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南京市逸仙小學 江蘇南京 210018)
?
淺析提高低年級武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手段
夏靜
(南京市逸仙小學 江蘇南京 210018)
摘 要:該文就小學低年級武術教學中的主要手段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教學手段進行了為期一學年的探索和研究,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總結歸納了不同教學手段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價值,提出了有一定實際參考價值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低年級 武術 課堂教學效果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學校體育必學內容之一。小學生可從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文化素養和掌握傳統強體健身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相互協作的能力,促進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有重大的意義。小學武術課是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教學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喜愛武術,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學會武術規定內容,是體育老師共同研究、共同探索的課題。在武術教學實際研究中,筆者從以下幾個教學手段著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取得實效。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于抽象思維能力,因此,直觀教學法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武術因動作是非周期性運動,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形成概念和表象,必須科學地運用示范和講解法。
1.1 完整與分解示范講解相結合
教學前,教師將整套動作或一個完整動作進行示范和精講,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動作概念和動作表象,有利于學生深入學習。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完整示范后進行分解示范,能讓學生清楚動作的細節,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動作。分解示范一般先做手部動作,再做腳部動作,當學生熟練后再手腳結合練習;分解與完整結合的另一種方法是:當動作簡單時將二三個動作作為一個學習單元,先分解示范、學習手部動作,再腿部動作分解示范、學習,最后是將單元的動作手腳配合完整學習。
1.2 示范點面結合
由于武術動作在運動中完成,地點、位置、方位不斷在變化,示范又是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看清每個動作的手、腳及路線和方向的變化。低年級學生的空間方位感較弱,所以,要求示范的點、面要有變化。示范點的選擇是根據學生練習隊形的變化而變化的,教師不能只在一個點做示范,否則示范時全體學生不能全部看清,示范的效果就差。示范的面的選擇是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動作的特點來定。一般選擇的示范面有正面、側面、背面和鏡面。在武術教學中,要合理選擇面,單個動作或簡單動作一般采用一處面就能達到教學要求。如“弓步沖拳”用側面示范就能達到教學要求。對一些連貫動作或復雜動作,在教學中就要采用多種面的結合。采用多種示范面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更清楚動作的細節,知道動作的路線和方法,掌握動作各個技術環節。一般在完整套路或幾個動作為單元的完整學習時采用。另外,在初教一套動作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常選好一個明顯的標志物作為動作方向或路線方向的參照物,這有利于低年級學生記住動作方向和路線。
1.3 講解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講解時,語言要簡練、清晰,使學生一聽就懂、就能記住,不能長時間地講,否則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容易走神。為了講解生動有趣,教師可結合武術動作的技擊性特點,講攻防含義,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是這樣做。如“架擋沖拳”,講解動作時,可以請一學生用拳“打”教師,教師用“架擋沖拳”反擊,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架”與“沖拳”的先后次序和技術要領。結合武術動作的技擊性進行講解,使學生加深了對動作方法的理解,明白了動作的本質,有利于學生攻防意識的培養。但,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武德的培養和情操的陶冶。武術是強身健體的一種手段,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防止學生挾武而攻,持術而斗。
2.1 巧用口訣,規范動作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形象化的事物容易產生興趣、容易記憶,而技術口訣正符合這一要求,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下,能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并產生學習興趣。如“站如松”形象地表達了站姿要像松樹一樣挺拔。在安排小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安排學生大聲地一起喊“咦” “哈”等。發聲可以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以氣促力,提高動作質量,從而更好地完成練習。另外,由于低年級學生興趣轉移較快,教學中口訣運用不能一成不變,要隨學生興趣變化而變化,以保持學習興趣。如在長拳組合套路教學時,教師說前半個動作名稱,學生說后半個動作名稱,這樣更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記憶動作,也豐富了學習情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2.2 激勵競爭,誘導樂學
因低年級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所以,在教學中結合獎勵手段引入競爭機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重復練習的積極性,因體育技能的養成就是在不斷地重復中形成的。如行“抱拳禮”,要求左手拳右手掌,兩手臂用力外撐,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有的學生因動作簡單或沒意思,練起來懶散,此時根據學生好勝心理,表揚動作認真規范的學生,夸他們像武林高手,激起了學生的好勝心,使更多的學生練習時動作規范到位。還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使學生對武術的教學內容理解得更容易、更直觀。例如:“馬步架打”的情景教學,一個學生扮演對手用后手拳擊打教師的頭部,教師使用“馬步架打”動作攻擊其中盤。如此反復演練幾次之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就會很快地記住了這個動作。
教學中請優秀學生示范,也能誘導樂學。優秀學生演示動作,一是能增強其自信心,激發其自身的學習內驅力。二是能激勵其他學生,激發他們的好勝心。在引用競爭時,通常是個體間的競爭與團隊競爭相結合。如,在武術基本功練習時采用個體形式,套路練習時,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這能使學生在競爭中注意合作,培養了競爭意識,強化了團隊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2.3 改編游戲,激發興趣
在武術教學中,以武術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用游戲的形式來增強學生體質和對武術興趣的培養是提高低年級學生學習武術活動方式之一。那么,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如,以馬步、弓步或各種攻守招式代替傳統游戲中“包剪錘”,以掃雷的形式體驗虛步等,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動作。
武術門類眾多,歷史久遠,學生對中華武術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中,將武術熱門詞匯、歷代武林高手,以及各拳種的代表人物的基本素材制成幻燈片、flash動畫等,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認知和喜愛。這些動態、可視的幻燈片和動畫的運用,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錄制學生動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生初步掌握某個動作或套路時,對個別學生或小組學生或全班學生進行錄像,課中或課后放給學生看,使學生更清楚自己動作的正確與否,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視頻拷備回家與家長一起觀看,分享自己的成績,加強對學校體育的認識,支持學校體育。
武術內容博大精深,習武術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習武能培養道德品質、磨練意志、強身健體、增強防衛能力等。武術的傳承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學生是武術發展的未來。在教學中,教師要有一顆尚武之心,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武術教學,在學生心中種下尚武之種,形成習武之風,讓中華武術國粹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高向東,張勝久,梁海港.小學武術課學生學習評價標準的構建[J].搏擊:武術科學,2010(4):68-69,84.
[2]郝士儒,湯客.中小學武術教學中如何運用示范法[J].教學與管理,2010(6):154-15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069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b)-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