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波(武漢大學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72)
?
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
羅江波
(武漢大學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72)
摘 要: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推動著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校體育教學面臨著極大的壓力與挑戰,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與模式儼然已不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學習需求,亟待優化創新。誠然,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迎來了發展中的春天,在體育教育教學發展方面成就斐然,但不可否認的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體育教育教學的發展,教育者明確影響因素,找出問題,對癥下藥,才是當前體育教學的新出路。該文闡述了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饗讀者。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發展因素 對策 研究
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愈加重視,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體育教育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高校體育教育在增強大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為國家提供高素質全面發展優秀人才方面至關重要。但縱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現狀,不難發現,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并非單一,而是表現在各個方面,教育者只有認真研究這些影響因素,優化體育教學發展策略,才能培育出體育復合型人才,以服務于國家發展、社會進步。
1.1 體育教學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體育教學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這成為影響體育教育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包括體育器材、體育教學設備以及體育活動場所等若干因素。從當下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來看,運動場地、器材、設備等不健全、不完善是很多高校的通病,毋庸置疑,劣質的體育環境直接影響著高校體育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積極性,既不能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更不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需求。體育設施的配備不足、磨損老化,體育場地的擁擠緊張,使高校體育教學面臨著劣化的教學環境,不利于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1.2 高校體育教學理念與模式陳舊
在當代社會,高校體育教學應更加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即在關注學生體育健康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鑒于教育思想的轉變,教育模式也應與時俱進,但就當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來看,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它們完全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的主觀能動性,壓抑了學生創造性和學習潛能的發揮,不利于全面發展型體育人才的培養。
1.3 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亟待提升
由于受傳統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高校對體育教學并不重視,故無論是在體育教師選拔,亦或是體育體育教師培訓方面都有所欠缺,久而久之,體育教師隊伍構建方面便出現了綜合素質不高、師資力量不夠等問題。一是教學能力有待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較差,沒有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與解惑。二是教學手段與方式不能激發學生興趣。由于教學思想、教學模式與教學能力有限,教師很難完全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利于其學習效果的提升。
1.4 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有待健全
教學評價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從目前來看,體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受傳統體育教學思想制約,體育評價過分追求體育的運動技能,卻忽視了體育本身的社會效能以及健康意義;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重結果輕過程評價;不注重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差異性評價,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上問題逐漸使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失去了其公平與科學性,有待進一步優化完善。
2.1 多途徑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環境
體育教學環境是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必備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客觀條件,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優質體育教學環境的依托,故優化體育教學環境很有必要。優化體育教學環境,高校應做到以下幾點:(1)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體育設施建設。隨著高校體育專業學生人數的增多,體育教學亟需更多的體育器材,更廣闊的體育運動場,學校只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硬件設施建設,才能不斷滿足學生體育學習和教師體育教學的需要,推動體育教學的發展和創新。(2)及時做好淘汰舊設備,引進新設備的準備。將學校一些年久失修的設備及時淘汰,并引進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新器材。當然,還要聘請專門維修人員對體育設備、器材等進行定期維護與處理,提高其使用效率。(3)強化多媒體教學設備建設,優化體育課堂教學環境。
2.2 不斷創新高校體育教學理念與模式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潮流中,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創新成為當下體育教師關注的話題。體育教學應更加尊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將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終身體育學習理念形成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應更加重視健康體育,漸漸削減技能體育的重要性,做到二者兼顧,協調發展。在教學模式方面,當下有效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有3種,即傳統教學模式、專項選項教學模式、俱樂部教學模式,且每一種教學方式各有千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基于體育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教學模式的前提是了解每一種教學模式的優缺點,必要時可基于教學需要將三者融合使用。在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
能下降[6]。身體機能狀況是體質研究中的重要目的,就是研究人體結構與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人體在不同環境的影響下,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的結構、機能和代謝上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其中肺活量也作為獨立指標對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反映其身體機能狀況[7]。有研究表明BMI相對大者其肺活量需要量高。身體素質是指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反映,中職學生正處在發育的關鍵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也逐漸發展、提高,其可塑性大,與體育鍛煉營養密切相關。因此,其可作為對中職校院學生體質研究的一項重要指標。
發展學生體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已經成為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當務之急。當前中職院校主要面對的問題是教學設備不足,體育教學方法簡單,教學理論和實踐與學生專業特點不相配,學生積極和自主性差等問題。建議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體育目標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包括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課外運動訓練等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它對學生鞏固所學體育知識,和培養自覺鍛煉的意識有很大幫助。在器材方面也要有一定的保障,器材不足和缺乏也是影響學生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師資方面也要有一定的配備,目前中職學校體育師資力量不容樂觀,教師數量和學歷也需要提高。中職院校體育發展的成敗也和體育教師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加強學生的營養教育對促進學生的體能全面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江崇民,張一民.中國體質研究的現狀和發展[J].體育科學, 2008(9):25-32.
[2]李麗.河南省普通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和發展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1.
[3]何仲愷.體質概念及其與健康的關系[J].體育教學,2002(22): 37-38.
[4]李千里,經卓.淺議影響上海市中職生身體素質提高的因素[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4):34.
[5]張迎修.不同運動素質青少年體格發育水平比較[J].中國學校衛生,2003(27).
[6]張磊,朱水敏.提高中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J].中國學校體育,2010(11):77.
[7]陳志強.身高、體重對大學男生身體機能和素質影響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05(11):2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75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c)-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