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眾
(廣東海洋大學體育與休閑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研究*
劉子眾
(廣東海洋大學體育與休閑學院,廣東 湛江 524088)
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需要學科建設支撐;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需要提出明確的戰略目標;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的戰略保障包括:堅持特色開發,品牌集聚原則。加強和完善濱海體育旅游品牌產業鏈。從“濱?!钡健昂Q蟆币放?。加強科技支撐,培養高素質的濱海體育旅游人才。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文化。
廣東?。缓I辖z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
濱海體育旅游是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體育產業和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增進各國友好交往、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橋梁。對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進行了全面系統研究,目的意義在于,進一步挖掘和構建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并增強這一品牌的品質,促進廣東省濱海體育旅游產業和全民健身文化繁榮發展和創新。為進一步全面構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提高國際綜合競爭力,提供借鑒和參考。
目前,我國部分海洋特色高校和沿海高校都進行了水域特色學科的發展與建設,各有特色。廣東海洋大學也順應時代潮流,積極進行了體育專業水域特色學科建設,培養專業方向是,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側重濱海體育休閑管理。
休閑體育專業側重游艇水域休閑。綜合體現濱海體育休閑人才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在水域安全救護、漂流救生、救生技能訓練比賽、龍舟、潛水、帆船等教學、科研、訓練比賽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但還存在著需要進一步創新發展完善的問題,比如,現有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的水域特色課程,在理論知識體系方面還不夠完善,沒有對水域術科技能的應用能力形成理論支撐;在水域術科技能應用方面還沒有完全和濱海體育產業、濱海體育旅游發展趨勢接軌,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市場對濱海體育旅游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水域特色課程學習和學生實踐實習嚴重脫節,嚴重影響了濱海體育旅游人才培養質量和濱海體育旅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等方面的科學研究還尚顯薄弱,對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研究迫在眉睫。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調查訪問得知,對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研究還未見發表。
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的戰略目標是:對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進行科學合理的品牌保護和開發,以具有海上絲綢之路區域經濟優勢的現有濱海體育旅游品牌為示范和引領,爭取用15年時間(2016-2030),使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地區、海島、遠洋、??铡⒑5椎雀黝愄厣珵I海體育旅游品牌基本上開發出來,建成先進創新的濱海體育旅游品牌經濟帶。濱海體育旅游品牌配套的賓館酒店、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服務實現現代化。挖掘具有海上絲綢之路和全民健身海洋文化特色的濱海體育旅游新品牌,并形成品牌的聚集效應。使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趕上或超越國內外濱海體育旅游發達地區的水平。進行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也為促進旅游合作加強人文交流提供了良好平臺。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互利共贏之路,是旅游業合作的黃金之路。[3]
特色是濱海體育旅游的生命力,是濱海體育旅游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制勝法寶。廣東省各沿海地域在濱海體育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潛在的濱海體育旅游資源,合理布局,環保開發,特色開發,把一批特色項目打造成濱海體育旅游創新品牌。品牌切記單打獨斗,要和本地區、關聯省份、甚至國外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凸顯品牌集聚效應。
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的挖掘和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以濱海體育旅游品牌為中心的整個產業鏈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地發揮作用。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不是單單看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本身強不強,還要看與之相配套、相關聯的其它產業鏈強不強,品牌競爭是全產業鏈的競爭。因此,在建設濱海體育旅游自身品牌的同時,還要加強有優勢互補功能的賓館酒店、旅游交通、信息服務、商業娛樂、旅游購物等產業鏈的品牌建設,使產業鏈中的各個品牌形成合力,使品牌強中爭強,優中爭優。
濱海體育旅游應該超越傳統的濱海體育旅游區域,包括濱海、海上、海下、近海、遠海、??铡⒑u、游艇游輪等眾多發展空間。因此,應該從“濱?!弊呦颉昂Q蟆保轿煌诰蚝痛蛟鞛I海體育旅游品牌。這兩年基本上濱海的好項目陸續都在開發,資源已經相當緊俏,所以現在在濱海還想研究什么好項目非常困難。比如,港中旅集團在珠海開發了一個海泉灣,在青島又開發了一個,他們的模式就是濱海造地,造出來就建一個濱海小鎮。珠海海泉灣一期投資20億,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老板說如果就此停下來,20億很難保證回收,繼續往下投,大家又覺得有點含糊。實際上珠海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依托的城市不足,珠海這個城市體量太小,可是已經是這么一個狀況了。連濱海造地來開發旅游這種模式都出來了,就意味著這方面的余地確實不大。[4]本文認為,濱海體育旅游品牌的再打造受限于濱海土地資源少,而且寸土寸金。但并不是沒有突破領域,旅游離不開購物,可以從海上絲綢之路內涵文化上打品牌。比如打造“濱海體育旅游+海上絲綢之路免稅購物業”品牌模式,既滿足了游人旅游的體驗,也滿足了游人購物的樂趣。相比濱海體育旅游開發的寸土寸金,在海島、遠海、游艇游輪等濱海體育旅游領域,發展空間更大,應從中發現品牌建設的金鑰匙。
國家和相關管理部門應廣泛宣傳,制定鼓勵政策,吸引更多的社會各個領域的人才從不同角度研究濱海體育旅游,加強科技支撐力度,使濱海體育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創新濱海體育旅游品牌。同時,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多開設與濱海體育旅游相關專業,培養更多懂技術、懂管理、會外語、會營銷的應用復合型人才。建立和完善濱海體育旅游人才的教育與培訓體系。把一個產品推向市場,有時比開發產品本身更加艱難。近年來,海釣、沖浪、帆船帆板、航海航空等濱海體育旅游產品紛紛在各地粉墨登場,但要形成市場規模尚待時日,在我國仍屬小眾市場。這和缺少濱海體育旅游項目的技術指導、水域安全救護、品牌營銷規劃等方面人才有直接關系。為濱海體育旅游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已成當務之急。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獲得了全世界廣泛關注,也讓沿線相關國家熱情參與,而廣東省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應發揮多方優勢,以重建21世紀海絲路為契機,做大做強海上絲路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文化。一是整合濱海體育旅游優勢資源,開發世界級精品濱海體育旅游產品,形成整體濱海體育旅游品牌形象。二是打造一批精品線路,通過整合聯盟城市特色濱海體育旅游資源,開發一批海上絲綢之路世界級精品旅游線路。[3]三是強化沿海聯盟城市項目合作,促進區域濱海體育旅游經濟協調發展。四是定期舉辦具有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特色的國際濱海體育旅游節。五是做好海上絲路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文化產品研發及營銷工作。推動21世紀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的大合作、大發展、大繁榮任重道遠。
[1] 海洋旅游[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56464.htm.
[2] 從“濱?!钡健昂Q蟆甭酚卸噙h[EB/OL].第一旅游網,2012-01-20.http://www.toptour.cn/.
[3] 吳章勇,首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開幕[EB/OL].中國青年網,2015-11-16.http://www.youth.cn/
[4] 魏小安,發展海洋旅游[EB/OL].2011-07-19.http://blog.sina.com.cn/weixiaoanlaoshi.
Brand Building of Coastal Sports Tourism of Maritime Silk Road in Guangdong
LIU Zi-zho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Guangdong,China)
2016年廣東海洋大學創新強校工程省財政資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Q16155,項目名稱:GDOU2016050213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體育旅游品牌構建研究;2.廣東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課題,項目編號:C14052,項目名稱:廣東省海洋體育休閑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
劉子眾(1970-),遼寧鐵嶺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海洋體育休閑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