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輝
?
接受理論視域下的體育明星對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影響分析
郝曉輝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475000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接受理論為切入點,將體育明星作為接受客體,青少年為接受主體,對體育明星對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影響進行分階段的歸納分析。研究認為體育明星對青少年體育行為分初級接受階段、重復學習階段、深化吸收階段、精益成熟階段,各階段相互聯系、相互滲透。了解青少年體育行為的接受過程,能進一步促進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接受理論;體育明星;青少年體育行為
21世紀以來,體育全球化加快了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涌現了眾多體育明星,他們在競技場上展現出精湛的運動技藝和嶄新的精神面貌,自信、樂觀、開放、進取的形象通過不同傳播渠道被青少年所熟悉和接受,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的體育行為。
近年來,許多學者從美學、語言學、和文學角度對接受理論進行了相關研究,分析了接受理論的起源、發展,并提出了接受理論對其發展的建議與措施,但是運用接受理論對體育學科所開展的研究較少。
本文運用接受理論開展體育明星與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影響分析研究,首先,可以更好發揮體育明星的社會作用,促進青少年體育行為積極健康發展;其次,豐富接受理論的理論內涵,發展接受理論的實際應用價值;最后,將接受理論運用到體育學科的發展,為體育學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提供新的理論指導方式。
1核心概念的內涵及外延
1.1體育明星
體育明星是指具有獨特的形象氣質和思維言行,其一舉一動能對周圍環境產生深遠影響的那一部分運動員。在體育運動領域,他們是最耀眼的一群人,經常受到大眾、特別是青少年體育愛好者的追捧。因此,從不同角度出發,體育明星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同,之于國家昌盛,體育明星具有競賽功能、符號功能等;之于經濟發展,體育明星具有廣告功能、消費功能等;之于精神文明建設,體育明星具有文化功能、導向功能等;之于社會群體,體育明星具有社會責任功能、慈善功能等。
1.2青少年體育行為
體育行為,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為滿足某種體育需要而進行的活動。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即凡是與體育發生聯系的行為活動,都可稱之為體育行為。體育行為的產生和發展,既受行為者內在生理、心理條件所制約,又受到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表現出多方面的行為特征。
青少年是人類發育過程中的一段時期,介于童年與成年之間,這一時期青少年體育行為發展速度增快,可影響性較大,但是遵循形成、發展和完善的規律。青少年體育行為伴隨身體和心智發育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體育明星在其各個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各個階段的體育行為也存在差異性。
2接受理論視域下體育明星對青少年體育行為影響的階段性分析
正如其他任何一種理論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和定義域一樣,接受理論也必然與其他理論有明顯的界限。接受理論中,接受基是接受主體研究的核心命題,接受基由作為硬件的腦機能組織與附著在腦組織之上充當軟件的接受圖式構成,接受圖式是一個附著在主體腦機能結構之上,由多級心理、意識要素構成,借以加工和整合信息,形成人的觀念與認識的微觀軟件系統。
究其實質,接受理論所反映的是社會、自然或精神客體與認識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是接受活動中接受主體對外來信息進行反映、選擇、整合、內化等多環節構成的一個連續、完整的認識過程。
本文將接受理論視域下的體育明星對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影響看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青少年接受活動有自身的特征,主體性鮮明,價值性突出,接受過程具有可變性與創造性,接受理論視域中接受障礙的存在是影響體育明星對青少年體育行為影響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2.1初級接受階段:選擇性注意、學習、模仿
接受圖式三個功能子系統中,最先開始的驅動調節系統,由青少年不同發展階段出現的不同層次的注意、學習和受體育明星影響以非邏輯形式出現的情緒、情感、直覺、意志、興趣、靈感、信念等心態要素構成,可以喚醒青少年腦神經的覺醒結構,引起青少年體育行為的發生,即代表青少年體育行為開始進入初級接受階段。
初期階段青少年體育行為主要包括:參加體育課程、業余體育活動,觀看體育比賽,日常體育產品消費等。體育明星通過網絡、電視、廣告等多媒體的高曝光、密集宣傳成為青少年所推崇的時代英雄。青少年通過觀看激動人心的體育比賽,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會根據自己對某項體育運動的喜好,選擇性注意與此項體育運動相契合的體育明星,比如喜歡籃球的青少年,會喜歡把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作為自己的偶像等。
這一階段青少年體育行為主要表現在開始著重喜歡某項體育運動,并且樂于學習,感受這項運動帶來的快樂。青少年開始模仿體育明星的一些經典動作,學習體育明星高超的運動技術,會利用閑暇時間不斷練習,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入門技術。
2.2重復學習階段:以整合和篩選為主要表現形式
接受圖式的第二大功能子系統是導向選擇系統,對應接受階段中重復學習階段,與影響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動機要素聯動,對進入青少年認識域的信息進行識別、整合與篩選,確定青少年體育行為的方向。
重復學習階段顧名思義是對學習多次重復的一個過程。青少年對于體育明星的學習像其它學科學習一樣,是一個不斷重復、溫故而知新的過程。重復階段主要包括:經常性參與某類體育運動,運動水平顯著提高,對體育負面新聞甄別能力提高等。青少年體育行為在重復學習階段又可分為兩個層面,分別是整合層面和篩選層面。
整合是重復學習必備的一種良策,受過中高等教育,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和分析能力的青少年,對體育明星初級接受階段學習之后,再經過不斷重復學習,比如經常性參與某類體育運動,喜歡穿某一運動品牌的衣服鞋子等,開始注重整合自己學到的已經掌握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反過來再運用到提高新的運動技術中去,開始發現國內外的許多體育明星頗有共同點,比如高超的運動技藝,從容豁達的賽場表現等,并且開始有意地模仿體育明星的穿著打扮,選擇體育明星廣告代言的產品等。
從篩選層面來看,一些素質較低的體育明星丑聞不斷,在比賽中經常出現幕后交易、假球黑哨、操控比賽、服用興奮劑等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這種有違公平、公正的體育競賽觀,在初級階段并沒有得到青少年足夠的認識,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在重復學習階段,青少年經過重復練習運動技術獲得進步的同時,對自身經常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的認識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對競賽規則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開始具備篩選體育明星負競賽觀的能力。
2.3深化吸收階段:由表及里、深入內在
運演加工系統是接受圖式功能子系統中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系統,由青少年在初級接受階段和重復學習階段獲得的思維方式、方法、技巧作為工具,以腦神經中的信息深層接受、吸收與保持作為其運行載體,規定著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加工、理解能力。
