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林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
黨風廉政建設的機制探析
劉玉林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摘要:黨風廉政建設要靠思想,更要靠法制,建立健全廉政機制是反腐的根本途徑。只有在政治領域改革權力分配機制,經濟領域完善遵紀守法的市場主體有效機制,文化領域建立自覺固本的教育機制,在社會領域建立廣泛的監督機制,用制度的導彈摧毀腐敗之墻,才能從源頭上懲治和遏制腐敗的滋生,建立健全廉政建設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黨風建設;廉政建設;腐敗
黨風建設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反腐的成功經驗,將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將監控機制、懲治機制和防范機制結合好,形成科學嚴謹、行之有效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促進廉政建設的必經之路,對現階段反腐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對促進科學發展,實現五位一體總布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鮮明的時代意義。
(一)廉政建設機制的健全在加強黨風建設中起著保證作用。
對黨員干部的作風要求,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明確具體規定,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從黨和國家的高度,提出要深化改革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央出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形成全國反腐的高壓態勢。總體而言,這些明確規定在一定程度上的得到了貫徹落實,但同時應該看到,在某些地方存在反腐雷聲大雨點小,虛張聲勢的現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嚴重阻礙了黨風廉政建設的進程。因此,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機制具有至關重要作用。首先,機制體制具有明確的規范,對于不得為某種行為的禁止性規范、必須為某種行為的命令性規范、和有權為某種行為的授權性規范的規范作用。其次,機制的形成促進制度的形成,把好的作風、好的經驗加以總結概括,形成共同遵守的機制體制并上升為制度,就能以法的形式來強制約束各級黨組織、黨員和領導干部,任何時候不正之風吹起,都會受到紀律的遏止。在新形勢下,反腐敗具有復雜性、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 ,如果僅僅著眼于案件的查處和單純強調思想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通過從制度上構建遏制腐敗蔓延的堤防,根除腐敗的根基,堅持不懈糾正“四風”,真正抓好黨風廉政建設。
(二)有利于形成用制度說話的法治社會。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各項應然和實然層面的建設逐漸完善。但是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土壤和條件還存在,反腐敗工程的深度和難度日漸加深,而懲治和防止腐敗的機制并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因此建立和健全廉政建設的科學機制,進一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形成一套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同時將腐敗扼制在制度的搖籃里,是從源頭上懲治腐敗的重要保障,也是建立健全法治社會,實現依法治國的必經之路,極大地豐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黨風建設的經驗,堅定我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進一步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調整。
(一)政治領域:建立健全合理配置權力的有效機制。
英國學者有句名言:“ 權力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地導致腐敗。”執政黨如果長期缺乏合理的權力配置機制,當權力集中在少數人的手里,它所代表和表達的不再是群眾的利益,便肆虐地掠取公共資源,中飽私囊,打著為人名服務的旗號損害著群眾的利益。2013年薄熙來案件在中國反腐歷史上掀起一陣風波,一個政府官員從負責縣、市到省,部的領導工作,濫用職權,利用職權為他人牟利。此案的典型在于利用官員的職權貪污受賄,可見腐敗的實質是權力的濫用。
因此,應該建立健全比較科學的合理的權力分配機制,以制度的籠子來束縛權力。第一,必須嚴格規范省市黨委政府權力,改變過去某些地方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一把手權力過分集中的領導管理機制和權力運行機制,實行“集體領導,民主決議,正職監管,副職分管”的領導體制和權力運行機制,[1]確保分化一把手的過于集中的權力,各個級別,各個部門各司其職,相互監督制約,使一把手不直接管理人事物,從源頭限制一把手貪污腐敗的機會;第二,改革行政批審機制,收縮計劃經濟時期政府在經濟運行中延伸過長的手臂,進一步下放權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政府對市場經濟的不必要的干預,降低政府與市場的人力物力財力的資源消耗;第三,明確責任主體,加強黨委反腐敗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發揮黨內監督作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給出的思路是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為制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度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二)經濟領域:完善遵紀守法的市場主體有效機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哲學原理同樣存在于腐敗現象當中。一定的腐敗總是與特定的經濟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時期,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處于更為敏感的狀態。國家和政府通過對微觀經濟的干預,局部人為地調整了市場競爭,造成的壟斷和利益促使工商界的競相追逐,給權力尋租帶來了天然的機會[2],最終導致腐敗在經濟領域的滋生和蔓延。
