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贇超
(上海戲劇學院體育教研室 上海 200040)
戲曲類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體育教學改革路徑研究①
施贇超
(上海戲劇學院體育教研室 上海 200040)
為改善和提升當前戲曲類高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實踐總結法對戲曲類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展開研究。結論認為:把戲曲中的做、打以及舞蹈、武術、雜技等技能,轉化為體育教學內容或與體育項目技能結合起來,對訓練戲曲類大學生的專業基本功和個人體能具有直接、高效與專業性的支持作用。建議:應根據戲曲類院校大學生的特點,采取戲曲與體育項目結合性模式、戲曲專業化程式體育教學模式和戲曲程式創新探索模式來對戲曲類高校大學生開展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戲曲類高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戲曲專業 大學生 體質健康 戲曲基本功
直面大學生體質普遍下滑的嚴峻形勢,創新對戲曲類大學生體育教學和個性化體育能力培養的模式,使其在專業追求、戲曲藝術追求和個人職業發展中,把戲曲表演中的各種基本功按照戲曲“平民化、兼容性、鄉土性、儒家化和開放性的特點”,把舞蹈表演、武戲動作以戲曲“套路程式化的傾向和戲曲開打的特點”,轉化為學生的體育能力、體育技能與職業性體育意識,以支持學生終身體育運動。
選擇和整合適合的教學內容,是教學事半功倍的基本保障之一。
1.1 戲曲“做”“打”基本功體育教學內容化
作為戲曲中的基本功,“做”是能表達主人翁身份的舞蹈化動作,如身、眼、手、步,以及髯口、翎子、甩發、水袖等技法;“打”是以把子功和毯子功為代表的武打動作舞蹈化。為了突出戲曲人物沖突或情節變化,“做”和“打”一般以具有一定難度的系列動作來體現,對戲曲表演者的體能、技術,都是具有一定負荷強度的考驗。把“做”與“打”的基本程式,按照與某種體育項目技能動作的就近性,有效地糅合或直接地編排相關技能作為體育教學內容,是確保體育教學和專業技能教學的最佳統一方式。如足球可以訓練學生的步法,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可以訓練學生的手法,籃球與體操等項目則可以綜合性地地訓練學生的身、手、步法等,既確保體能訓練、技術訓練的專業性,也使得體育教學充滿了趣味性。
1.2 戲曲歌舞、武術、雜技等程式教學內容化
無論哪種曲種,歌舞、武術與雜技都是其中必備的表現手段,或具有不同的側重,或兼而有之。針對不同具體專業方向的戲曲專業學生,一方面,由于體育項目中有武術項目的教學,教師可以直接選擇各種武術,或按照戲曲類學生日常表演中常用的技能,開展相關武術種類的教學活動,使戲曲程式教學和體育項目教學統一起來;另一方面,戲曲專業表演中需要的舞蹈和雜技等技能,體育教師可以開展專業舞蹈技能教學和相關雜技技能的教學,為戲曲專業學生打下堅實的程式基礎和體能基礎,如開展藝術體操教學、健美舞教學以及各種舞蹈基礎技能的教學等。舞蹈等專業技能的教育,會直接對水袖等程式表演產生積極的影響。
結合戲曲專業的表演程式特點,選擇或創新適當、靈活的教學模式,可以對戲曲專業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積極影響。
2.1 戲曲與體育項目結合性模式
把戲曲動作與體育項目結合,是實現體育教學支持戲曲教學的最佳路徑之一。首先,可以把與體育項目功能或技能動作一致的戲曲動作,作為體育教學的重點開展教學和訓練。如身法、手法與步法中的相關技能動作,在各種體育項目中都有著直接的技能動作和內容,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做適當的修正,把原本的重點相對弱化,把戲曲動作需要技能等作為教學主要內容。如戲曲中各種身法的變化及其技巧訓練等,教師可以在體操或體育舞蹈教學中,把身法類型及其變化技能作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得到體能和專業技能的一舉兩得的學習和訓練。其次,可以把戲曲動作按照就近原則融入到體育項目的教學中。如步法、手法等與諸多項目的動作技能非常相近,如上述所列舉的球類項目,都可以非常直接地支持戲曲動作的訓練。但出于表演需要或表現能力訓練的需要,教師需要對特定體育項目的單項技能動作等做出適當的戲曲動作轉化,以最大限度地支持戲曲專業學生的體能教育和表演教育。如在羽毛球的訓練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運用戲曲的手法去開展羽毛球活動,使學生既獲得運動的樂趣,也能實現體能和專業動作訓練的結合。
