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晨心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趙各莊鎮澎耳灣完全小學,河北 廊坊 065800)
?
聯系生活進行數學教學有感
常晨心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趙各莊鎮澎耳灣完全小學,河北 廊坊 065800)
摘要: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回歸生活,真正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生活素材;活躍課堂;回歸生活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回歸生活,真正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總結出幾種有效的方法。
數學知識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而生活之中又是充滿著數學知識。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數學知識的教學里面,我們要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數學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在現實的生活世界之中去尋找一些數學的題材,讓數學知識的教學能夠更加的去貼近生活,讓學生們自己能夠在生活之中能夠更好的看到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們可以在新課的教學前夕,有目的的去多安排些學生們觀察或者是去搜集一些生活里面和新課題有關系的素材,來促使學生們提前的感受到和體會到數學知識是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讓他們知道數學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我們的生活里面到處是數學知識的影子。如《鐘面的認識》《認識圖形》等就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地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了解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材中設計的許多案例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模擬一些日常生活環境,讓學生去運用數學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從學生熟知的故事中找數學實例,在學生日常生活這個大環境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具有價值的生活素材。如:孩子每天要穿衣服,衣服上扣子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活動的具體時間,買東西用到的計算等。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發現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學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學到校需多少時間,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多少錢。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如在學習重量單位時,學生們對物體的重量缺乏了解,不明白到底1克、1千克有多重,不能準確指出物體的重量。教師可以選橡皮、1升瓶裝礦泉水、盒裝牛奶等幾樣物品作為教具。首先,拿一塊小橡皮說,這僅有10克,又用小刀平均分成時分,其中一小塊重1克,讓學生拿在手中,學生們才發現原來1克的東西這么輕,接著拿出200克的牛奶,讓學生掂掂重量,又拿出1升裝的水來,告訴他們1千克的重量,并指出等于1000克。學生對克、千克有了具體認識后,就設計“你的體重大約是4( )、一個雞蛋大約重60()、一只鉛筆約重( )克、數學書大約重( )克”之類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在生活細心觀察、積累經驗的重要性和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在教學時,教師可適當設置一些靈活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探索數學規律,學會數學思考。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新課標強調讓學生“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等。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設計學生熟悉的現實問題,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讓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并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這樣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例如:在教學《相交與垂直》時,我讓學生在認識了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以后,設計了一道題目“山腳下建了一座房子,現在要修一條水泥路與公路連接,如果你是設計師怎樣設計才最科學,為什么?”讓學生解決,這樣學生就可以馬上學以致用了,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既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又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實踐證明,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教師要積極地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利用生活資源,讓同學們能夠深刻的去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可以通過設置一些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們積極的其參與,通過模擬生活去深刻的感知數學知識,從而讓數學的學習更加的趣味化、生活化。這樣一來,學生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學以致用,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
[2]周亞美.有效:追求有效的數學生活化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32)。
[3]郭衛潔.淺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4(04)。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