從市場經濟體制入手防治和遏制腐敗,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解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理清政府與市場的行為邊界,由市場主體充當“運動員”,政府主要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凡是市場機制可以正常運行的領域,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的干預,減少地方政府插手工程,插手企業,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現象。第二,建立現代公布政策,政府在優化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各項決策實行民主決議,公布市政規劃與目標,公布各項財政決策,使政府工作實現公開透明,以利于人民群眾的監督,從源頭上防止最大的腐敗——政治工程、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抑制經濟領域的權錢交易。第三,綜合運用教育、宣傳、榜樣示范,法律制度,經濟手段,行政處罰等多種方式來引導市場主體樹立正確的經營意識。
(三)文化領域:形成崇廉鄙貪的固本有效機制。
第一,黨風廉政建設首先要對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進行思想教育,打好打正扎實的思想地基。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
系學習教育,定期開展廉政教育和政德教育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崇尚廉政和鄙視貪污的內在固本觀念,增強領導干部的黨的意識、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始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3]
第二,黨風廉政建設不僅要對黨員干部進行教育,更要密切聯系廣大人民群眾,共同鏟除滋生腐敗的文化土壤。建設廉政文化,關鍵要在全社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旗幟,重點打擊貪污受賄、權錢交易的不法行為,堅決杜絕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腐朽思想的產生,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精神,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營造良好的反腐倡廉的氛圍,打一場全民的先進思想文化戰勝腐朽思想文化的戰爭。
第三,建立健全崇廉鄙貪的獎懲機制。對于為人民服務,干實事,做好事,擔好責的領導干部以及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賞,使其廉潔的作風得到社會的認可,人民的尊敬和組織的信任;對于尚沒有形成崇廉鄙貪內在意識的腐敗分子,各級黨委、紀委加大審查力度,嚴格查處違反政治紀律行為,堅持抓早抓小,早發現早處置,嚴厲懲治腐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有案必查、有腐必懲[4]。要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針對腐敗文化的消極效應,健全和完善輿論導向機制、環境氛圍營造機制和激勵機制,構建充分體現廉政文化要求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5]。
(四)社會領域:建立健全群眾參與的監督有效機制。
廉政建設,不是黨委、紀委、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相信和依靠群眾,應當貫穿于全過程。因此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構建“自下而上”具有中國特色黨風廉政建設的監督機制。
第一,在“自上而下”的監督機制發揮作用的同時發揮“自下而上”的監督機制,要努力拓寬群眾參與反腐倡廉建設的渠道與平臺,加強社會各階層各部門對人民群眾舉報的重視;建立保護機制,解決群眾參與黨風廉政建設的后顧之憂,使廣大群眾勇于舉報,敢于揭發,不畏強權勢力。
第二,加強民主黨派對黨的作風建設的監督。各民主黨派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兄弟黨,與黨保持親密合作的關系,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有責任有義務對黨的不正之風加以批評指出。然而在監督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如監督渠道不暢、監督組織性不強,部分民主黨派成員怕越位、怕冒風險的心理,針對這些,要加強民主黨派與紀檢部門、新聞媒體等的合作,拓寬民主監督的形式和范圍;鼓勵民主黨派成員大膽行使自己的監督權,敢于說實話說心里話。
參考文獻:
[1]喬德福.《一把手特權現象困局及其破解路徑》[J].理論探討,2014 (2).
[2]何增科.《反腐新路:轉型期中國腐敗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第31、61頁.
[3]劉炳香.《干部作風也是核心競爭力》[J]人民論壇,2009(12).
[4]唐曉清、牟廣東.《腐敗的文化透視與廉政文化建設》,[J].學習論壇,2008(6):18.
[5]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的講話》[J].
[6]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M].北京: 黨建讀物出版社承制( 內部發行) ,2013: 92.
作者簡介:劉玉林(1990—),男,漢族,江西于都人,單位: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