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航海學院, 廣東 廣州 510725
?

普通高校乒乓球課中的正手攻球技術教學探析
Analysis of Teaching Forehand Attacking Driving Techniques in College Table Tennis Classes
廣州航海學院, 廣東 廣州510725
朱飛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很受國人的喜愛,影響力很大。乒乓球運動的設備比較簡單,易于開展,同時它具有很強的健身性和娛樂性[1],使之成為深受高校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在普通高校的乒乓球教學中,發現學生的乒乓球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是初學者,只是對乒乓球運動有著一定的興趣和愛好,雖以前接觸過乒乓球項目,卻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乒乓球的技術水平較低,技術動作不規范。在乒乓球課的正手攻球技術教學環節里,發現技術動作也很不規范,而且受到舊習慣動作影響,學生對這一技術動作的學習花費時間長,掌握也較緩慢,學生每周僅有2學時上乒乓球課,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何提高學生的正手攻球技術掌握速效與質量,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并根據正手攻球的特點,采用建立新的、正確的運動表象等方法進行了探討。
1乒乓球運動項目的主要特點與作用
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是球小、速度快、變化多、相應要求的技術較為細致[1]。設備比較簡單,在室內外都可以進行,運動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和不同身體條件的人都可以參加運動。因此,乒乓球運動在群眾中易于開展。在高校開展乒乓球課也有它的優勢:首先群眾基礎較好;其次學校對場地器材投入費用相對較輕;第三乒乓球運動又是學校推廣的很適合的終身鍛煉的項目。經常參加乒乓球運動,不僅可以發展人的靈敏性、反應性和協調性,提高動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動以及眼、手配合的能力,改善心臟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機能,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快速應對和沉著冷靜等良好品質[1]。
2正手攻球技術教學的措施與方法
作為一般普通高校學生并不具備較高的水平,只是停留在興趣、愛好之間,技術底子較差。因此在正手攻球技術教學中應采用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現象到本質逐漸深入理解動作概念,大學生的理性思維強于感性思維,由于學生以前都或多或少接觸過乒乓球,基本都能打幾板,表現出來的只是由動作不規范而形成的一些習慣較穩定、錯誤的動作,而要改正這些原有的運動表象建立新的正確的運動表象,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乒乓球的正手攻球這一最基本的技術,因此更應注重對動作概念的講解和學生對動作的理解,提高學生對正手攻球技術動作的認識尤其重要。
首先用游戲的方法如正確握拍的情況以拍面放球平衡繞球臺接力比賽或讓學生連續自墊,數一數,在時間范圍內比賽,看誰墊球的數量多,也可組織學生進行對墻擊球、臺面原地或轉圈拍球、空中相互對擊球、移動中墊球、轉身墊球、正反兩面交替墊球、左右手持拍交替墊球、手拋球拍面停球、用拍面上拋自停、用拍面上拋同時快速繞球停球等熟悉球性的方法,使學生在游戲或練習中逐步地掌握乒乓球的特性,培養對乒乓球的興趣,建立一定的球感,為學習基本技術打下良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動作要領講解、示范,講清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讓學生在大腦中先建立一個初步的完整的正確的動作概念[2];在動作示范的時候,應從握拍手的引拍,揮拍,擊球時拍面的控制,肘關節位置,擊球后手的運動的路線還原等各個動作環節都要講清楚,特別注意肘關節的位置以及重心的移動,做到精講多練,持拍擊球與持拍徒手練習相結合,練習時最好能面對鏡子揮拍,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動作與老師正確的示范動作相對比,發現問題以便及時的糾正,這樣都是為了讓學生認真思考動作,建立動作概念和正確的運動表象。教師把講解、動作示范作為教學訓練的基礎,通過運用運動表象訓練這一心理訓練手段,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練習中有球的肌肉動作表象和持拍徒手動作練習相結合,這樣就可以加快動作概念的建立[3],加速動作技能形成與鞏固,提高動作技術水平。
在乒乓球教學過程中,結合多媒體課件,實質上是給學生一種新異的刺激,目的在于誘導學生對新異刺激的探究反射[4]。讓學生在現代化的環境中感受“國球”文化,把乒乓球的技術動作更完整、清晰、規范、具體地展示出來,同時結合世界大賽比賽經典的精彩畫面,把這些完美的技術完全展現在學生面前,易于激發學生對乒乓球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好乒乓球技術。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目的幫助學生理解動作,形成概念,記住結構,并在腦中建立較為清晰的、準確的動作技術表象。利用多媒體CAI技術就可對正手攻球動作圖像進行完整演示、分解慢放、重新回放,向學生提供直觀的、規范化的技術動作示范,使學生能夠看清楚動作的每一個技術環節,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直觀的環境下掌握動作要領,這樣有助于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完整、正確的動作概念和清晰的動作表象,促進運動技能的形成[4]。