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娟
(廣東藥科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006)
試分析高校排球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①
王紅娟
(廣東藥科大學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006)
排球課程是高校公共課程之一,但是由于高校教學方法存在部分問題,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教師可將分層教學法引入排球教學當中,以提高教學效率。該文簡要分析了教師運用分層教學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從學生分組、評價考核兩方面分析了如何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高校排球課程當中,以期提高高校排球課程教學質量。
高校排球課程 分層教學法 實際運用
高校排球課程屬于公共課程,是學生的體育課程的項目之一,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養成定期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對學生之后的發展與生活具有積極意義。然而,部分高校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依舊將傳統教學法作為主要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甚至抵觸體育鍛煉。教師將分層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當中,按照學生自身情況分類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1認識方面存在偏差
大部分教師對分層教學法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認為分層教學法的運用僅僅是按照學生體育成績實行分層,并不考慮學生自身優勢以及不足。不僅如此,許多教師在分層過程中,也不關注后進生的心理情感,直接按照等級劃分層次,將部分學生劃分為中等生與差等生,導致學生心理出現落差,進而形成一定心理問題。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還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若教師不及時進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可能會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產生一定影響,甚至令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導致其排球運動水平難以提升,身體素質也無法提高。分層教學法不僅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果,甚至形成一定負面影響。
1.2應試教育對教師的影響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依舊應用傳統教學法開展教學。傳統教學方法下,教師需使用統一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更為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因此,大部分高校會將學生的測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這一評價方式對學生而言并不公平,身體素質良好、熟悉排球運動的同學即使平時課堂表現較差,依舊可以在測試中取得較為良好的成績。而部分體能較差、對排球運動較為陌生的學生,雖然通過學習,成績有明顯進步,但依舊無法達到測試標準。如此一來,學生可能會對自身形成懷疑,認為即使努力鍛煉與學習,依舊難以達到良好效果,進而對課程學習失去信心。
1.3教學方式單一
部分教師雖然將學生分層,但事實上,其依舊按照傳統教學方式開展教學。為學生制定統一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達到統一的教學目標,導致分層教學法并未起到理想效果,中等生以及后進生在運動與學習方面依舊吃力,難以達到教師教學計劃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向學生演示排球動作,并要求學生機械地模仿,使得課堂氣氛沉悶。部分學生在模仿過程中存在問題,也無法獲得教師的幫助與指導,使得分層教學法的價值難以體現,學生學習效率也無法提高,甚至有可能發生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2.1學生分組依據
教師在學生入學之初,便需對學生進行體能調查,如要求學生參加體能測試,確認學生的體能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對排球的熟悉程度。并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確認學生的能力,完成對學生進行分層與分組。教師可將學生分為提高組、普通組以及基礎組。之后按照排球教學教材以及大綱要求,針對不同組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使得每名學生能夠階段性地提高自身能力與排球水平。教師可按照如下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第一,提高組。學生體能測驗成績優秀,且對排球比賽相關規定有一定了解,具備一定排球基本功,運動能力以及體能較強,身體協調性良好。第二,普通組。身體素質與各項體能測驗達標,且對排球運動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要求該組學生能夠基本按照常規教學進度以及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具備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較強。第三,基礎組。身體素質與體能測驗未達標的學生。該組學生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較差,身體柔韌度不足,不了解排球比賽相關規則。
針對上述分組,教師還需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排球水平,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具體如下:第一,提高組。要求該組學生完成高校排球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能夠靈活運用課程所學的排球基本技術,可以參與排球比賽,并于比賽中運用簡單的戰術。針對該組學生而言,教師不僅需要教授學生基本動作,還需教授學生如何運用基本技術。教師可定期舉辦組內排球比賽,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對排球基本動作的熟練度。比賽結束后,教師也可針對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指出學生的不足。第二,普通組。要求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排球運動理論知識,熟悉排球比賽的相關規定,能夠掌握基本的排球動作以及戰術。針對該組學生,教師需重點關注學生的基礎動作,要求其基礎動作,如傳球、發球以及扣球等規范、標準。第三,基礎組。要求學生基本掌握高校排球教學大綱的內容。養成對排球運動的興趣,完成教師布置的相關任務。教師在教授該組學生時,無須過于強調學生動作的規范性,應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鼓勵學生堅持鍛煉,提高自身體能。教師按照上述方式進行分組與課程教授,能夠充分發揮分層教學法的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學要求,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興趣自然有所提升,學習效率也會相應提高。
2.2評價考核方式
傳統教學法的評價方式是以統一的考核標準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該考核方式看似公平,但實際并非如此。學生基礎不同,考核標準的制定也不能一概而論。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以及評分體系。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還需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與進步程度。教師可適當降低考試成績在總成績當中所占的比重,添加新的參考項目,以便全方面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可按照如下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分。
第一,提高組。由于該小組教學目標更側重于學生對排球技術以及戰術的運用,故而測試成績在評分系統當中依舊占有較大比例。教師可依照以下比例對學生進行評分:專項測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學習進步程度占20%,學生課堂表現與學習態度占20%,排球運行相關理論知識占10%。
第二,普通組。相比提高組,該小組專項測試成績的比重可有所降低,從而提高其他項目所占比重。具體如下:專項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40%,學習進步程度占25%,學生課堂表現與學習態度占25%,排球運行相關理論知識占10%。
第三,基礎組。大幅壓縮專項測試成績所占比重。針對基礎組而言,專項測試成績只需占據總成績的30%左右即可,從而提高其他成績的比重,減少該小組學生的壓力。
除此以外,專項測試難度也應根據小組不同進行一定調整。以發球為例,針對提高組學生而言,需要求學生將球發到指定區域。而針對基礎組學生,僅需學生發球過網且未出界即可。這樣的評價方式更為符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也能夠令學生形成自我肯定,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分層教學法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同時也提升了學生運動水平,激發學生對排球運動的喜愛。作為教師,應能夠熟練應用分層法開展教學,按照學生自身情況的不同引導學生學習與鍛煉,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排球基礎。
[1]李嵐.淺議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排球選項課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6):90-91.
[2]劉晨.高校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排球選項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9):39-40.
[3]郭秋榮,王偉,陳志堅.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排球選項課中的運用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12(2):118-120.
[4]李豪杰.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排球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69-73.
[5]裴水廷.高校排球專項課程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探索[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123-124.
G842
A
2095-2813(2016)09(a)-008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087
王紅娟(1980—),女,漢,山東濱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