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重慶 400700)
對軟式壘球傳接球教學中常見問題的探析①
姚瑤
(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重慶 400700)
原為推廣棒壘球而設計的軟式壘球,是中國壘球協會將器材進行安全改進后,在青少年中推廣的一項體育運動。傳接球是軟式壘球最基本的技術動作,傳球的準確性和接球的穩定性,是壘球比賽必不可少而且是最根本的保證。將軟式壘球引入課堂也是該院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組成部分之一。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對教學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反思顯得尤其重要。
軟式壘球 傳接球 常見問題 分析改進
軟式壘球是一項新興的推廣項目,它與棒壘球相比較,其特點在于:(1)球是軟的(不用帶護具和手套),擊球棒也是軟的,極具安全性;比賽規則簡化、場地條件要求低、可參與人數多,非常適合在校園內開展。(2)集“快跑、擊打、投準”等活動于一體,它的競爭性和趣味性都可以和正規棒壘球相媲美。(3)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身體素質、開動腦筋,要求學生還必須具備機敏的反應能力、快速起動和制動能力。(4)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學生相互配合的團隊協作精神,是一項有益于青少年開展的體育項目。
傳接球是軟式壘球最基本的技術動作,傳球的準確性和接球的穩定性,是壘球比賽必不可少而且是最根本的保證。該文就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傳接球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促進陽光的體育運動更廣泛地引入校園。
1.1 關于肩上傳球的問題
完整的傳球方法,由“握球—準備姿勢—起動動作—發力動作—傳球后繼動作”等幾個環節構成,必須是有序而且連貫地完成。在軟式壘球的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準確傳球的意識,即必須傳球到位。不管是壘球比賽還是壘球的游戲活動,只有傳球到位,才利于完成下一個動作技術環節。這就要求必須要有較靈活的手指手腕對球的控制能力,即要做好三個“控制”:控制出球的角度、控制傳出球的快慢速度、控制出球的方向等。出球的角度,是傳出好球的前提條件;手指手腕的靈活性,決定了傳出球的運行方向和落點的位置效果。
在軟式壘球傳球教學中,正確的傳球方法和用力順序(以右手傳球為例),應是左肩側對傳球目標,兩腳分開自然站立;“發力”出球時,從“蹬地開始”,“轉髖—轉體—轉肩—屈肘(右手持球稍高于肩)”,一氣呵成。隨即右臂前擺,大臂、小臂、手腕、手指依次用力,在右肩上方將球傳出。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和糾正方法:(1)揮臂動作僵硬,球出手的時機不正確;(2)動作脫節,造成傳出球的效果不好或者根本傳不出球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可加強上肢關節的靈活性練習,如轉肩、拉肩、甩腕等;同時增強腿部力量的練習和上下肢配合的協調性練習。
1.2 關于接球的問題
“接球”的方式有:接平直球、地滾球和高飛球。從普及、推廣軟式壘球的角度出發,我們在課程教學中,主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接平直球和高飛球的動作方法。 要準確地接住對方的傳球,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充分的接球“準備”是前提;(2)對來球進行“觀察、預判”是關鍵;(3)正確的“接球手法”,是重點。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學生練習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和糾正方法:(1)判斷失誤而“漏球”;(2)手法錯誤而“掉球”。要糾正這些不正確動作,首先,加強手指靈活性訓練。反復練習雙手持球的自拋自接,重點體會手指“抓、握”的時機和方法;其次,兩人一球,近距離快速的互拋互接,在練習中訓練雙手對球的控制和短時間內、快速的動作反應。
2.1 基本步法
在教學中,傳球的手法與步法是傳接球的兩個基本要素,只有引導學生正確掌握步法技巧,才能確保傳接球動作的順利完成并達到最佳效果。現主要從“傳球”方面,對軟式壘球的步法移動的實效性,加以說明。
傳球步法,就是指完成“傳球”時的腳下移動動作。包括:原地側立步、側向墊步和側向交叉步。 原地側立步,是傳接球最基本步法,也是墊步和交叉步的基礎。教學重點在于,體會身體重心從蹬地腿到支撐腿的快速轉換,以及與“蹬地、轉體”之間“自然、順利、圓滑”的連接。通過反復多次練習,在基本掌握要領的前提下,再與“墊步、交叉步”結合,由簡至難,循序漸進地提高教學難度,使學生逐漸達到步法與傳球手法的協調配合。
2.2 傳球的“揮臂”和基本手法
傳球的“揮臂”,重點體現在以肩帶肘的揮臂“鞭打”動作;“基本手法”,則體現在手指手腕對出球角度和出球方向的控制。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必須清楚地了解完整的動作技術特點以及正確的“揮臂”動作順利和用力方法,具體體現在:(1)正確的持球方式和方法。即:用拇指、中指和無名指握住球,小指和食指自然張開扶住球,掌心空出不觸球。(2)球出手時,在轉肩、轉肘的帶動下,迅速“抖腕、撥指”,將球傳出。(3)要充分呈現出“鞭打”力量和方法的技巧,還必須與下肢動作充分的協調并相互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傳球效果。
2.3 接球的方法和技能技巧
軟式壘球的“接球”,是學生學習了解軟式壘球比賽技戰術及其競賽規則的基本要素。這是因為,在比賽中,如果無法準確接住同伴的傳球,就必然影響比賽戰術的正常實施而直接影響比賽結果。 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征的特異性,首先,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接球動作”和方法;其次,在練習時,兩眼緊盯來球并充分作好“接球的準備”;最后,根據來球的方向、快慢速度,如:平直球、 地滾球和高飛球等等,快速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直到將球接到手中。 練習過程中,將學生分成人數不同的、多種形式的合作小組,采用教師統一發令,分組集體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相互觀察,相互糾錯,同時加強學生之間的互評,目的在于共同改進不正確的和多余的錯誤動作,從而提高“接球”的準確性和實際效果。
軟式壘球引入課堂的時間不長,對“傳接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討,不斷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并用正確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掌握動作技巧、提高技能的同時,運動技術水平也得以提升。從而真正將體育運動與個人發展結合起來,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閆榮.試論中外大學體育教育觀念的比較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45,147.
[2]王立文.中學開展并推廣軟式壘球的研究[J].教學研究,2015 (15):117.
[3]付新星.開發軟式壘球課程,開展陽光體育活動[J].考試周刊,2014(95):160.
[4]王一丁,王曼.軟式壘球運動對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2(26):155.
[5]宋倫忠.高中生全員實施軟式壘球模塊教學的嘗試[J].體育教學,2012(8):182.
G848
A
2095-2813(2016)12(c)-024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240
姚瑤(1964—),女,漢,四川安岳人,學士學位,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