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榮(上海市崇明縣教師進修學校,202150)
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探索
——以上海市崇明縣中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為例
朱利榮
(上海市崇明縣教師進修學校,202150)
青年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學校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點,它關系著學校體育的未來。筆者通過搜索中國知網上的中國基礎教育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集了2000年以來有關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文獻資料,梳理、總結和提煉相關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成果,并根據0~5年教齡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特征,抓住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期,尋求隊伍建設突破口等方面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1.基本情況。崇明縣現有公辦初中29所、公辦高中5所、公辦完中1所、民辦完中1所和職校1所;共有專職體育教師203名,其中35周歲以下的青年體育教師有52名,占總數的25.6%(高中學段8人、初中學段44人)。0~5年教齡以下(2011年7月以后工作的)青年體育教師共24名,其中高中學段1名(1名女教師),初中學段23名(男15名、女8名)。
2.“師情”分析。從教齡和年齡結構來看,崇明縣35歲以下青年體育教師有52名,只占了體育教師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0~5年教齡青年體育教師只有24名,占了體育教師總人數的11.8%。可見,崇明縣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基本上以中老年教師為主,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從學段和年齡結構來看,學段之間青年體育教師人數的分布極不均勻。如,高中學段35歲以下青年體育教師只有8人,其中0~5年教齡的只有1名女教師;初中學段則有23名,而且0~5年教齡體育教師大多數在農村偏遠地區執教,這對開展教師培訓與指導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由于0~5年教齡的青年體育教師正處于“轉型”時期,是潛力巨大、可塑性強的敏感階段。所以,提高對青年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探索針對性強的培訓方式與途徑等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1.教學基本功薄弱。由于崇明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等原因,除了優秀畢業生難于引進之外,有潛質的青年教師還在不斷外流,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從與崇明縣24名0~5年教齡的青年體育教師交流互動中得知,他們中大多數教師有生機與活力,都希望在體育教學這塊園地上做出一番業績。但由于受自身專業水平的限制,能拿得出手的“絕活”寥寥無幾,教學基本功普遍薄弱,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不能準確分析教材和學情,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不精準,教學目標不明確,很難做到規范設計教案;第二,教師的講解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不強,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第三,參與校本教研活動的能力不足,往往表現為只聽不講,缺乏合作交流意識和教學研究能力;第四,科研能力薄弱,參與課題研究較少,不善于反思總結;第五,體育專業技能不全面,由于大學所學的動作技能與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會的動作技能存在脫節情況,導致技能不全面的現象。以上這些都是基本功薄弱的典型表現,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校本研修質量不高。不少學校的體育校本研修存在低效能現象,低效能現象不僅抑制著校本研修自身的健康發展,也阻礙了青年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而且嚴重地制約著城鄉教育的均衡性發展和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導致低效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青年體育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意識、態度和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如參與教研的意識淡薄、理論知識不足、對教材的研究不夠等,導致校本研修的研究停留在低水平層次,甚至流于形式。
3.教學研究遇到瓶頸。當前,由崇明縣教育局、縣體育局、縣體教結合辦、縣體質測試中心等部門,分別組織各級各類比賽,比賽項目和數量繁多,導致體育教師尤其是青年體育教師忙于應付訓練與比賽,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課堂教學。如,2015年教育局與體育局組織的比賽多達12個項目(不包括上海市陽光大聯賽),有籃球、田徑、校園四類素質項目比賽、體質健康測試比賽等。另外,足球比賽更是貫穿全年,有教師比賽、學生片級比賽、學生縣級總決賽、學生精英賽等。0~5年青年體育教師由于體力與精力充沛,不僅自身要參與成人比賽,還要承擔學生的訓練與帶隊比賽任務,他們的課堂教學研究的空間不斷地受到課外活動和課外比賽的擠壓。
1.提高思想認識,喚醒專業自覺。激發個體內在需求與專業自覺是提升青年體育教師專業水平的關鍵,畢竟所有外力都必須通過內因才能產生作用。通過觀察與交流,筆者明顯感覺到有些青年體育教師對專業發展的追求缺乏進取心,還有些教師只滿足于上完課帶好運動隊,甚至有極少數教師對職業缺乏正確的認識或得不到領導的重視而得過且過、放任自我。因此,筆者利用縣級教研活動、專題講座、下基層指導等途徑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倡敬業精神,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專業水平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從而喚醒青年教師的專業自覺。
2.強化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學技能。以教學基本功培訓和“人人達標考核”為抓手,通過強化訓練,逐步提高青年體育教師的基本功水平,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扎實基礎。如,在2015年上半年,組織了對全縣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實踐考試和理論考試,重點是對0~5年教齡青年體育教師開展了基本功培訓與考核活動。培訓考核內容包括單杠(跳上成支撐→單腿向前擺越成騎撐→單腿向后擺越成支撐→后擺下)、足球(運球過障礙→正腳背射門)、引體向上(男)與仰臥起坐(女)、耐力跑(男1000m、女800m)、自編花樣繩操和理論知識考核共6個內容。又如,在2015年下半年開展了0~5年教齡體育教師教學設計、評課、隊列隊形與廣播操的培訓與考核活動。這些培訓和考核活動,有力地提高了教師的基本功,促進了青年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發展。
3.聚焦校本研修,提升教研品質。校本研修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它具有組織方便等優勢,是青年體育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發動機”。
因此,針對當前校本研修低效能的現狀,首先是規范校本教研流程,提高校本研修的規范性。如,2015年上半年舉行了提升教研組長校本教研指導力的專題培訓活動,通過專題講座《制訂體育教研活動計劃應抓住關鍵“九化法”》和校本研修活動案例評比活動,為各學校規范校本研修提供了參考樣本,為提升校本研修質量奠定了基礎。其次是在規范校本研修流程的基礎上,創建優質教研資源,舉行現場教研展示活動,不斷提升校本研修品質。如,在2015年下半年舉行了現場校本研修展示活動,重點關注青年體育教師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切實做到“齊參與,共議題”,從而提高青年體育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能力,實現青年體育教師專業快速成長的目標。另外,為克服學校由于規模小而導致無法開展高質量校本研修等方面的不足,采取了組建聯合研究體的方式,通過聯合教研提高研修質量。
4.搭建各種平臺,提升職業幸福感。崇明縣教研室通過搭建各種比賽與展示平臺,以賽促練,努力提升青年體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如,2015年下半年舉行了縣級0~5年教齡青年體育教師課堂教學擂臺賽,比賽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評比和模擬上課,比賽方式為先片級預賽,后縣級總決賽,做到每位青年體育教師參與。又如,在今年年初舉行的青年教師團隊項目專業技能展示比賽,以聯盟為單位組建參賽隊,展示特色項目,充分展示了青年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提高了青年體育教師的成就感。
青年教師的培養是一個常說常新的永恒話題,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有效的指導和培訓。因此,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需要各方做到齊心合力,要精心策劃,要細心培養,要用心對待,從而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