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
山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研究
王琳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創新創業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創新創業不斷地被不同國家提及推崇。創新是國家的靈魂,創業是經濟進步的基礎,當代大學生又是祖國的接班人,在大學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山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機制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創新創業;大學生教育;培養機制
近年來,國家對大學生創業高度重視。十八大報告指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依賴于創新創業活動,提出要“鼓勵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支持青年創業”。在這個知識、信息和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中,更需要以創新為動力為國家不斷提供新鮮的血液,創新創業教育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是國家發展戰略在教育領域中的新成果。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創新創業教育目前還處在認識與實踐的起步階段,雖然它得到了體制的反復確認,但在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梳理相關文獻對山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高校對創新創業的理念認識表面化。據調查得知,大部分山西省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都是課外活動、選修課、大賽講座、或是創業政策指導等等形式的業余教育活動,大都是形式教育,缺少實質性的教育教學內容,大都在象征性的完成創新創業教育的任務,這表明,高校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不重視,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認知上存在方向嚴重偏離,將創新創業教育主觀地認為是一種步現實的活動。高校缺乏對學生們性格特點和人生目標的關注,不了解學生的創業意識、動機、觀念等都是由教育激發和引導的。多數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湊學分、走過場的一種形式教育,很多創新創業活動也只是針對少數的學生進行,高校普遍認為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并不能證明學校的水平,不會給學校帶來額外的收益,不會過多投入。
(二)創新創業的實踐性差。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對實踐性形式有著高要求的教育活動,然而目前山西省高校在創新創業的實踐性教育方面的投入普遍不理想,很多高校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是一項耗時耗力、又存在危險性的行為,為了節約成本也為了保證學生安全這一思想,并未過多的進行創新創業的實踐性活動。即便是有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如創新創業大賽等,也是校企合作進行的商業性的比賽,以創新創業的名義讓學生幫忙推銷公司的商品,很多學生聽說創新創業的比賽,抱著興奮的心情去參加,最后卻發現是幫著賣產品,反應過來后興趣降低,這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性差,是大多山西高校的普遍通病。
(三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從教育教學體系的角度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新興學科,尚未清晰地被認定為是高等教育學科,對學科的建設還在摸索階段,并且由于創新創業教育是包含于經濟學、社會學、企業管理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特殊學科,地位定位模糊,暫時還沒準確的專業定位。部分山西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普遍照搬名校成功的經驗和方法,卻以傳統灌輸式思想教育為主,缺乏對學生們創新創業價值的引領,導致創新創業教育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動機和興趣。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零散、簡單、基本上與學科專業教育脫節、分離,嚴重缺乏作為一門學科的系統性和嚴謹性,并且沒有專門針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考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科教育相分離,無法與教育教學體系結合。
(四)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創新創業是知識信息時代新興起的一種思想理念,專門進行這門學科教育研究的學者較少,系統的學術成果也少,對這方面教師的培訓也不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水平整體不高,師資隊伍不專業。很多教師自己并沒有過創新創業的經歷,只能照本宣科,對于很多現實出現的問題并不能很好的解決,從而對學生的說服力也比較低。通過調查發現山西省創新創業教育資金不足、教學設施等教學資源醫乏與落后也是導致創新創業教育不能有效開展的原因之一。
新經濟時代下,國家需要大量的創新創業人才,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刻不容緩,針對山西省創新創業教育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一)高校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創新創業教育要落于實踐需要高校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高校鼓勵大學生創業,并給予資金支持對大學生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山西省各高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對有想法的、可行的項目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并提供技術指導,能幫助大學生創業建立更強的自信心。另外還可考慮把創業引入學分制內,對創業成功的給予學分獎勵,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山西省高校可以借鑒成功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做法,但不是照搬過來,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適合自己學校教育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課上模擬教學,課下實戰發現問題,并總結經驗教訓,加深對創新創業的理解。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創業辯論賽、PPT展示比賽、校園競賽等等形式,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讓更多大學生不再覺得創業只是虛幻,而是自己觸手可及。
(三)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建設。課程與教學是人才培養最基礎、最關鍵的環節。完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是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山西省政府應積極鼓勵高校挖掘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創業資源,推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鼓勵高校開設了就業創業指導課程。
(四)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各高校可以建立創新師資團隊,并給予從事創新創業研究的教師給予專項支持,可以把教師帶領學生創新創業折算成教師績效考核標準,遴選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同時,建立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建設制度,擬聘請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創新創業課授課教師或指導教師。
作者簡介:王琳(1990-),女,在校生,工商管理碩士,單位:山西財經大學,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