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潔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黑堡鄉東陽邱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2450)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安曉潔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黑堡鄉東陽邱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主要包括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本文主要通過對當前幼兒教育的實踐與認識,結合其理論,提出了當今幼兒教學應當回歸生活。在幼兒教育的實際教學中,使幼兒能更加快樂、健康、積極向上地發展,生活教育賦予生活以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兒教育;理論指導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偉大的思想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主要是教育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針對如今的“洋化教育”和“傳統教育”的缺陷,并適當吸取其他經典理論提出來的具有現實意義的理論,對我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有借鑒意義。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使幼兒的上學年齡越來越提前。然而,我們往往只讓學生盡量多的吸取書本上的知識,忽視了他們自身的需求。現在很多幼兒教學班把孩子們關在園內玩耍,基本與外界隔離開,導致他們從小對社會的認知缺陷,對他們的成長不利。正因如此,我們要讓幼兒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讓教育內容來源于生活,教育環境融入生活。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
“以生活來教育,給生活以教育”可以概括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從生活與教育的作用上來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教育;從關系上來說,教育由生活決定。就此思想出發,陶行知提出了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論,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下面我就這三大原理簡單論述。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擁有、所管理、所必須的,生活教育也是此理論的核心。生活是一直在變化的,而教育的本質在于生活,所以教育也在變化,生活即教育也由此而來。
首先,生活與教育是同時存在的,兩者不能分割,生活本身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教育。其次,生活與教育的內容相同,有什么樣的生活也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育的內容隨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再次,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必須圍繞生活來發展、進行,化解人們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滿足其需求。最后,教育具有反作用的能動性,教育能改變生活的方向。
(二)社會即學校。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那么現實生活中教育無處不在,也即社會即學校”。因此,“社會即學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部分。
“社會即學校”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把社會場所作為教育的地方,使教育從封閉的環境中解放出來,實現學校與社會融合、教育和生活結合,讓幼兒與社會更加接近。其二,學校本身作為社會精英的培育基地,使學校和社會更加接近,讓幼兒從學校出來沒有明顯的不適感。這樣的想法可以擴大教育的范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思維,使其能夠適應和改造社會。
(三)教學做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論,其內涵是教育的方法以學習的方法為基礎,學習的方法以做的方法為基礎,讓教、學、做彼此關聯,融匯貫通,做也是教與學的中心。此理論也體現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聯,以“做”為目的,“學”為過程,“教”為方法,能更好地讓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做合一”也能使學生更快的掌握使用技能,也能讓“生活即教育”和“社會即學校”有效地實施。
生活和教育的關系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對當前的幼兒教育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幼兒教育的內容更“生活”。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陶行知在生活理論中強調:“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緊隨生活,生活中的事例都是教育的素材。但是,當今的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內容的空洞、教育方式的乏味,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書本內,把教育與生活分開,忽視了兒童的實際需求。為此怎樣從實際生活中融入幼兒教育,讓幼兒在教學中了解和感受真正的生活,這才是幼兒教育要達到的目的。
首先,幼兒教育的內容要接近生活,這些教育內容是幼兒的發展基礎,生活經驗作為教育內容也能幫助幼兒更好地觀察生活,從中獲取更多知識。其次,只要是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我們都應及時的把這些素材納入教材中,讓幼兒從中能激發心中的渴望。最后,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真實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成長。
(二)幼兒教育的環境更“生活”。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應該在現實生活中,讓全社會作為教育的環境。由此看來,要讓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加強,讓課堂延伸到校外,讓學生主動去了解社會,豐富他們的認知。
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老師們習慣把現實關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用死板的圖片、聲音教孩子們讀書寫字。這樣的教育從長遠的效果來看顯然是弊大于利的,我們要將孩子們的教育環境延伸到大自然,擴大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們充分與社會接觸,盡可能的表現自己,促進他們的觀察技能和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園應為孩子們提供健康、豐富的園內生活和環境,來滿足他們各方面的需求,幼兒的教育要立足于生活,更要回歸大自然。為此,利用幼兒周圍的環境,及時陶先生的教育理論的體現,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木標。
(三)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幼兒的學習主要是以直接看到的、聽到的為主,我們要盡量讓他們自己動手來觀察、思考問題,從而發現和解決問題,為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行合一,讓幼兒置身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動手學習,才能更好地運用和吸取知識。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不僅在于學校教學,家庭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兩者的結合,使教育得到生活的意義。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多應該向前輩學習,多積累教學經驗,能正真地把生活與教育相結合。在幼兒教育如雨后春筍般發展的時代,我們仍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實踐,將幼兒教育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志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3:43-45.
[2]袁紅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我國成人教育的啟示[J].當代繼續教育,2014,06:40-42.
[3]吳夢昕.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1:253.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