學生科研能力和外語運用能力嚴重欠缺,專業理論知識較欠缺。根據對學生欠缺的能力、知識的調查,認為科研能力和外語能力欠缺的均為73%,排在第一位;認為專業理論知識欠缺的為46%;認為專業技術技能欠缺的為27%;認為計算機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欠缺的均為21%;最后是運動訓練實踐能力和學校教學實踐能力,分別為19%和6%。這為運動訓練專業學生的能力發展指出了發展方向:應在科研能力、外語能力和專業理論知識方面有所提高。
2.2 我國13所體育學院運動訓練本科專業現行課程設置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
2.2.1 制定“寬泛”的培養目標,提高人才競爭力
專家普遍認同復合型人才的定位(94%),對應用型人才、專門人才、高級專門人才、其他人才定位的認同率分別為82%、32%、27%、6%,建議將人才定位為復合型應用人才。
造成培養目標與就業去向不相符合現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源數量過多、質量參差不齊,單一地以培養運動員、教練員為主的培養目標已不能適應當今的時代要求。而隨著我國健康、娛樂、體育表演等許多新型的體育相關產業開始出現,社會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如,群眾體育人才、社會體育管理人才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這為運動訓練專業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通過調查結果看出,對體育管理人才和群眾體育人才的目標定位的認同率達到了60%和40%,這說明了培養目標可以進一步寬泛,把群眾體育人才定位為運動訓練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以適應社會需求。
招生數量的增多必然會給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器材和教師數量造成較大的壓力,會影響教學質量、學生的就業率。各院校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符合本校特點的招生計劃和招生方案,控制招生規模,調整生源結構,突出體育院校的特色,嚴把招生關,保證真正高水平運動員能入學,逐漸加大在高層次運動隊教練員或退役、現役優秀運動員的生源比例,在招生政策、制度等上有針對性地傾斜,鼓勵、吸引國家隊、省市隊運動員、教練員在體育院校進行深造,以提高招生質量,增加高水平運動等級運動員的比例,以保證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和滿足社會需求。
2.2.2 根據各校、地域實際情況,規范具體培養規格要求
專家認為將計算機水平定位在一級以上較為合理;對英語水平意見不一,各院校可根據各自的生源特點、專業需求、教學條件等要求外語水平。
2.2.3 平衡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重視新教材的開發,豐富授課方式,構建合理的課程框架,整體優化課程體系
在對課程改進內容方面,專家認為應改進課程內容的為79.4%;改進課程門類的為68.3%;改進課程比例的為66.7%;改進課程學時分配的為60.3%;改進課程數量的為47.6%。
(1)選修課開設范圍應有所擴大。
由于各院校的師資水平、比例,硬件場地設施,地域差別等的限制,選修課存在一定的面窄、選修范圍少的問題,各院??梢砸虻刂埔?,與周圍有條件的一些大學合作開設一些選修課程;也可以根據本地域特點、本院校的優勢開發一些符合本校實際的特色選修課程。
(2)修正重復、繁多課程內容之處;更新課程內容,緊隨學科發展;豐富授課形式、方法、手段。
建議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教師實際、學科進展,修正、整合重復、繁多課程內容,重視新教材的開發、使用。課程整合時要勇于創新,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如開設一門體育科研方法,把現開設的科研方法、體育統計、文獻檢索等課程融為一體,這既有利于學生對體育科研方法有一個系統的認識,也有利于科研方法與運動實踐相結合。
針對授課形式、方法、手段單一現象,學校可定期組織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聽課、學習,如,學習多媒體教學;可以監督教師的教學課堂、教學效果,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師應刻苦鉆研業務,提高教學能力,如,把與運動訓練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以專題形式講解等,在課程授課方法、手段、形式上有所豐富、改變和突破。特別是在公共必修課德育課的授課上,要加強針對性,注重實效性,改善教學效果,可通過組織學生假期社會實踐,開展調查,深入運動隊進行鍛煉等途徑實踐,真正觸動學生的心弦。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3)適當調整課程結構比例,專項課設置方式趨向于一個主項、一個副項的方式。
專業(基礎)必修課要以“少而精”的原則確立課程,對相近課程內容進行交叉整合。選修課應充分考慮社會需求、學生多樣化需求、運動水平實際,分方向擴大選課范圍,倡導學生多目標自主分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潛力。任意選修課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優良的個性品質、堅強的意志、團隊精神等等,建議不具體規定開設的課程,只提供參考的總學時和總學分,以突出表現課程體系的靈活性和彈性,同時也擴大了各校自主設置課程的自由度,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協調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特色的運動訓練人才。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適應廣的人才,如,在體育教師崗位上,要求教師一專多能,一個主項、一個副項的設置更加符合學生、社會多樣化的需求。
2.2.4 注重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運動訓練專業的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可通過加強實踐環節和各種科技、有益健康的體育協會、俱樂部活動來培養。
科研能力提高可以通過增加實踐環節中科研活動的比例、加大對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等方面予以增強;針對外語能力的不足,可以根據學生基礎、教學條件對學生的外語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提高到一定的等級水平;專業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建議在技術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實踐聯系理論,適當增加理論知識在技術課課程中的比例。運動訓練專業可與一些省、市體育局聯合建立實踐基地,以切實增強學生的業務能力。
[1]楊志堅.中國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研究[D].北京大學,2003.
[2]宋信勇.對我國省屬高校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審視與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11):87-89.
[3]劉波.德國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及對我國的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7):78-8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rses Offered of Sports Training Specialty in P.E.Institutes in China
Zhang Xianfe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 Tech Zijin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33,China)
This research provided a reference after the investigating, studying, comparing, analysising the course of the sports training specialty.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interviewing and consulting experts, questionnaire and so on, the present indicated that sports training specialty in 13 P.E.Institutes in China should anew go to orientation and adjust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courses offered according to society development, students sources, employment, etc, and design sports training curriculum program.It's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Olympic strategy" and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 Sports training specialty; Curriculum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041
G8
A
2095-2813(2016)12(a)-0041-03
張現峰(1979—),男,漢,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