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艷,楊軍英
?
大學生頸椎病的引發因素及運動療法的綜合性研究
林金艷,楊軍英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新鄉453007
摘要: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繼而導致的臨床上一種常見病,患者多見于中老年人。但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及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學生尤其是大學生人群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增強,長時間的低頭伏案對其頸椎造成嚴重損傷。本文的目的是為防治大學生“低頭族”誘發的頸椎病,并為其提供健身指導,改善和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從而就大學生頸椎病的引發因素及運動療法進行綜合性研究,對維護大學生的健康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頸椎病;運動處方
1前言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性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及脊髓前中央動脈等)并出現與影像學改變相應的臨床表現者。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其病位主要表現在頸、肩、臂三個部位。頸椎病一般病程較長,易反復發病且臨床表現不一,這不免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帶來嚴重影響。臨床患者年齡多發于40歲以上。但近年許多研究發現頸椎病日趨年輕化,其中學生尤其是大學生發病率逐年上升。這與升學就職的壓力以及高度依賴電子產品有密切聯系,其中長期伏案、超負荷學習、不良姿勢和健康意識薄弱為主要致病原因[1]。上述因素會對頸椎關節造成一定的傷害,從而表現出肌肉粘連、肌肉組織鈣化、關節活動受限等臨床表現。
2頸椎病的發病機制
頸椎是在顱骨與胸骨之間的椎骨,由7塊頸椎骨、5個椎間盤和所屬的韌帶構成。頸椎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頸椎間盤和頸椎及其附屬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引起的。下面分別從頸椎病病因、發病機制兩方面來具體分析頸椎病的發病機制。
2.1頸椎病病因
2.1.1慢性勞損
長期的超負荷易造成頸椎病變及周圍組織受損,從而構成頸椎病發病的一大病因。其中長時間的低頭學習工作或持續單一姿勢更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病,尤其是在伏案學習工作狀態時,高度不符合人體工程結構要求的桌椅更是加重慢性勞損,增加了頸椎病的發病機率。
2.1.2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可引發頸椎病或加重頸椎病癥狀,也是導致大學生頸椎病的一大重要因素。不難發現,長時間的伏案操作電腦以及低頭看手機等現象普遍存在于大學生的生活中。這種對電子產品高度依賴性的不良習慣可謂是誘發大學生頸椎病的最大“元兇”。另外睡眠姿勢不良、枕頭高度不佳、長時間的側臥看電視以及躺著或趴著看書及使用電子產品等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也可造成頸部肌肉韌帶產生損傷,最終導致身體機能的下降并表現出頸肩酸痛、上肢無力和手指發麻等頸椎的病變癥狀從而引發頸椎病。
2.1.3缺乏鍛煉
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對人體形態和機能的影響。一定負荷的體育鍛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這些內在機能的改變將直接影響人體健康水平。而當今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嚴重欠缺和匱乏,必要的體育活動及戶外的活動少之又少。這種由于椎體長久處于活動受限狀態所引起的伸展運動不足,不免導致頸曲異常以及頸椎的結構變異。這也是在誘發大學生頸椎病的因素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2.1.4環境因素
風寒濕等一些外界因素可造成局部肌肉張力增加、肌肉痙攣、椎間盤內的壓力增大從而壓迫脊神經引起纖維環的損害。與之類似,較多人群尤其是大學生人群,在生活中由于處在空調或電風扇的冷風環境時間過長或冬季頸肩部的保暖措施不佳,從而引發頸椎病。這種不適的外界環境也是引發頸椎病的因素之一。
2.2發病機制
2.2.1頸椎不穩
人體脊柱依靠諸多的椎體和椎間盤疊加而成,成為穩定脊柱的解剖學基礎。當椎體及其附屬結構椎間盤變薄引起頸椎不穩時,其周圍韌帶會因受異常應力的牽扯,致其附著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2]。椎間隙變狹窄也使后關節與鉤椎關節應力增加,從而導致頸椎受損及其增生。
2.2.2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指頸椎結構的衰變及機能的減退,髓核脫水變薄、椎間隙變狹窄,使纖維環及其周圍韌帶變松弛以及頸椎穩定性減弱。其中年齡的增長以及過度使用頸椎,是致使頸椎的修復能力下降引起頸椎退變的主要原因。
2.2.3血管因素及化學因素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與腰椎間盤突出癥類似,不能單純的從外界機械壓迫歸因和解釋,其發病機制往往還受血管因素和化學因素等相關因素的影響。
2.2.4其它病變因素
椎間盤突出、椎體后緣增生以及黃韌帶肥厚等因素也可引起椎管狹窄,從而導致脊髓型頸椎病。此外,鉤椎關節及后關節的增生,椎間盤向側后方突出可壓迫或刺激椎動脈、神經根及神經根交感神經。所以當頸椎受到相應刺激的作用時,也會表現出與頸椎病相應的臨床癥狀。此種情況在大學生頸椎病的誘發因素中較為少見。
3頸椎病的臨床表現
目前國內通常將頸椎病分為以下六種,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和其它型。不同類型有其相對應的癥狀,而相當一部分癥狀是同時具備的。臨床上單純型的頸椎病病人較少,大多是混有兩種類型或兩種類型型以上的癥狀表現。其中大學生頸椎病以頸型、神經型和椎動脈型為主[3]。其臨床表現如下:
3.1頸型
頸型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也可表現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以及椎體間不穩定和輕度骨質增生等相應的變化。
3.2神經根型
由于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骨質增生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從而引起了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一側上肢階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
3.3椎動脈型
由于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上常伴有頭暈、黑朦等癥狀,此現象與頸部旋轉有關[4]。