多媒體課件也可利用二維、三維等空間的設計,把正手攻球技術充分展示出來,全方位地剖析難點和重點,應注意的問題,化難為易,一目了然,有助于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學生對照自己的動作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練能力的提高,又使動作生動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觀察力,從而加快了學習速度,有效地縮短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教學時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擊球前的準備動作,開始引拍的位置,揮動的路線和肘關節的位置,以及揮拍擊球時拍面的控制、擊球后球拍的位置和擊球的時機,關鍵要把握好擊球時機、拍面的控制以及特別注意肘關節的位置[5]。因為肘關節的位置就決定手揮動的路線是否正確,如果做不到位,馬上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教師的示范或多媒體課件里的動作,以加深對動作的理解。在教師或技術骨干利用較多乒乓球進行近臺一人發球一人練正手攻球時,一定要注意找每個學生能最佳擊球的位置,固定一點,連續不斷地喂球給練習者,先慢后快,叫學生盡量推擋到對角的同一位置上,以便找到感覺,要注意等到動作基本定型后才能快,并逐漸加大力量和幅度,此過程學生容易出現動作的反復錯誤,一旦出現錯誤教師應立即進行糾正,避免造成錯誤的定型,否則以后糾正就較為困難[6]。待其基本定型后,適時上臺練習,先進行單球近臺對角攻擋技術練習,逐步遞增到攻球對攻,由近臺對攻到中遠臺對攻,同時適當加大動作力度和幅度,練習時要求學生的攻擋球時落點盡量在同一地方,以便練習者增加在單位時間里的次數和密度,幫助練習者加以鞏固正手攻球的動作。然后,看學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術后,可結合不同落點線路的多球練習和實際比賽中的應用,不斷增強正手攻球的能力。
3結束語
在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學中,應遵循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由徒手揮拍到結合單球練習,再到多球練習直到實踐[7]應用,先慢到快、由淺入深地逐步掌握;并根據正手攻球的特點結合學習技術動作的規律從運動表象入手,采用先改變學生原有不規范的、錯誤的運動表象,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建立新的、正確的運動表象的方法,同時建立完善的乒乓球網絡課程建設等多途徑、多方法,讓學生理解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建立新的、正確的運動表象,在課堂或課外都可指導自己練習,彌補課時不足,能讓學生比較快、比較好地掌握正手攻球技術的動作,縮短了學習時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達到乒乓球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編審組.全國體育院、系通用教材《乒乓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4.
[2]馮婉菇,楊德軍.談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技術教學[J].遼寧體育科技,2006,28(3):89-90.
[3]孫少強.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4]朱鳴華.計算機文化[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5]楊 君.淺談普通高校乒乓球專項課的正手攻球的教學[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增):96-97.
[6]須曉東.普通高校乒乓球專項課教學探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0(3):97-98.

Guangzhou Maritime Institute, Guangzhou 510725, Guangdong, China.
Zhu Fei
摘要: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教學中,學生由于受到舊習慣動作影響,技術動作的學習花費時間長,掌握緩慢,針對這一情況,探討了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先改變學生原有不規范的、錯誤的運動表象,建立新的、正確的運動表象的教學方法和對策措施。經實踐證明:效果明顯,縮短了學習時間,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普通高校;乒乓球課;正手攻球;教學方法
Abstract:In teaching table tennis forehand attacking driving techniques, students spend long time but grasp slowly in studying technique operation,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old habits and operation.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changing students’ nonstandard and wrong motion presentations in practical teaching first and establishing new and correct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motion presentations. Practice has proved remarkable effect, as it shortens the studying time and yields double favorabl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colleges; table tennis class; forehand attacking driving; teaching method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17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2-0039-2
作者簡介:朱飛(1965-),男,廣東興寧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體育、乒乓球體育教學與訓練。
基金項目:廣州航海學院“創新強校”教改課題(項目編號:2015C28); 廣州航海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