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敏 羅軍委 耿燁 鐘建偉
(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22)
對于濤教授《體育哲學研究》簡析①
胡欣敏 羅軍委 耿燁 鐘建偉
(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南昌 330022)
體育哲學作為體育學一門新興的理論型學科,其本身發展歷史較短,但已具有相當成熟的學科理論基礎及研究成果。于濤教授基于體育哲學在中國發展較晚,目前國內學者對體育哲學的學科性質、體育概念、體育起源、體育原理等學科關系認識上還未統一,撰寫了《體育哲學研究》一書。拜讀了于濤教授著作—《體育哲學研究》(以下簡稱于著),從中領略到了于教授淵博的學識,精湛的寫作水平;該書以視角獨特、邏輯性強;有理有據地詳盡了體育哲學本體論、研究的內容、發展歷史、體育的價值、倫理道德問題、體育與健康等等。該文就結合于濤教授的《體育哲學研究》著作簡單闡述個人觀點。
體育 體育哲學 本體 倫理 價值
于濤教授[1]認為:體育哲學是對身體活動中的人與世界關系進行反思的學科,它以一般哲學原理為指導,為體育實踐和體育具體學科為基礎,從宏觀上研究體育基本問題和矛盾關系,揭示體育的深層次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體育哲學研究領域是體育的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觀和邏輯學。關于體育本體論的問題可以理解為體育最初是什么或是由什么而生,體育本體論的問題涉及到體育的定義、體育的本質、競技運動的本質等,在體育本體論的問題上向來是大家爭論的焦點,如,體育的定義、競技本質游戲論與競技本質技藝論的爭辯。筆者比較贊同于濤先生關于體育哲學的理解及其定義,體育哲學是哲學知識在體育領域中的運用及體育現象體育活動等從哲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體育哲學是以哲學為母學科,運用哲學認識論、辯證法等哲學知識移植、滲透、聚焦在體育學科來研究體育的本源、體育現象、體育問題、體育倫理道德、體育與美學及體育價值等。
體育哲學必然研究的是體育領域問題,但什么是體育?體育應該如何定義?至今尚未有說服力較強的觀點,筆者認為這不是一般人無法定義的,就連周愛光這般體育大亨(周愛光曾明確表示他本人無法定義體育)也很難給體育下一個合理的定義。關于體育的定義體育學術界爭論不休,理論上一切由人創造出的客觀存在被賦面世之時當有其具體定義,但具體的體育項目早已在兩千多年之前就出現了,至今尚未被定義,迫切給體育下定義的學者也許正是因為體育定義空白之日太過長久,以至于大家竭力去試圖定義體育,畢竟體育定義研究作為體育本體論問題,在體育學術研究中意義重大。但體育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體育是各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體育的歷史性決定簡單的幾句話很難概全體育所蘊含的豐富內容。此外,體育定義的困境還在于體育始終與運動掛鉤,而運動又是萬事萬物時時刻刻所處的一種根本狀態,萬物運動的絕對性也就成為了反駁關于體育定義的強有力證詞,且這一證詞可以推翻任何關于體育概念的定義。但是很多學者還是嘗試著給體育下定義,力尋體育本質,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的同時體育概念的定義成為了一種尋找虛無上位概念的癥結。在此筆者認為沒必要給體育以具體定義,體育概念至今未被定義,但關于體育的研究仍然碩果累累,亦或者說把體育與運動割裂開來談體育,片面的體育定義認為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以促進身體與心理健康發展為目的,或以更高層次的追求為目的的身體活動都是徒勞的。運動的量或幅度達到某種量化的程度運動才能稱為體育,是需要大家竭力思考的,因為現有一些被稱為體育項目的活動并不需要什么運動量,肢體運動被淡化了,如,F1賽事和下棋,盲目地將體育與運動混合來定義體育概念也會陷入永無休止的自相矛盾中。
《于著》通過分析對比赫伊津哈、凱洛易、威斯、休茨、邁耶的游戲理論觀點,從剖析其理論觀點中的缺陷、取其精華后認為自由性、娛樂性、時空分離性、秩序性是游戲的共相,自由性支配著其他屬性。認為體育就是一種游戲,“游戲性體育”是自由的、有創造力的、愉快的人類活動,它通過運動員遵守這些規則而與日常生活有所區別,它既有目標定位,也有非功利的特征。“游戲性體育”是人類生活中獨一無二的體驗,它源自日常生活又超越真實的現實世界。很多哲學家都認同游戲是沒有規則的,因為在進行游戲時,參與者是以一種自由的愉悅的狀態在發自內心的快樂著,這與使人痛苦勞動中所必須的規則相對立,就不能稱為規則了。體育是一種游戲,但筆者比較認同游戲都是有規則的,沒有規則游戲無法進行下去,任何游戲都是如此,當然“游戲性”體育也不例外。當今任何體育項目也都是在相應規則下展開的,規則并不意味著禁錮,自由也并不意味著快樂。不是所有的勞動都是痛苦的,一部分腦力勞動者或體力勞動者在勞動時是為其興趣愛好而勞動,這與一般意義上的勞動是相對立的,這部分自由的勞動者是在自由自在下選擇自己興趣并從中體驗快樂,并不能因為他們創造了價值就是與自由對立了。勞動改造了這個世界,創造了世界上除自然物質外的新物質,為人的生活生產提供便捷,更深層次上來講,人正是因為勞動才得以生存和發展。原始社會正是因為勞動的原因才得以適應大自然,在勞動過程中人的速度、力量等基本身體素質才得以不斷地提高,保證可以捕獲到獵物、采摘到水果等基本生存所需。在形體發展完善之時,由生活內外而創造的文化活動就愈加豐富,由此促使了人在為基本生活之外對多方式娛樂追求,這些活動也為體育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先決條件,沒有這些生存之外的活動很難說會有體育的產生。勞動生活之外的活動衍生了最初的體育,也許勞動是體育起源的根本性原因,因為勞動創造了一切,于濤教授認為體育源于游戲,是因為游戲是體育最直接動力所在。折衷來講體育源于游戲或源于勞動的說法都是合理的,只是層次不同的問題罷了。勞動、游戲、體育三者直接有著復雜的因果聯系,在研究體育的同時不應把勞動、游戲對立開來。
