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雪梅(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
奧爾森的強化市場型政府理論評析——讀《權力與繁榮》
穆雪梅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權力如何與繁榮相關的問題。同樣是市場經濟國家,為什么有些經濟繁榮而另一些卻遭受貧困?為什么壞政府崩潰以后不會出現經濟繁榮呢?這是曼瑟·奧爾森教授終生在探尋的問題,他認為,決定國家貧富的關鍵問題不在于市場,而是在于什么因素使得市場在不同的國家發揮著差異巨大的作用。對于這個問題,奧爾森在其遺著《權力與繁榮》中進行了精彩的解答。闡述了關于政治體制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獨特的見解:強化市場型的且不具有掠奪行為的持久的民主政府才會促進經濟的長期發展。
關鍵詞:奧爾森;權力與繁榮;強化市場型政府
(一)權力的邏輯。奧爾森首先注意到了權力問題。權力是由人執行的,而人總是在混合的動機下行事的,所以,權力可用來干好事,也可用來干壞事。某位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個人或擁有相當凝聚力和紀律的組織,如果能夠獲得特定社會總產出增長額中相當大的部分,同時會因社會產出的減少而遭受極大的損失,則他們在此社會中便擁有了共容利益。共容利益給所涉及到的人以刺激,誘使他們關心全社會的長期穩定增長。共容利益的代表者是政府,不僅是力求獲得社會產出品的更大份額,而且還要擴大該社會的總產出。與之相對的是擁有“狹隘利益" 的個人或組織,由于它們只能享有或喪失社會產出增減量中微不足道的部分,所以它們對增加社會總產出毫無動力,僅熱衷于在再分配中尋求更大份額的社會產出,甚至不惜損害社會福利。當權力只能感受到自身的“狹隘利益”時,他就會置社會利益于不顧;而當權力感受到本身與社會的“共容利益”時,他的行為就完全不一樣了:他不會竭澤而漁,相反,他還會為所占領地提供保護,甚至提供其他公共物品。國家、政府或統治者之所以提供國防、社會經濟秩序乃至環境保護等集體利益,是基于分配上的動機,謀求不能通過純粹個人行動來增進的那一部分利益,并以此獲取長期內的稅收。這是一種“選擇性激勵”,正是基于利益的刺激,“國家”這種集體物品才得以提供”。按照這樣的邏輯,在共容利益下,即使是在早期的封建君主專制國家,統治者也會盡可能的保護個人權利。
(二)強化市場型政府。但是,如果引入時間的維度,但由于專制統治者難免目光短淺,喜歡殺雞取卵。而且,專制統治總會面臨時間的問題,即繼承危機。所以,奧爾森對遵從民主、法治政府有某種偏愛,但是民主制若要自身需要穩定持久,且帶來穩定的契約或者財產權利,必須依賴于強有力的行政權力和法治。與此同時,它還受到約束,無法剝奪或者侵犯私人權利,奧爾森稱這樣的政府為“強化市場型政府”。因為,在奧爾森眼中,個人權利并非來源于自然賦予,而是國家政治制度設計的結果。如果沒有政府的保護,個人所擁有的就僅僅是資財,而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資產。但他又進一步強調指出并不是所有持久穩定的民主國家都能促進經濟增長,只有不具有掠奪行為的持久穩定的民主國家才能促進經濟增長,指出長時間很穩定的民主國家因為公民的理性無知,社會的很僵化,社會被狹隘特殊利益組織的游說控制,經濟通常出現嚴重的扭曲,經濟的增長非常緩慢。于是, 奧爾森得出能夠給市場帶來經濟繁榮的“強化市場型政府”所必需的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要求有可靠而界定清晰的個人權利。對所有的個人權利必須清晰明確地界定并使之具有安全性,契約能夠得到公正有效的執行。個人權利失去保障,在大量的對預期不確定的情況下,也就無法制定出個人計劃,以及去實現那此能夠帶來大量收益的長期復雜的交易。只有所有的經濟當事人—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有權公正有效地履行其選擇的合約時,市場經濟才能充分發揮其潛能。
第二個條件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強取豪奪。必須根除政府的在何形式的掠奪行為,這一點即包括專制體制下對個人財產的掠奪,也包括民主體制下分利集團對社會則富的攫取。
奧爾森堅信,只要滿足了這兩個條件,社會是可以走向繁榮的,這是奧爾森在本書中得出的重要結論。
奧爾森的強化市場型政府理論理論是富于創造性和解釋力的。這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民主法治不完善、所有權結構尚未形成的社會來說,無論從學術意義上,還是從實踐意義上來說上,都可以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穩定的民主政治。奧爾森指出“民主政治要有了強大的行政權力和法律,便可以和契約與財產權利建立穩定的聯系,從而獲得長期的繁榮”。這給我們的啟示一方面是,要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政治民主化是必然的歷史性選擇。我國的民主化不僅要包括奧爾森所強調的對個人經濟權利的保障,還要包括對個人政治權利的保障,“以權利制約權利”。防止政府因自身狹隘利益利用手中的權力對人民進行掠奪。在中國的各級官員中,普遍有為了迅速增加財政收入而不顧質量、不顧環境破壞的經濟項目出現,廉價勞動力也被肆意地非人道地剝削……這些行為的背后,是官員對社會財富肆意掠奪的狹隘利益動機。克服這一現象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主化。而民主的實質就是對政府權力的約束防止政府的狹隘利益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民主化并不是就意味著西方化的多黨制、全民普選。奧爾森實際上也指出強大的行政權力是穩定的民主統治的基礎。強化市場型政府。我國政府應在共容利益的引導下保護,刺激和推動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排除政治對經濟的消極干預。施行清晰的激勵生產措施,避免任何形式的掠奪。雖然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值得肯定,但是在金融市場。科技創新和市場效率方面仍然處于落后地位,這說明中國的公共機構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政府要為產權的運行提供一個公正、安全的制度環境,同時提供產權運作的清晰的規范。避免來自政府本身或者分利集團的任何形式的掠奪。因為產權能否有效運作,關鍵之一就是看能否建立健全的產權運作規范也就是有沒有完善的“游戲規則”。政府應該成為市場經濟中個人權利的強有力的靠山。
參考文獻:
[1][美]曼瑟·奧爾森,著.權力與繁榮[M].蘇長和,嵇飛,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7.
[2]張立國.分利性與國家興衰——奧爾森的集團政治功能理論述評[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1).
作者簡介:穆雪梅(1990-),女,漢族,山東省壽光市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外政治制度專業。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