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軍 施加利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七星中心小學,314001)
?
把握球類真特性,追求教學真情境
顧海軍 施加利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七星中心小學,314001)
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學習的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而真正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必將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獲得有價值的成果。而這種真“情境”的設計,只有教師在對教材進行鉆研和對學生學情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助于真“情境”的呈現和實施,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本次浙江省九城區第二屆體育教學聯盟的教學研討活動所呈現的三節足球課的教學,亮點很多,優點不少,通過各城區骨干教師的評課提煉和專家的總結發言,所呈現出來的具有價值性的東西值得肯定和學習。當然,研討課所呈現出來的一些環節、一些方法設計可能并沒有取得教師所預期的效果,有的可能還給看課教師帶來了困惑。因此,筆者針對球類教材特性,對課堂觀察中的幾個教學片斷進行分析探討,旨在對教學情境的設計提出優化策略。
1.片斷要點:腳內側運球合作練習,一人腳內側一邊運球一邊報出另一人手勢數字,兩人一組練習,每人5次,練習2組。
2.思考及建議:學生兩人進行合作練習,教師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練習能做到不看球運球,但是在教學中不少學生要么低頭運球,要么干脆不報數字,達不到教師教學的最初設想。足球運動的特點是人數多,團隊意識非常重要,因此在足球教學中培養學生兩人或者小組間的合作競爭意識尤為重要,因此在足球教學中,筆者認為應從足球的特點,從真正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習慣出發,切實提高合作的實效性。建議:第一,在個人腳內側運球技術練習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可設計進行兩人小組運球,通過一人運球、一人跟隨觀察提示幫助的練習來改進技術動作,并在個人技術得到提升的基礎上可設計小組運球和小組搶球練習環節,真正做到團隊精誠合作。第二,增加合作練習的次數,教學中學生雖然有合作,但是合作的次數不多,僅有幾次的合作練習,學生也體驗不到合作的樂趣和價值,蜻蜓點水后學生還是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合作。
1.片斷要點:多種形式的運球射門練習:直線型運球射門、“S”型運球射門、蛇形運球射門、運球后配合射門。
2.思考及建議:足球腳內側運球技術如何運用,在本次課堂觀察中,執教教師從運球的不同線路和射門來增強腳內側運球的熟練性,但視野上還需要拓寬,是不是只能圍繞腳內側運球來設計呢?顯然還可以從其他方面來進行組合運用。筆者認為,還可以從與足球技術的關聯度出發進行設計,比如運球和傳球的運用,通過復習傳球技術,把運球技術和傳球技術組合運用,達到掌握技術的連貫性。還可以進行不同運球技術的結合運用,可以把正腳背運球和腳內側運球結合運用,作為腳內側運球,實戰上用于突破變向較多,而正腳背運球則是直線運球較多,兩者的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轉換,靈活運用于實戰。當然,更真實的情境也可用于比賽中,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腳內側運球在比賽中的作用和價值。
1.片斷要點:運球突破固定防守,運球后配合射門等。
2.思考及建議:足球教學中的練習,只有真正有挑戰性的練習,學生才會真正喜歡,真正能夠積極參與。我們發現足球展示課中的一些環節,如兩人之間的攻防練習,學生表現出來的狀態是不夠積極,難于興奮和投入。又如兩人配合后的射門和防守練習,似乎在難度、趣味上學生都難得到體驗。筆者認為,球類教學中學生只有在競爭中體驗成功和快樂,具有挑戰的學習情境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因此建議教學中可創設適合學生的難度進行練習,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蘋果”的思路來設計學習環節,如通過增加運球的距離、拉大射門的距離、加快運球的速度等適當提高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想辦法戰勝困難,從而提升自我能力。此外,也完全可以創設真正對抗的學習情境,并且有一定的要求和評價,如贏者獲得鼓勵等。
1.片斷要點:體能練習:扶球俯臥撐;單雙足跳“軟梯”等。
2.思考及建議:根據《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的精神,學生在練習的技術的同時,也必須兼顧體能的發展,使得技術、運用、體能協調發展。在展示課中,有一些體能設計環節,如扶球俯臥撐練習,利用軟梯進行高抬腿、單雙足跳練習等。這些體能設計本身并沒有錯,都從學生需要的體能進行合理設計,而且在次數和強度上有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從課的設計的更高要求來說,還需要教師更多地從體能無痕化方向思考,如教師可以把足球腳內側運球技術與耐力素質結合起來,通過大量的多種趣味的運球練習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真正把體能融合于技術之中,融合于運用之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練習了技術,又鍛煉了體能,在滲透中協調發展。當然這樣的要求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筆者認為只要在設計中樹立技術、體能、運用協調發展的理念,那么技術、體能融合的設計也不會很難,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扎實地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