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葵
?
體育教師的得力助手
——哨子
□林東葵
摘 要:哨子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具和助手,合理地使用哨子,能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運用文獻資料法、案例分析法指出哨子在體育課堂上所起的作用,通過分析體育課堂上錯誤使用哨子的案例,探討使用哨子的原則與方法,給予一線體育教師一些思考。
關鍵詞:體育教師;體育課;哨子
哨子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具和助手,在體育教學中有其獨特的作用和魅力。合理地使用哨子,能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目前,不少青年體育教師很少利用哨子進行有效教學,有些教師更是不用或不會用哨子。本文通過哨子在體育課堂上所起的作用,分析體育課堂上錯誤使用哨子的案例,探討使用哨子的原則與方法,與同仁共享。
1.提示作用
體育課主要在空曠的室外進行,課堂周圍的外界環境較室內復雜,容易使學生受到干擾,因此,在適合的時候鳴哨,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起到提示作用。
2.指揮作用
在集合隊伍、練習開始、暫停、終止以及改變練習方式等教學環節上,用哨音傳遞口令,能夠迅速實現教師的指揮意圖,保證整個教學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
3.保護作用
在體育課堂中,受到室外環境嘈雜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將音量提高,長期超負荷地使用嗓子會引起慢性因喉炎等疾病。但若能合理使用哨子,不僅能保護嗓子,還能在某種程度上減輕體育教師的工作負擔。
4.激勵作用
體育教師運用哨子做到哨聲振動靈活、控制自如、有節奏感,哨音悅耳動聽、聲中有情,不僅能豐富教師的教學語言,還能提高學生的興奮度,以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激情。
1.音量控制不妥
在體育課堂中,有部分教師在使用哨子時欠考慮,時刻咬著哨子,隨時隨地就吹響哨子,完全沒有考慮學生所處的位置、人數多少以及鳴哨的意圖,因而就出現對鳴哨音量、鳴哨次數以及鳴哨目的不明確的現象。如,在離學生1米的距離內就大聲響起哨子,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捂住耳朵或者表現出厭惡的情緒,使哨聲成為體育課堂上的噪音。
2.哨聲雜亂不清晰
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清楚地明白教師鳴哨的特點和所指的意思,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指定的鳴哨發音,下達相應的指令。如在50米跑發令的時候是以一聲短哨快速有力的鳴響哨子,可是在與此同時有學生穿越跑道,就不能以同樣的鳴哨方法來維持跑道上的秩序,否則會使站在起跑線的學生聽聲做出快速起跑的反應。此時,可以使用連續兩聲或多次鳴哨來示意穿越跑道的學生離開跑道。又如,在做游戲時,通過鳴哨來練習學生的反應速度,就需要向學生說明一聲哨聲代表跑,兩聲代表停,三聲反向跑,并在游戲過程中完全貫徹要求來實行,否則就會出現哨聲雜亂,學生無法做出正確的反應。
此外,在體育課堂上,有些教師尤其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或兼職體育教師,沒有掌握正確的鳴哨方法,或是哨聲不清晰或聲音過小,有時候甚至出現指令與鳴哨不一致,讓學生無法理解教師鳴哨的目的。
3.鳴哨時機掌控不佳
在體育課堂上,并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鳴哨,鳴哨需要選中適宜的時機。如,在學生進行動作練習時可以以哨聲代替口令;在學生隊伍分散時可以通過鳴哨來集合隊伍;在學生違法紀律出現不良行為時可以通過哨聲制止學生。
若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較近,完全可以通過語言或者手勢等代替鳴哨;如在講解示范時只需要用語言講解、用身體姿勢展示即可,不需要配合鳴哨,否則就是出現鳴哨時機不合理的現象。
1.距離原則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除了要適時鳴哨,還要注意鳴哨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根據不同的距離考慮鳴哨時產生的音量。聲音越大或太靠近學生,會使他們神經系統受到強烈刺激而產生不適,如臉色發白、甚至捂耳怪叫,嚴重的可導致短時耳鳴。[1]哨音強度一般為70至110分貝,會造成學生耳膜和聽小骨強烈的震動,進而影響到傳導聽覺器官的功能,長期在這種狀態下上課,會嚴重影響聽力或造成神經衰弱等癥狀。[2]
因此,在鳴哨時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般離學生3米以上較合理。
2.適度原則
