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鋒(湖北經濟學院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反思①
王玉鋒
(湖北經濟學院體育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師資培養和場地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同時在課程設置、項目創新和教師知識結構方面存在發展瓶頸。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期拋磚引玉,促進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發展。
拓展訓練 體育教學 拓展教師
從2002年拓展訓練根植北京大學開始,全國各地眾多高校陸續將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截止今年已經走到第15個年頭。15年來,拓展訓練在高校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高校人才培養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同時,隨著拓展訓練開展的深入,也暴露出發展的瓶頸。該文基于對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教學取得的進步和發展的瓶頸進行梳理,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期拋磚引玉,促進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發展。
1.1理論研究不斷深入
從中國知網收錄的文獻來看,高校拓展訓練科研論文的收錄記錄是從2004年開始的。2004—2007年主要是以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研究為主,2008年后以高校開設拓展訓練課程的實踐研究為主。截止目前,論文題目中同時含有“拓展訓練”和“高校”兩個詞頻有716篇。
在拓展訓練教材和專著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毛振明、王長權編著的《學校心理拓展訓練》,和2006年錢永健編著的《拓展訓練》,之后又有多位學者和專家出版了多部教材或專著。這些理論研究的成果對拓展訓練的實踐起到了良好的總結和指導作用。
1.2師資培訓培養不斷跟進
拓展教師是拓展訓練課程具體的策劃者和實施者,教師對拓展訓練課程的認知直接決定了課程教學效果。在高校拓展訓練興起的最初幾年,體育院校也沒有開設拓展訓練課程,因此也沒有拓展訓練專業方向的畢業生。此時拓展教師的培養主要來自兩個途徑,一是社會培養,二是自學。
2004年前后,拓展訓練已經在社會上開展的如火如荼,社會對拓展教師的需求量很大,且收入較高,這就吸引了一批批體育院校的學生(特別是研究生)進入這個行業,社會上的拓展訓練公司承擔了最初的培養任務,之后這批學生畢業后應聘進入高校,成為高校拓展訓練早期的推動者。第二個途徑是一些承擔傳統體育項目教學工作的高校體育教師,他們認識到拓展訓練這種新事物的教育價值后,積極自學,轉型成為拓展訓練教師。
因此,最初的拓展教師由于缺少了拓展訓練知識的系統學習,大多數拓展教師在對課程的認知上存在很強的局限性,影響了拓展訓練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近年來,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很多高校意識到師資培訓的重要性,開始通過拓展訓練研討會、認證班和高峰論壇等形式開展拓展教師培訓,為拓展教師的培養作出了貢獻。
1.3場地器材不斷完善
拓展訓練引入高校的最初幾年,拓展訓練課程的開設主要以不依賴器材項目和依賴簡單器材的項目為主。近年來,隨著拓展訓練在高校的不斷發展,眾多高校建設了自己的專業拓展訓練場地,主要包括拓展訓練高空組合架和攀巖墻。同時隨之發展起來的還有場地器材承建商和場地器材行業標準的制定與推廣。
2.1課程設置上的“水土不服”
拓展訓練是從社會上率先發展起來,之后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而高校對課程的設置有具體的要求,那么拓展訓練引入高校自然面臨很多“水土不服”的地方。首先,在教學時間上,社會上開展的拓展訓練活動是以一天或兩天為主,這種時間設置有利于“高峰體驗”產生。而高校體育教學中,基本上是每周一次課,這種安排不利于形成連續的心理能量積累,因而不利于“高峰體驗”的產生。其次,在教學班級人數上,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學班級人數一般在30~40之間。而研究表明:15人左右是拓展訓練中比較理想的團隊規模,有利于拓展項目的操作和團隊成員協作,從而有利于團隊成員形成有價值的體驗。而15人的團隊規模是高校體育教學班無法企及的。
2.2項目創新面臨壓力
拓展訓練進入中國后,經過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拓展項目創新面臨的壓力就已經開始凸顯。而近十年恰逢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期,互聯網上拓展訓練的信息量快速增長,這使拓展項目的創新面臨更大壓力。高校大學生可以輕松地通過互聯網了解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拓展項目,使拓展項目本身失去了新鮮感,同時也增加了教師項目操作的難度。這因為拓展訓練是通過一系列的“任務”或“難題”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完成任務或解決難題的過程中體會拓展訓練的魅力,網絡上拓展項目信息的傳播,以及高年級學生向低年級學生拓展訓練課程信息的傳播,使學生在上課前已經知曉“任務”或“難題”的答案。這就教師要不斷地引進新的拓展項目或對原有項目進行改編,而每個優秀的拓展項目的產生無一不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而這種創新的壓力也將時刻伴隨著高校拓展訓練課程的開展。
2.3體育教師知識結構的局限性
拓展訓練的教育價值不局限于運動技能提升,更主要的體現在融合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組織行為學等諸多學科知識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師雖然在本科和研究生學習階段學習過此類的課程,但這種學習經歷相對于高質量拓展訓練課程開展的要求還是略顯不足,而且現代社會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這對體育教師的相關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置要科學合理
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置要綜合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因素。首先是教學時間安排,大學體育教學每次課的課堂教學時間為90min,每次課所安排的拓展項目最好能夠在90min的時間內完成授課,如果是兩次課(每周一次課)完成,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其次是拓展項目的可重復性,有些拓展項目是可以重復體驗,每次體驗會產生不同的體驗效果,如信任背摔,而有些項目再次體驗時,會很大程度
上失去體驗的價值,此類項目主要是考察創新型思維的項目,如數字傳遞,作為教學內容盡量選擇可以重復體驗的拓展項目。
3.2教學設計上強化體能訓練
拓展訓練是outward bound中國化的產物,outward bound在誕生伊始對參與者的體能要求是較高的,而隨著其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項目,很多項目對參與者的體能要求較低,拓展訓練亦是如此。就目前我國已經出版的拓展訓練教材和專著所記錄的拓展項目,大多數的項目對參與者的體能要求是較低的,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設計上要有意識地安排強化體能訓練的環節,以使體育課完成其最基本的教學目標。
3.3加強拓展教師培訓與認證工作
鑒于體育教師在拓展訓練理論基礎上的欠缺,急需加強拓展教師的培訓工作。目前國內在拓展教師培訓方面主要是北京大學的拓展訓練高峰論壇和認證班,然而受制于培訓時間短和受訓群體教育水平差異大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培訓很難到達一定的深度。認證工作問題則更為突出,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始終沒有建立起拓展教師培訓的認證體系,因而政府出面,多方努力,建立起國家拓展教師培訓認證體系是高校拓展訓練發展的重要保障。
[1]毛振明,王長權.學校心理拓展訓練[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錢永健.拓展訓練[M].企業管理出版社,2012.
[3]高明陽.拓展訓練在院校體育選項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1):72-73.
G807
A
2095-2813(2016)08(c)-001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18
湖北經濟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基于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4028)。作者簡介:王玉鋒(1980—),男,漢,山東東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休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