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建民(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3)
?
“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視閾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①
龐建民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3)
摘 要:經過多年的發展,高職體育教學實踐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近些年來,其在“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中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筆者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三個層面剖析了產生該問題的原因,并認為應該從保障學生自然生命安全、強化精神心理教育、設置個性化體育課程等三個層面來解決。
關鍵詞:生命安全與健康 高職 體育教學
生命的安全與健康不僅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物質保障。生命的安全與健康涵蓋了自然、精神和社會三個層面,更進一步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這三種形態的生命層次在人們一生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自然生命是人們一出生就具備的,它是自然萬物生老病死的基本屬性;精神生命則強調人們的精神建設,包括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社會生命則是人的社會屬性的具體體現。
實際上,體育教學的開展本質上也是將這三種生命層次一以貫之,從而更好地促進人的發展。但就高職院校來說,因其本身生源來源廣雜,不同于其他類別的高等院校,再加上高職院校注重操作、社會化的屬性,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體育教育的社會生命,忽視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力量,從而導致體育教學的功能異化,使其發展扭曲,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進程。因而,切實將“生命安全與健康”的理念融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迫在眉睫。
誠然,“作為社會屬性的人,人們必須在自我認識和認識世界方面不斷前進和深化,這也是作為整體的人類得以不斷進化并最終主導世界的原因。”[1]但這不應是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窄化、過分注重培養人才社會屬性的理由?,F下,素質教育的大潮早已來襲,在這股大潮下催生出的是全方位的人才。這是大勢所趨。另外,高職院校充足的教學設施與師資力量讓以生命安全與健康為理念的體育教學實現并非難事,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如前所述,生命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主要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三部分構成。縱觀目前我國高職體育教學實踐,關于生命安全與健康的教育在這三個方面都存有一定的不足,具體問題如下。
2.1 自然生命層面保障不足
高職院校的學生有別于其他類別的高等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畢業生大多前往車間、礦山等操作性、實踐性較強的一線崗位,這些崗位相對而言危險系數要高,高職院校理應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強調這部分內容,增強學生們的自救意識和互救技能。然而多數高職院校在維護自然生命方面的教育意識不足。
此外,由于體育教學的開展本身需要學生做大量活動,甚至有些是高難度的,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自然生命受侵害的危險。但一些高職院校非但沒有引起重視,還因資金不足擅自采購一些質量不過關、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體育設施,這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脅;此外,一些高職院校忽視對體育設施進行定期檢查與維修,使得一些老化的設施沒有得到及時更換、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超期、超負荷服役。這些因素都會使得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遭受危險的幾率大大增加。
2.2 精神生命層面教育不夠
精神層面的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能形成,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精神層面的建設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保持心理健康,更有助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然而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多數學校大多注重對學生在技能方面進行培養,而對精神生命層面不甚重視。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表面上看,這種缺位的精神生命層面教育沒有產生多大負面作用,但在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精神教育的缺失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甚至有時候會是一輩子的。尤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整體文化素質較普通高等院校的要差一些,且走出校門后從事的工作多在一線,這就需要有較強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能力。體育活動本身具備這一特性,如若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開展挫折教育,這無疑會大大增強其應對工作的心理能力。
2.3 社會生命層面延展不足
體育教學的理念本就是“以人為本”,強調教學設計要圍繞學生的個性化來制定。但實際上,多數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過分注重競技體育,忽視學生畢業后因工作、生活等因素衍生出的社會生命的延展屬性,如職業性、生活性。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短視行為。
3.1 自然生命層面:以生命完整性為基礎,保障學生自然生命安全
如前所述,高職院校學生多流向一線工作崗位,這就需要學校要制定一套符合學生個性的體育教學方案。更進一步說,要在日常體育教學中讓學生有對自身生命安全的負責意識,提高自救意識,通過各種技能提高自救水平,切實保障生命的完整性。同時,高職院校還應該通過各種硬件設施保障學生的自然生命安全。
除此以外,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異質特性,要注重學科知識結構的科學性。這套體育教學方案不必然都要按照一個標準施行,而應進行彈性設置,以保障生命完整性為基礎,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設置不同的目標。
3.2 精神生命層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強化精神心理教育
體育教學表面上看主要側重技能鍛煉,而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技能鍛煉與精神心理的錘煉同等重要,因為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抗挫折教育會引導他們在一線的工作崗位上做得更好。
“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公共體育課教學,需要教師掌握大量專業技能以外的知識,并將獲得的知識通過合理的途徑傳遞到學生那里?!保?]要更好地對學生開展精神心理教育,就需要教師自身儲備相關知識,通過改變學習惰性,汲取更多有益的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轉變思維,從傳統的體育教學形式中跳脫出來,加入更多職業心理與挫折教育的內容,切實為學生的精神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此外,還需要不斷完善教學督導聽課制度、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等形式保證教學質量。
3.3 社會生命層面:注重學生社會生命延展屬性,設置個性化的體育課程
社會生命的延展屬性多強調學生在離開高職院校之后在社會生命方面所體現出的屬性,主要包括職業性、生活性等特性。體育教學的改革應當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而不僅僅是在校幾年?!耙匀藶楸尽钡慕逃砟罹褪且獙⑦@種教育精神貫穿至受教育者的一生。
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自然生命、精神生命與社會生命的協同共進,不僅能夠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增強體育技能,同時更能促進身心全面發展,這是體育教育“以人為本”的體現,更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高職院校的這項體育教學改革是一個持久、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謝娟.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5(29):122-123.
[2]丁有鵬.“生命”視域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2015(12):89-90.
中圖分類號:G807.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c)-0083-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8.083
作者簡介:①龐建民(1979—),男,山東菏澤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