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蘭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高職高專公共課體育教學新的發展趨勢
劉翠蘭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按照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中所提出的“職業教育應確立以能力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專業設置、課堂開發須以社會和經濟需求為向導,從勞動力市場分析和職業崗位分析入手,科學合理地進行”這一要求,職業教育強調以技能為基礎、德智體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體育教育是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內容之一。當下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其體育教育培養工作并沒有達到要求,很多學生專業體育知識匱乏、真正的活動量很少。因此,體育教育課程應當成為職業院校學生的必修課之一。
高職院專 體育教學 發展趨勢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所學學科的專業性,以及他們走向社會后工作崗位的要求都需要在學校時學生的心理、生理得到充分的鍛煉和養成。因此,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體育教育應該緊緊圍繞市場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來進行合理科學的設置,通過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各個方面加以要求,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職業體能的培養,以及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課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重視體育教育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鍛煉,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個性修養,同時能夠通過體育教育促進智力的開發和身體協調性的鍛煉,科學的體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就從高職高專體育教學的目標、任務和課程內容等方面加以論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關于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課體育教學改革方面的一些新的討論(如:快樂體育、健體強身、終身體育等。)越來越多,各種觀點也層出不窮。按照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中所提出的“職業教育應確立以能力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專業設置、課堂開發須以社會和經濟需求為向導,從勞動力市場分析和職業崗位分析入手,科學合理地進行”這一要求,職業教育強調以技能為基礎、德智體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體育教育是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內容之一。高職高專院校的體育教育目標應該是: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意識愛好、習慣和能力等。這樣的目標是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全面發展的德、智、體、美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根據這一目標的提出,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的任務就很明確了。高職高專的體育課程應該根據不同高校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教育,合理科學地增加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職業運動需求,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健康心理的控制能力以及終身鍛煉的能力等,使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適應高速快節奏的職業競爭。
素質教育是目前社會教育的主方向,公共體育課教學與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樣也是緊緊關聯的,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基本需求滿足后,人們對于人文素質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因而在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例如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集體主義的養成等,科學的體育理念的形成、強健身體素質的培養等都與體育教育有密切聯系。
(1)學校的體育教育應從多方面著手,首先是體育的基本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基本體育學習的素養,整個體育教育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生長和發育。第一步要促進學生的正常發育,關注學生在發育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第二步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尤其是對在校女生的身形的鍛煉,好的身形可以提升自身的氣質;第三步是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在面對日常的不良環境和身體疾病時能夠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綜上,結合學生的自身身體發育生長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育教育課程必定能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2)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可以為學生以后走入社會面臨工作挑戰提供良好的應對心理。集體主義意識是團隊協作所必須的,高職高校可以在日常的培訓課程中增加集體項目的設置,充分利用學生集體活動的機會加以鍛煉,如設置早操、課間操、體育課教學互動等,在這些集體活動中設置有趣的團隊比賽等,注重學生的協作能力,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精神。
(3)現代的體育理念是培養終身鍛煉型的人和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人。培養人們對于體育鍛煉的一種自然的意識,并且具備體育鍛煉的能力;同樣通過一定時間的培養,使每個學生都能知道自己所擅長的體育專項,改進過去以培養專業技能為目標的教學。
高職高專體育教學對學生生理及心理都有很大的影響。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群體主要是剛剛畢業的高中畢業生,他們的年齡正好處在生理和心理發生極大變化的階段,青春期的身體體型,骨骼肌肉的可塑性很強;同時,在心理方面,他們也正處于心理敏感期,情緒波動大,易怒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因而,學校要根據這些特點,在開設的公共體育課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教學,運動量和運動方式要合理安排。其次,要科學安排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等時間;在培養學生的體育教學素質時還應注重個體間的差異培養,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將素質教育結合到體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受挫心理,適應社會的快速節奏,注重培養學生對發現美的能力以及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勇于創新,遵紀守法、積極向上。
高職高專體育教學對各專業的要求特點是不同的,學校在安排公共體育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才能達到開設公共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1)具有長期精神高度緊張、伏案和低頭含胸等特征的專業,可以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設置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項目。
(2)具有長期長時間站立,易出現下肢淤血、血流不暢、靜脈曲張和心血管疾病;含胸使人體協調機能和各個器官的負擔過重等多發癥狀的站立型專業,如:道橋、隧道、機械、土木、建筑、酒店等職業均屬此類。為了加強和鍛煉身體的適應和抵抗能力,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就應該有針對性地開設籃球、足球、跆拳道、健身走、慢跑、游泳和騎自行車等運動項目。
(3)具有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復雜艱苦等容易引起疲勞的工作類別的專業,如:汽車維修、路管、軌道、交通、港口、測量、網絡、物流、旅游、市場營銷、航海、輪機等職業均屬此類。為了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防止職業病的發生,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體育課的設置應以加強學生力量素質和耐力方面的技能練習為主,且適用于以后鍛煉、練習,如:爬山、打球、游泳等。
(1)提高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隊伍的努力,因而高職高專院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需要一支專業素質過硬、業務水平過高的教師團隊來進行。這也是保證高職高專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順利開展的保證。因而學校領導層要注重骨干教師的培訓和建設,加強中青年教師的建設,建立健全獎勵制度,激勵教師隊伍的成長,促進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
(2)公共體育教材進行創新。公共體育教材的選擇是很重要的。高職高專院校公共體育課的教材應該包含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學習、科學的娛樂和專業的文化相結合的綜合教材。各高職高專院校應根據公共體育課教學特點的教學目標,制定符合不同年齡層和不同專業的學生使用的教材。另外,學校也可以根據學校的學生特點,結合專業的教師自己編寫校本教材,滿足學生的需求。公共體育教材的創新才是未來體育教學上的發展趨勢。
(3)體育課程強調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是多樣的。在高職高專院校開設體育公共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面型人才,因而最后的體能測試等并不是評價學生在課上的唯一標準。最后的課程評價應該從多方面考慮,如學生的運動知識的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體能測試、在課程進行時的學習態度、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等。以多維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既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中,也很好地體現公共體育課教學的目標。
(4)除了進行常規的高職高專院校公共體育課外,還應開展多種多樣、趣味豐富的課余體育活動,使得課內、課外一體化。當下已經進入電子時代,網絡游戲、網絡新聞、電子商務、網絡電影等,使得年輕人每天都面對屏幕,有90%以上的大學生視力嚴重下降,有70%~80%的大學生們足不出門,因而在大環境下僅僅依靠一周一次的體育課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因而高職高專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應該不僅重視課堂上的教學活動,還應該關注課后學生的活動方式。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并有專業的教師指導參與來減少學生“宅”的趨勢。
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體育教育應該緊緊圍繞市場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來進行合理科學地設置,通過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各個方面加以要求,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職業體能的培養,以及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同樣,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課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重視體育教育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鍛煉,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個性修養,同時能夠通過體育教育促進智力的開發和身體協調性的鍛煉,科學的體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綜上,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課體育教學只有不斷改革、不斷創新,才能建成一個科學的體系為國家培養需要的人才。
[1]趙蘇喆,余衛平.高職院校如何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J].體育學刊,2006,13(5):81-84.
[2]李懷培.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7(1):29-31.
[3]梁國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方向的探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3):91-93.
G8
A
2095-2813(2016)04(a)-006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