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
大學生醫保現狀及統籌趨勢分析
趙慶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450000)
摘要: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并軌在2015年的逐步完成,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逐漸趨向完善。而大學生作為醫保體系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一直扮演著一個尷尬的角色。本文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收集了千余份數據,闡述了大學生醫保目前的地位并且強調大學生醫保在當下的重要性。對現今大學生醫保的現狀和趨勢作出分析,認為統籌是趨勢所至且志在必行的。
關鍵詞:大學生;醫保;省級統籌
一、大學生醫保過往改革措施和最新政策
大學生醫療保障工作是從2008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之后開始的。按照《指導意見》在2009年的實施情況來看,每人30元(20元統籌資金和10元商業補充險)的籌資標準,可每年報銷最高14萬①的花費。2015年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合并,大學生繳費標準從30元提升到了60元,而籌資標準也從200元提升到了440元(440元里余下的380元是由各級財政補助)。報銷標準則也上升到了在定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一類、二類、三類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起付標準調整為300、500、800、1000元;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分別調整為80%、80%、75%、70%。
二、大學生醫保現狀及問題
以鄭州市為例,據筆者問卷調查數據顯示,龍子湖高校園區五所學校參加大學生醫保的有57.58%(醫保中心給出的數據是70%),而參加了大學生醫保但只了解一點醫保知識的占到46.62%,完全不了解醫保的也有22.56%。在校期間,大學生生病就醫選擇校醫院就醫的超過66.56%,其中有51.84%的人認為校醫務室的醫務水平是有問題的但依然選擇就醫。在受調查的人數中,有47.19%的學生是完全不清楚醫保報銷流程的。有81.49%的學生是完全不了解本校的醫療措施和保障制度的。這可能就是大學生醫保參保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在現在全民醫保情況下,大學生醫保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其一,政策制定不甚合理。在政策制定初期,大學生在繳納大學生醫保的時候是可以停繳新農合或城鎮居民醫保,繼而在正式工作后可以將大學生醫保數據并入城鎮職工醫保體系中,由此增加大學生繳費年限。但在全國統籌還遠未實現的情況下,跨地區跨省上學的同學難免享受了一個“雙重待遇”,繳納著大學生醫保,同時固定繳納著所在地的醫保,既浪費了國家資源,也增加了無妄的花銷。其次,個人數據不利收集。在2009年設立大學生醫保制度的時候,為了避免重復,并沒有單獨的大學生設立個人賬戶,這就是說,在所有的門診報銷中,大學生醫保依然是手動結算,只是簡單的將數據錄入數據庫,定期上交市醫保中心。那么這難免會出現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更多的人享受不到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直接構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而更多的想要去享受更好的醫療條件的大學生,卻不能享受到大學生醫保所帶來的優惠。其三,報銷制度不合理。按照目前幾所學校實行的情況和社保中心提供的數據來看,門診報銷一直是手動記賬,采用的是鄭州市醫保中心設計的統籌軟件,而在如此信息化的現代社會,此軟件自2009年設計出來,至今仍未升級換代。況且幾所高校報銷比例完全由學校的統籌資金剩余情況來制定,導致學生享受的優惠差距甚大。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門診報銷的最高數額可達到500元,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卻只有屈指可數的60元。且因為報銷比例2的不同,致使每年度在消費這筆金額的時候,選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難免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三、大學生醫保何去何從
數據顯示,學生認為學校為自己統一參保或認為學校是強制參保在總調查人數中占到了45.13%,達到400余人。而認為自己已經參加新農合或城鎮居民醫保而不用參加大學生醫保的只有占到總人數的27.06%。顯然,對于大學生醫保來說,改進的方面還很多,而筆者認為,對于大學生醫保,以下幾個方面更急需解決。
(一)建立大學生個人賬戶。在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并軌的基礎上,大學生醫保不設立單獨賬戶顯然是不合理的。設立個人賬戶的目的不僅在于將賬戶資金作實,更是方便在校學生再出現突發情況時能及時使用醫保卡。在門診方面更有著實時結算、直接劃撥、避免人為因素失誤等諸多好處。而對于在校大學生設立的個人賬戶來說,在畢業后可有幾種選擇。第一,作為已就業學生,直接轉入單位所在地,轉為城鎮職工醫保。而原賬戶的剩余資金也可清零劃歸于省級統籌基金。第二,對于未就業的學生或是考上研究生的學生,也可轉入研究生所在省份,或是依舊回歸于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隸屬一個醫保體系。
(二)強制大學生參加保險。大學生醫保在實施的過程中,采取的是完全自愿原則。而在現實操作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醫患糾紛,不少學生家長因為孩子在學校出現的傷病而未能及時治療出現的癥狀追責學校,而學校對于學生不參加醫保而不能享受到國家優惠政策而束手無策,對于學校和家庭來說都不是好的選擇。因此,作為一個惠及每一個大學生的政策,對各省學生采取強制參保,隨即停繳已參加的新農合和居民醫保,首次入學即繳納四年收繳費用,更利于學生保障,也更有利于市醫保中心的資金籌集與管理。
(三)真正實現省級統籌或全國聯網。目前,困擾最大的莫過于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籌和全國聯網,而這需要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立和資金的撥付,鑒于醫保資金是專款專用,這就意味著需要國家財政和各級財政為了實現全國聯網數據統籌需要一筆特殊資金的投入,包括各地市、各縣、各高校,建設一系列達到標準的醫院和設計軟件并建立數據庫來支撐這龐大的數據。門診的即時報銷、跨省異地的實時結算、資金的作實以及全國統籌資金的撥付可以更加合理、宏觀。構建全球最大醫療聯網體系,擁有龐大的數據可以用來分析國民身體素質的狀況和各地天氣因素導致的各種疾病,真正用大數據做到因地制宜、惠及全民。
(四)數據公開、報表總結和評估系統。就目前公開數據來看,鄭州市醫保中心和各大高校官網時并未給出有關大學生醫保參保率以及給付、結算的任何數據。而真正實現的省級統籌或全國聯網,意味著所有的數據將同步,大學生所發生的每一筆給付或結算都將實時結算,意味著將降低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大學生不用再為異地治療結算而東奔西跑,為了商業保險的報銷而兩頭奔波。校醫務室不用年終在費盡心機業務總結,因為所有的數據都在云端進行處理,只需選擇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公開就行。方便學生的監督,也有利于學校和市醫保中心的資金管理。而憑此人們就可建立一套完善的數據評估系統用來分析大學生的身體狀況以及校醫院的營運情況,由此來評估醫保中心真正實施效率以及衡量醫保中心和校醫院在大學生身體健康中發揮的具體作用,才能做到真正的全民統籌。
由此,按照我國醫保的發展目標和整體需求,著手解決數據網的建設、基礎設備的提供、轉款資金的撥付等為全國統籌資金打基礎的做法,是亟需解決并迫切需要的。
注釋:
①統籌資金報銷6萬和大學生醫療商業補充保險報銷8萬元
中圖分類號:R-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44-01
作者簡介:趙慶(1995-),男,漢族,陜西省西安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在讀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