4頸椎病的運動療法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實則就是治療頸椎病的運動處方,一般包括頸椎病練功操、急性頸椎病練功操和頸部瑜伽練功操3種。其中急性頸椎病練功操適用于較長時間處于不良姿勢所引起的劇烈性頸椎病癥狀,急性頸椎病的發作在大學生人群中較為常見。而頸部瑜伽練功操作為瑜伽的一部分,也貼上了“時尚運動”的標簽,更多大學生易于接受后者的運動療法。
4.1頸椎病人練功操
(1)雙腳平行并與肩同寬,兩手插腰。將頭部緩慢向左轉動,雙眼隨頭部向上注視,同時緩慢吸氣并接著緩慢呼氣還原。隨后頭部向右轉動,要求動作和呼吸同前。重復12組。
(2)雙腳平行并與肩同寬,頭部前伸并緩慢轉向左前方,雙眼注視左前下方。同時緩慢吸氣并接著緩慢呼氣還原。隨后頭部向右前方轉動,要求動作和呼吸同前。重復12組。
(3)雙腳平行并與肩同寬,兩肘彎曲,同時指尖相對且掌心向下置臍旁。兩手上抬至眼部時反掌上托,同時雙眼注視手背。雙手上抬時慢慢吸氣,隨后緩慢呼氣還原。重復12組[5]。
4.2急性頸椎病練功操
(1)雙腳開立并與肩同寬,雙手插腰。頭頸前伸并側轉向左前下方,雙眼隨頭部向前下方注視,同時緩慢吸氣并接著緩慢呼氣還原。隨后向右側做同樣動作。重復4-6組。
(2)兩腳開立并與肩同寬,雙手抱拳于腰部。向左轉體同時右掌向前推出,雙眼注視手掌動作,左手仍握拳抽至左腰際抱肘。然后向右側完成同樣動作。重復4-6組。
(3)取仰臥位,兩臂掌心向下置于身體兩側。并做兩腿后舉動作,同時頭部后仰從而帶動上體抬起,隨之兩臂后舉,形似小船。然后調整呼吸還原。重復4-6組[6]。
4.3頸部瑜伽練功操
(1) 站姿或坐姿,沉肩。頸部前后左右彎曲運動和仰頭寫字(對稱型字體為宜),動作緩慢、保持頸椎伸展。彎曲時呼氣,回正時吸氣。重復3-5組。
(2) 站姿或坐姿,在頸椎運動時給以適宜外界阻力構成拮抗頸椎運動。比如脖子左彎曲的過程中,用左手托住左邊臉頰并施加一定的力度,再緩慢讓頭部靠近左肩,復位。然后向右側完成同樣動作。彎曲時呼氣,回正時吸氣。重復3-5組。
(3) 站姿或坐姿,將兩手背后交叉置于肩胛下面,并伸展兩肩保持手臂、肩關節不動。做頸部的前后左右彎曲運動,同時頸部伴有不同角度扭轉,期間也可采用讓眼睛隨著扭轉進行不同角度的注視。彎曲時呼氣,回正時吸氣。重復3-5組[7]。
4.4運動療法的注意事項
運動療法的過程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隨后以自主性功能活動鍛煉為主要方式。運動中應該始終保持頸部的放松狀態,并且注意動作的準確性和緩慢性,防止動作過度引起頭暈、頭痛等不良癥狀。另外依據年齡、體質及病情的不同,應當選擇相應的運動方法和運動量。同時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也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勿操之過急,切記粗暴、強硬的被動活動和不利于損傷修復的運動形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8]。治療需要長期過程,所以運動需持之以恒,嚴格按照運動處方執行并且做到量力而行。練習后進行自我保健按摩,促進恢復。運動治療的同時應與針灸、按摩等治療方式結合,從而促進頸椎的保健與康復。
5總結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應運而生。這是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一大因素。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人群所表現出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更加明顯,校園中的“低頭一族”已屢見不鮮。因而要加強高校健康意識的宣傳,引導大學生適度使用電子產品,關注自身體質健康,大力普及“運動療法”的知識和倡導“運動是良藥”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湯珊珊,林梅.青少年頸椎病的常見病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外醫療, 2010,29(27):131.
[2]王剛, 翁長水, 王軍.握力檢查在神經根型頸椎病中療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7,22(3):256-257.
[3]張金龍.大學生頸椎病120例X線征象分析[J].河北醫學, 2007,(13).
[4]趙忠民.頸型頸椎病的癥狀與軟組織的變化研究[D].中國中醫科學院, 2011:12.
[5]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2010版[A].見:中國康復醫學會.北京:2010:3.
[6]哈達瑜伽對大學生頸椎患者生理弧度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10).
[7]呂曉宇,陳耀平.牽引下推拿法并頸椎保健操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頸腰痛雜志,2007, 28(3): 242-243.
[8]黃蓓, 呂小芳, 李鶴. 手法治療配合頸椎9步保健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2,34(7):71-72.
第一作者簡介:林金艷(1989-),女,河南開封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7-0121-2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7.049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its Exercise Therapy
Lin Jinyan,Yang Junying
Abstract:Cervical spondylosis is a clinical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which usually occurs in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change of lifestyle in recent years, students, especially university students, rely on electronic products seriously. Bow bend for a long time has caused a bad injury to cervical spine. To prev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college student, provide health-building instruction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cervical spondylosis is conducted, which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on the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exercise prescriptio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Hena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