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兵 黃春秀 楊帆 (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100009)
?
基于“身體健康”目標達成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思考
韓兵 黃春秀 楊帆 (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100009)
“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長好身體……”類似的囑咐每天都會出現在長輩、教師對孩子們的教誨之中。在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多年下降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囑咐正在變成一種社會的急切期望。當這種期望更多地集中于學校教育尤其是體育教育時,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承擔者和實施者,體育教師有必要認真地思考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并從加強自身教學能力出發,思考如何通過有效的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引導更多的學生認知體育、熱愛體育、參與體育,并從運動中獲得包括身體健康促進的全面發展。
當“體育”變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之初,曾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過“體育”與“健康”是同等概念嗎?僅僅依靠體育能夠實現健康的目標嗎?等等多種質疑。因此,從更好地實施課程的角度出發,體育教師應該厘清健康的概念、影響因素以及體育課程與健康促進之間的關系。
1.健康是個大概念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三維健康觀”已經被社會各類人群廣泛認同,在強調身體健康重要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發展。在構成健康的三要素中,身體健康是物質基礎,是人進行正常生活、工作或學習的前提保障。
2.影響健康的諸多因素
無論個體還是群體,健康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影響大致可以歸結為生物遺傳和后天環境兩大類。日本學者的研究結果認為:“社會環境復雜化導致的緊張度增大”、“生活、勞動機械化,汽車化,家庭電氣化帶來的運動不足”和“飲食豐富帶來的新的營養問題”是造成“現代文明病”的主要原因。盡管國情不同,但該研究結果對我們思考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問題是有啟發和借鑒價值的。
3.體育鍛煉在促進身體健康方面發揮的作用
《課標》對身體健康的解讀為“身體健康是指人的體能良好、機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狀態,與體育鍛煉、營養狀況和行為習慣密切相關”,從中可以看出,體育鍛煉是影響健康后天環境因素中的重要一環,對健康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應該是對體育鍛煉影響健康作用相對客觀的認識。
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于體育與健康的關系方面卻容易犯兩個極端的錯誤:或者過分夸大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的功用,導致盲目地參加運動而忽視其他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或者妄自菲薄體育運動的健康價值,認為體育鍛煉的功效完全可以由其他活動或者途徑所替代,甚至固執堅守“生命在于靜止”的觀點也大有人在。因此,理性認識體育鍛煉在促進健康方面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筆者非常贊同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毛振明教授的觀點,他認為“體育為健康服務應該體現在‘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直接的方面是指通過體育鍛煉來實現人體身體結構和功能的改善,間接的方面是指通過保健方面的知識積累和能力養成共同構成體育養護來保養身體。”在這段論述中,我們不僅可以找準體育鍛煉的健康促進價值,也能找到開展學校體育教學應該堅持的方向。
回顧這輪席卷全國的包括體育課程在內的課程改革的起點,可以追溯到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的出臺。正是在這份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師無論是從教育者的責任出發,還是從體育課程的自身特點出發,都應該與其他學科教師一起承擔起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時代責任。
1.學生體質健康的連續下滑賦予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師更多的時代責任
1952年,毛澤東同志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中題詞“發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從此,通過體育運動來增強體質健康的觀念就開始深入人心。因此,自1985年起連續多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的結果顯示學生體質健康呈現連續下滑的趨勢時,很快引起從中共中央國務院到社會各界的全面關注,盡管這種下滑具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和復雜的社會背景,與學校體育并無直接和必然的因果關系,但從政府到社會人群,卻將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希望更多地寄托于學校體育工作,這一點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文件名稱中就可以得到印證。應該看到,這些文件舉措的出臺,在為學校體育帶來寶貴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賦予廣大體育教師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不可推卸的責任。
2.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師必須關注和發展學生的身體健康
本輪體育課程的最直觀的變化,莫過于由“體育”改為“體育與健康”,名稱上的改變更強調了體育的健康功能和健康目標。《課標》在課程性質部分明確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在課程的“健身性”特點中,進一步明確“課程強調在學習體育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過程中,通過適宜負荷的身體練習,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目標引領內容”的思想下,《課標》確立了包括“身體健康”在內的4個學習方面,在“身體健康”學習方面制訂了明確的目標,并根據水平確定了具體的課程內容。