2.2 戲曲專業化程式體育教學模式
把戲曲中的“做”“打”和舞蹈、武術與雜技的程式,按照體育教學的規律開展教學活動,是把改善戲曲專業教學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捷徑。首先,戲曲基本功體育專業化教學。由于戲曲基本功和體育項目基本功之間的共性,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計劃,在既定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抽取教學內容中的戲曲基本功技能,開展集中、高密度與專業化的體育教學訓練,使學生得到戲曲基本功和個人體能的全面訓練,例如步法中的“慢中快”步、“橫叉退”步、“蹲坐跪”步,以及顛跌步、跑跳步、單橫步與蹲跳步等,以訓練學生的速度、耐力和靈敏性。其次,戲曲表演套路程式體育專業教學。主要是指各種曲種中特定的舞蹈、武術段落與雜技技能的程式教學和訓練活動,其中既有生旦凈末丑的行當細分的程式教學和訓練,也有共性的情節共性表演程式,如戰爭的列隊程式、戰馬奔騰程式以及表達各種節慶的表演程式等,教師可以直接完整地借用,達成體質訓練和專業程式訓練的統一。
2.3 戲曲程式創新探索模式
針對戲曲專業學生的體能訓練創新,是體育教學、戲曲專業訓練和體能訓練的改革探索之一。一來把戲曲中的各種基本功和程式創編為體育系列技能動作。既能支持學生開展綜合性、全面性的體能訓練和專業程式訓練,也能讓學生按照體育的運動規律、體能負荷規律,開展一舉兩得的戲曲程式和體質健康訓練活動。如舞蹈訓練、武戲中的武術動作訓練,甚至把武術和舞蹈、雜技糅合的訓練活動等,切實地支持學生的專業戲曲訓練和體育訓練。二來把戲曲中的各種特定道具和器材轉化為體育專業器材。如武戲中的十八般武器、戲服以及表示騎馬的鞭子等,能被用作體育訓練的器材,使學生得到專業的體能訓練和專業的戲曲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是把體育課堂建設為具有戲曲表演實際作用的情景課堂,讓學生得到專業戲曲程式訓練的同時,實現和專業器材、道具之間的磨合。
戲曲專業的實踐性特點也直接決定了戲曲類專業大學生的體質健康訓練與專業訓練之間的高度親近性。作為戲曲類高校的體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需要深入挖掘戲曲內部的運動要素、動作技能要素等,通過結合性轉化、糅合性運用、專門性創編等工作,使其直接成為訓練戲曲專業學生體能、戲曲專業表演技能的共性元素,為培養戲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體育能力和終身體育意識提供更加縝密的服務,更好地促進戲曲類高校的體育教學效果,提高戲曲類專業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1]賈磊,聶秀娟.徽戲中休閑體育文化的歷史考察與現實意義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97-102.
[2]郭振華,白晉湘.安順地戲的武術文化解讀[J].體育學刊,2013 (6):108-110.
[3]蔡曉紅.四川省高等藝術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與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3.
[4]楊紅偉.藝術院校體育教學系統化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36):110-111.
[5]穆旭,張磊.論民間樂器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轉化[J].體育文化導刊,2016(4):62-64.
[6]林家銘.武術對傳統戲曲、舞蹈藝術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06(5):22-24.
G804.49
A
2095-2813(2016)11(c)-013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137
施贇超(1976,8—),男,漢,上海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