由表及里、深入內在即青少年體育行為在深化吸收階段其顯性表現更加具體、突出的同時,隱性表現也隨其發展、深入。顯性表現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更加注重身體運動的姿勢、軌跡、節奏、時間、速度和力量等,追求技術動作的準確、協調、力度和靈敏等,以提高技藝水平、增強體質或是更高、更快、更強為核心目的,能熟練將體育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并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隱性表現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精神意志層面,體育精神所倡導的理解、包容和相互關愛、相互 信任、團結友誼可以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和諧的文化氛圍,提升民眾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青少年體育行為受體育明星在賽場上、賽場外所展現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禮儀、體育意志、審美情趣等方面的影響,進而獲得自身體育動機、體育情感、體育觀念、體育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2.4精益成熟階段:達則兼濟天下
接受圖式的三大功能子系統在青少年體育行為受體育明星影響接受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上既獨立運作,又相互聯系、交叉配合,形成青少年的接受動能,共同影響青少年體育行為接受活動的方向、效率和質量。精益成熟階段是在初級接受階段、重復學習階段、深化吸收階段的基礎上對青少年體育行為更進一步的發展。
精益成熟階段主要包括,青少年利用體育將自身發展與社會進步有機結合,參與體育慈善事業等。體育明星作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他們具有很大的社會號召力和感染力,極大增強集體榮譽感,同時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青少年在體育明星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在這一階段開始突破自我,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具有一定的競技水平,可以代表學校參加一些比賽,在為學校爭光的同時,也培養了青少年的集體榮譽感。
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大背景下,在體育明星身體力行的帶動下,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履行著社會責任,用擅長的體育運動,感染帶動周圍的同學、朋友、親人等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宣傳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推動社會進步。在社會和他人得到幫助的同時,也使自身的修養和心靈得到提升和凈化。
3結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過研究得出,在美學、文學方面發光發熱的接受理論,對體育明星對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影響也具有應用價值。首先,在初級接受階段和重復學習階段的青少年,主要以對運動技術學習、提高為主,再以運動技術為依托,在不斷提高運動水平的同時,體育行為向體育消費、體育競賽等輻射;深化吸收階段和精益成熟階段,青少年體育行為也發生了由外而內的進一步發展,在運動技術日益精進,達到一定穩定水平的同時,體育明星對其影響開始側重于體育育人,通過體育促進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浮躁的現代快餐式文化盛行的時代,青少年進入了迷惘、不安、彷徨的困惑境地,體育明星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和作用,接受理論可以更好挖掘體育明星的價值,依托體育明星,將青少年體育行為引領到正確的軌跡上前行。
參考文獻:
[1]劉先義.接受理論:教育研究的新領域[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18(2):1- 6.
[2]陳融.從接受理論看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文化銜接[J].中國學校體育, 2000,112(2):63.
[3]溫君慧.試論接受理論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咸寧學院學報學報, 2006,26(3):128-129.
[4]吳剛.接受認識論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李艷翎,常娟.我國體育明星無形資產開發的理論初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7,30(11):1455-1457.
[6]劉一民,孫波.論體育行為的多維特征[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18(56): 6-9.
[7]劉峻.體育明星崇拜對青少年影響初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 30(4):84-88.
[8]王加新.我國體育明星無形資產開發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5):86-88.
[9]董世彪.體育明星的外延意義及形塑對策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2,33 (5):23-26.
[10]李云霄.我國體育明星參與公益事業的現狀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 2012, 31(3):288-291.
[11]郝佳春,張志佳.中國體育明星社會責任解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9,21(3):276-280.
[12]黃延春.我國體育明星價值嬗變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12(2):148-150.
[13]劉哲石,李艷翎.我國體育明星社會化問題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 2014(1):12-15.
[14]雷先良,周賢江.基于家庭因素視角下青少年體育行為與體質健康問題研究[J].體育科技,2012,33(2):99-101.
[15]馬瑞,俞繼英.體育明星崇拜對我國青少年體育精神認知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4):11-14.
[16]周麗君,張澤,張雷.青少年體育行為的性別差異社會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11):28-30.
[17]謝龍,趙東平,嚴進洪.青少年體育鍛煉態度與行為的關系性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9,24(1):72-74.
[18]王清芳,李成蹊,胥萬兵.論體育精神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3(6):11-14.
作者簡介:郝曉輝(1991-),男,河南省登封市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7-0114-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7.046
Analysis on Sports Stars’ Influence on Youth’s Sports Behavior under The Horizon of Reception Theory
Hao Xiaohui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study, logical analysis and some other methods, this essay takes the reception theo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makes the sport stars as the reception object, the teenagers as the reception subject to analyzeimpact of sport stars on teenagers’ physical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tages.This research thinks that these stages include acceptance stage, repetitive learning stage, absorbing stage and maturity stage. Different stages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knowing these accepting stages of teenagers’ physical activities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Key words:reception theory, sport stars, teenagers’ physical activities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Hena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