體育是人的體育,其他動物不會進行體育,因為動物們的肢體活動完全只是單純的為了生存需要和種族繁衍,離開了人談體育是沒有意義的,體育只有是人的活動,也只能是為人的需要而發展為主。體育都是身體參與的活動,人是身體與精神的或說是靈魂與肉體的統一體,這就必然談論身心觀。于著認為涉及到身心觀問題就需要談及西方哲學史,因為西方哲學史其實是一部靈魂壓制肉體,理性壓迫感性的歷史。著名哲學家笛卡爾經典的身心二元論與當時基督教教會貶低身體的觀點一致,即身心是分離,靈魂是高尚的,肉體是的低俗,身心二元論的觀點壓制了人身體的發展,這也就阻礙了體育的發展。反之,身心一元論主張身與心是統一的,精神和肉體是不可分割的。人的需要是維系人生存發展的內在動力,生理、安全、愛、尊重及自我表現是人需要的五大類,層次逐級高上,人的一種需求被滿足時就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在不斷地需求與滿足與不被滿足過程中人類不斷地進步發展。由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宗教改革所倡導的是肯定人的價值,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解脫出來,這些人性的思想對體育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對身體的肯定很難想象當今社會體育發展的態勢,反觀中國歷史長久被禁欲主義思想所禁錮,這也導致了原本應起源我國的體育項目被抹殺在萌芽期。體育的唯人性決定了體育的為人性,即體育作為一種人類有目的、有意識的客觀實在,必然是為了人的發展需要而不斷完善的。
體育具有為人性,體育是為了人的什么?這就體育的價值問題了。一般的體育價值因個性參與體育的動機而異。在現代社會里多數人參與體育的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也不是所有的參與者都能達到體育活動初始的動機。馬衛平[3]認為:體育的“為人性”即體育是為人的身心發展服務的。這種服務有人內在的向往,也有人本能的自然追求;既有體育的本質屬性,也有體育的其他屬性和功能。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自然、社會、精神三位一體。其表現為:為了人的健康、為了人的健美、為了人的健全、為了人的需要等。那是否可以理解體育的為人性偏離了這些目標就不能稱之為體育了呢?果真如此,那學術界普遍認同的古羅馬角斗活動從屬體育范疇的觀點就與體育的為人性相悖了,筆者贊同姚曉丹、羅軍委[4]立足于“游戲性體育”、體育的“唯人性、為人性”為論據從古羅馬角斗活的歷史及三大類型論證其非體育,角斗活動作為一種殺人殺獸的娛樂活動與體育為人性的這一屬性是完全相悖的。體育的為人性問題值得做深入研究,限于個人能力問題,在此不作深究。
倫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體育倫理也是如此。于著從運動員精神、欺騙與運動員精神、公平競爭的道德準則、公平規則與競爭規則、公平競爭的道德目標、對犯規的道德批判、尊重比賽的道德審視、科技帶給體育的負面影響、禁用違禁藥物的倫理學依據、體育與道德教育闡述了關于體育倫理問題。的確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當代中國社會里,道德問題被邊緣化了,至少一部分人是把道德忽視了,一個個關于道德淪喪的社會事件令大家瞠目結舌。當然在我國競技體育領域產生的一系列體育社會問題,如,假球、黑哨、體育官員貪污腐敗等問題已成為阻礙我國競技體育事業乃至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究其根本就在于競技體育從業者體育倫理道德的缺失,加強競技體育從業者的體育倫理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關于當代中國競技體育精神文化的研究有待加強。此外,于著認為在比賽的過程中使用一些欺騙性動作,這些欺騙性動作時有利于該項目水平的提高,則不能視為這種欺騙性的動作行為時不道德的,筆者比較認同。在懸殊比賽中,已經勝利握于手中的一方有意擴大差距被視為是不道德的,迪克森AB理論的主張,而且被很多人所認可。已經可以肯定勝利了的一方還在擴大差距,筆者并不認為這是不道德的。筆者更認為這樣的比賽可以使輸掉比賽的一方獲取一定的教訓,在教訓中學會更多的東西,并以此為動力鍛煉,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競技比賽具有結果的不確定性,如,2004年NBA馬刺客場挑戰火箭的比賽中,比賽最后35中馬刺領先十多分,多數人認為此戰馬刺已經勝利了,最后的事情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麥迪35秒13分奇跡般的絕殺了馬刺。2008年NBA總決賽第4場凱爾特人在洛杉磯湖人隊主場完成了24分的驚天大逆轉,就單單在NBA這樣的列子不勝枚舉,在其他體育項目比賽中也是如此。在一些被認為沒有懸念的比賽中,落后的一方應努力去爭取,去創造奇跡,創造新的歷史。
哲學是一門極具思辯的社會人文學科,自然體育哲學研究領域的眾多問題值得大家思考、論辯,對體育哲學的研究應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以上是部分個人對體育哲學領域部分問題的看法,也許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教。
[1]于濤.體育哲學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1-30,45-71,191.
[2]馬衛平.體育與人——一種體育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32-136.
[3]姚曉丹,羅軍委.從古羅馬角斗活動中論證其非體育[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2):210-211.
G80
A
2095-2813(2016)05(b)-014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4.147
①胡欣敏(1992—),女,漢,江西撫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