盡管哨子使用起來方便有效,但并不意味著哨子能取代口頭表達或肢體語言。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使用哨子需要注意使用頻率和使用次數。哨子具有提示和指揮作用,使用過于頻繁,會使學生對哨子聲音失去敏感度,降低學生做出反應的速度,從而導致哨聲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此外,還會影響其他班級的課堂教學。
因此,在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與學生距離較近的情況下,體育教師可以使用語言或手勢來傳達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
3.規律性原則
哨聲是由短哨、長哨或長短哨經過編排,結合不同的口令來使用的。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相應的鳴哨方法,從而下達不同的指令。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所規定的哨聲代表不同的意圖,所以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向學生解釋不同哨聲分別代表特定的意圖,讓學生聽到哨聲后做出相應的反應,達到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目的。
4.有效性原則
鳴哨是一項技術活,并不是使哨子發出聲音就能達到正確鳴哨的效果,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時要掌握正確鳴哨的方法,提高鳴哨的有效性。鳴哨時,首先將哨子嘴放入口中,用上、下切牙咬住哨子嘴上下凸緣的內側,松緊度以鳴哨時哨子不被氣流從牙齒之間吹脫為宜,舌尖稍用力堵住哨口,上下嘴唇包緊哨子的頸部,謹防漏氣,胸腹部肌肉用力收縮,使胸腔內的壓力增大,同時,鼻腔閉氣,口腔兩側的肌肉緊收,形成向外吹氣之勢;然后,舌尖突然后縮打開哨口,使氣流進入哨中,吹響哨子,音量的大小、強弱由吹氣力量而定。如要終止鳴哨時,舌尖再次堵住哨口;如要間斷性鳴哨,吹氣時舌尖只要反復堵住和打開哨口即可。[3]
哨子的使用方法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鳴哨類型如時間長短,可以分為短哨、長哨、長短哨相結合等;根據不同場合及情景中,又可分為哨子在隊列隊形練習中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等。
鳴哨類型分為長、短、輕、重、緩、急等六種。長鳴哨的方法是加大呼吸量,腹式呼吸,氣量充足,丹田用力,用胸腔部位長時間吐氣。短鳴哨的方法是舌尖頂住哨口,一伸一縮,用力中等,吐氣少,有起有伏,節奏分明。輕鳴哨的方法是減少呼吸量,用力輕,吐氣少,節奏要平穩。重鳴哨的方法是加大呼吸量,用力大,吐氣多,節奏要起伏。緩鳴哨的方法是加大呼吸量,用力由大到小,節奏由快到慢,緩沖過渡。急鳴哨的方法是舌尖頂住哨口,快速縮回,用力大,吐氣多,時間快。
哨子在隊列隊形練習中的運用,如短音轉長音(“滴滴——!”),表示召集分散相對較遠的學生集中;第一長音轉短音(“滴——滴!”),表示立定;聲音由高到低再到高(“滴—滴—滴!”),表示口令“1—2—1”;平緩短促四聲,第一聲高,第二聲低,第三、四聲較平緩(“滴-滴-滴-滴!”),表示節拍“1-2-3-4……”;聲音由低到高,第一聲短音,第二聲長音,第三聲短而響亮聲音(“滴滴——滴!”),表示向左(右)——轉;聲音由快速轉長音(“滴滴—滴——!”),表示要求整個隊伍迅速集合。
哨子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還有其特殊意義,如,長音一聲(“滴——!”),表示某動作或片斷的開始;聲音由高到平緩長音(“滴—滴——!”),表示動作的片斷結束或課的終止;平緩短促兩聲(“滴滴!”),表示提醒引起學生注意或暫停;聲音由低到高,急促兩聲(“滴滴—!”),表示警告、制止違犯課堂紀律的學生;聲音由快速轉長音(“滴滴—滴——!”),表示要求整個隊伍迅速集合;急促及快的四聲(“滴滴滴滴!”),表示催促學生加快完成動作,不同音調也有激發學生的作用。
哨子具有提示、指揮、保護和激勵的作用,在體育課堂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哨子,充分發揮哨子的作用,可以有效掌控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所以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遵守使用哨子的原則,掌握正確鳴哨的方法,使哨子最大限度充當體育教師的得力助手。
參考文獻:
[1]李燕強.試析體育教學管理與實踐中的第二語言“哨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2:105.
[2]張俊,丁祥干.體育教師使用哨子“三注意”[J].體育教學,2012.1:70.
[3]劉斌,譚俊.哨子在體育課使用中的六種錯誤與改進方法[J].體育教學,2011.11:61.
[4]陳愛仁,楊峰.體育課堂的指揮官——哨子[J].體育師友,2014.3:66.
[5]鄭波.體育課中運用哨子的方法與技巧[J].中國學校體育,2011.5:89.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教育發展中心510440)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