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雨特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永州市中學體育師資結構現狀調查分析①
潘雨特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永州 425000)
采用文獻資料調研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永州市中學體育教師的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和整理。其結果顯示:永州市中學兼課體育教師過多,學生與體育教師的人數比過大,體育教師的性別比不當,青年教師較多,教師學歷和職稱較低。尤其是農村中學,城鄉差距較大。該文提出擺正體育位置,制定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支教鄉下,做好繼續教育和科研工作,建立和完善競爭、激勵機制;提高中學體育教師的科研水平,繼續教育要常抓不懈等建議。
永州市 中學 體育教師 優化結構
我國的教師資源是有限的,也是缺乏的,尤其是體育教師。近幾年來,這種情況相對有所改善,但又出現一種分布不均的情況:中東部沿海地區學校體育教師已經飽和,甚至出現閑置現象,一些體育教師分管其他,學不得用,形成人力資源浪費;然而,在一些邊遠地區、山區及農村一些學校卻沒有正式體育教師或體育教師師資不足,不得不由其他任課教師兼任,大大限制了該地區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其實,要建設和發展師資隊伍,首先必須考慮教師結構的優化配置問題。
永州市,位于湖南西南部,與廣西相鄰,經濟不發達,中學師資力量相對不足。該文就以所在永州市為例,通過文獻調研和問卷調查對永州市中學12所市直中學和26所鄉鎮中學的體育教師的數量、年齡、職稱、學歷、工作量、專業和科研狀況等進行統計分析,用數字說明現狀。
1.1 研究對象
永州市內的永州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八中、九中、十中、十一中、十二中12所市直中學和市區外各個鄉鎮的26所中學的體育教師,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其中體育教師共計100名進行調查。其中市區中學體育教師54名,鄉鎮中學體育教師46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從永州市教育局體衛股收集所調查學校體育教師的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和整理,數據資料統計至2007年3月10日。2006年11月到2007年4月在圖書館及通過互聯網搜尋、收集并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共計28部(篇)。其中著作類3部,期刊類學術論文25篇,主要來自各大學學報。這些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為該文的研究提供了詳盡的文獻資料和數據資料。
1.2.2 訪談法
對資深的體育專業教授、所調查學校的部分體育教師與學生以及其上級主管單位(教育局)有關人員就所研究的問題進行訪談,并做現場記錄。
1.2.3 問卷調查法
(1)問卷的設計。
嚴格遵照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從研究目的出發,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采用了封閉和開放結合,在調查前進行了小樣本預調查。
(2)信度檢驗。
采用再查法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前后兩次發放問卷相隔2周,調查對象保持不變。經統計學處理后,前后兩次答卷內容相關信度系數分別為r=0.896,P<0.01,前后兩次調查結果有非常顯著的線性關系,說明信度較高,可靠性顯著,符合問卷調查信度要求。
(3)效度檢驗。
該問卷的效度檢驗采用專家判斷法進行,專家調查人數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根據專家的意見先后對問卷相關內容進行了3次修訂,最后87.5%的專家認為該問卷的效度達到了很高和較高水平,符合問卷調查的效度要求。
1.2.4 數理統計法
根據體育統計學原理對調查所得的有效原始數據資料利用Excel2003進行常規的統計處理。
國家教育部規定學生與體育教師的人數比為300∶1,學生班數與教師人數比為6∶1,而該市學生與教師人數比為447.60∶1,學生班數與教師人數比為7∶1,明顯要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這種現象可能造成體育教學的質量下降,使學生在45 min內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又難以掌握基本的技術動作。此外,由于男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不同,在安排教材內容和運用組織教法上造成一些困難。
體育師資隊伍是一個多層次多系列多要素的動態綜合體。就年齡結構而言,老中青成正態分布是最合適的。就永州市體育專職體育教師的年齡總體看起來成金字塔形。年輕的體育教師較多,而46歲以上的中年和老年教師較少。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多數具有較高的職稱,他們是科研的主要力量。老教師的缺乏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傳幫帶,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積極選拔和重點培養中青年教師形成緊密銜接的良好梯隊是擺在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面前的緊迫任務。
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師隊伍的理論知識水平和發展潛力。永州市中學體育教師只有42.22%具有本科學歷,顯然永州市中學教師的學歷結構還沒有達到要求。市區中學體育教師本科學歷占的百分比為52.00%,鄉鎮中學只有30.00%達到了本科學歷。城鄉差距大,學歷層次相對較低,這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教學質量。
永州市被調查的體育教師專業中有球類34人、田徑32人、武術8人、體操4人、其他專業12人。由上可知,球類專業畢業的教師比例最高,其次是田徑,分別占37.78%、35.56%,球類和田徑就占了73.33%,占據了絕大多數。其原因有:首先是這些教師的專業性強,特長突出,業務素質高。其次是球類和田徑在我國開展最為普遍,人們喜愛領導重視。然而武術、體操教師相對較少。專業結構分配不合理,這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制定教師隊伍建設規劃,要使教師年齡結構、男女教師比例、專業結構三方面達到科學合理的程度。就地招聘或向外引進體育人才。在零陵區體育教師不足的情況下,建議招聘一些本區戶籍的運動學校畢業的有體育特長的人員,或者是師范類的體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必要時向外省、市招聘,充實永州市體育教師的隊伍。由體育院校、師范學院、各級教育學院、教師進修部門為在職體育教師培訓創造條件,如增設短訓班、函授班等辦法,解決現職教師的業務提高問題,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體育教師達到合格標準。
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大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培訓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積極引導,從而使他們熱愛本職、重教敬業、樂于奉獻。其次,在業務水平上悉心培養,以“老帶新”的形式或是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等,多渠道、多層次地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使他們盡快成為各專業的帶頭人。
進一步加強繼續教育和學習深造工作的力度。采用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和學習深造的模式,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同時重視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鼓勵教師開展科研活動,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考察和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定期邀請專家進行有關知識講座。此外,也可通過各種優越的制度以在職、定向讀研究生的形式,鼓勵青中年老師繼續求學深造,以系統的學習來真正提高其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
[1]龍承學,彭長錦,張湘元,等.湘、渝、黔邊區中小學體育師資結構現狀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7):950-954.
[2]李志清,謝翔.21世紀我國對體育師資的學歷要求[J].中國學校體育,1999(5):68.
[3]溫家寶.在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人民教育,2003(22):2-4.
[4]李建軍.論我國中小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1):77-79.
[5]蔣心萍.廣西農村學校實施《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的現狀與加強農村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6(4):23-25.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170
G80-32
A
2095-2813(2016)12(b)-0170-02
潘雨特(1980,3—),男,漢,湖南永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