另一方面,學生的身體健康是開展體育教學的基礎和前提,與其他學科不同,沒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體能打基礎,運動技能的學習會變得非常艱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體育教師已經發現,在學習對于身體素質有較高要求的一些技巧內容時,教師的教法、保護與幫助的措施固然關鍵,但學生的體能基礎和身體條件才是掌握的基礎保障。因此,對于承擔體育與健康課程任務的體育教師而言,身體健康既是目標,是內容,是要求,也是保障,應該態度明確、不折不扣地執行。
在正確認識體育與健康課程健康促進功能的基礎上,中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分析課程標準對于身體健康學習方面具體目標的要求。《課標》將身體健康學習方面的目標歸結為4項,分別是“掌握基本保健知識與方法”、“塑造良好的體型和身體姿態”、“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和“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然后依據這4個方面的主要目標提出各個水平的具體內容。
盡管《課標》提出的是對學生學習目標和內容的要求,但從課程執行的角度,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對教學實踐的思考,將上述目標轉化為對體育教學的要求,轉化為教學行為和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這是因為,教師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效果,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目標的達成;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目標達成,最終要落實到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中。對此,筆者將基于身體健康學習方面目標達成的體育教學能力進行梳理,歸納為“學生體能發展”、“運動負荷監控”、“鍛煉安全防護”和“健康教育指導”等4個方面的能力要求,并針對每項能力要求提供了相應的“修煉”重點,供體育教師對照自身的教學行為,有選擇地加強教學能力的修煉。
1.“學生體能發展”的能力要求與修煉要點
能力要求:教師能夠在分析主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搭配相應的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從關注學生差異和調動練習積極性的角度出發,在體育教學中靈活運用持續、循環、間歇、游戲、競賽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滿足個體需要的多樣化身體練習方法,發展身體素質,塑造良好體型。還要利用日光、溫度等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身體鍛煉,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
修煉要點:主要教材內容和運動項目的健身價值;學生的解剖生理特點和發育規律,包括身體素質的發展敏感期;體能的內涵、身體素質基礎、身體鍛煉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體能練習方法,盡可能多地掌握具有較強指向性、易學性、新奇性、趣味性、安全性的徒手或使用簡易器材的體能鍛煉手段;學生健身資源的開發,重點是健身游戲和體能練習器材的開發;特殊環境下的身體鍛煉。
2.“運動負荷監控”的能力要求與修煉要點
能力要求:教師能夠根據新授課、復習課、考核課等課的類型和主教材內容,確定比較準確的心率曲線和練習密度;按照規律在每個教學環節安排相應的運動負荷,并在練習過程中通過課堂觀察和心率測量等主動了解學生反應和適應程度,需要時能夠采用改變分組安排、練習次數、練習內容等做出及時調整。
修煉要點:運動負荷的預估,主要是利用練習密度、心率曲線等;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的基本變化規律;判斷學生對運動負荷身體反應的方法,重點是觀察法;在教學中體現精講多練。
3.“鍛煉安全防護”的能力要求與修煉要點
能力要求:教師要能夠將安全鍛煉的意識貫徹于教學前的器材場地檢查、教學中的課堂常規管理等整個教學過程之中,通過周密嚴謹的教學組織和全面及時的課堂觀察掌握學生鍛煉情況,避免意外傷害發生,并在出現突發事件時能夠采取及時準確的處理措施。
修煉要點:常見運動項目重點技術的動作規律,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損傷;課堂常規的安全要求的落到實處;保證課堂教學中的嚴密組織;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原則和方法;生活和鍛煉中的安全意識。
4.“健康教育指導”的能力要求與修煉要點
能力要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身體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觀察,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需要,利用理論課教授和技能學習的恰當時機滲透身體健康和科學鍛煉的知識原理,善于利用運動處方、家庭體育作業等多種指導和評價手段鞏固課內身體練習成果,激勵和督促學生良好生活方式的養成。
修煉要點:營養、生活方式、環境等與科學鍛煉相關的健康知識儲備;運動技能教學和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方式;運動處方的構成、原則和制訂流程;終身體育與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教育。
出于研究分工的關系,本文的視角更多集中于從“身體健康”學習方面目標角度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系統而完整的課程,4個學習方面的目標之間存在難以割裂的密切關系。身體健康學習方面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運動技能的學習和積極的運動參與;學生在身體鍛煉的同時,也伴隨著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發展。因此,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也不能僅僅局限于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方面,而應該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實現全面地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毛振明,杜曉紅.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3]陳雁飛.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體育與健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
[4]毛振明,賴天德.論體育課與促進學生健康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4(4):60-61.
[5]毛振明,賴天德.體育課程教學要通過發展身體素質來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兼對“學生跑得快慢與身體健康無關”的說法的質疑[J].中國學校體育,2007(7):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