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蔡各莊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100)
?
簡析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
王松
(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蔡各莊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100)
摘要: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這個人數學基本素養的高低,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智力發展。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計算方法要合理靈活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這個人數學基本素養的高低,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智力發展。而如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們經常因為學生“計算錯誤”而苦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昆圖斯-恩紐斯曾經說過“習慣比天性更頑固”。而習慣伴隨人的終生,也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不例外,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以下的良好習慣,要把計算習慣教育當作一種人生的教育。
首先,應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這一習慣在數學中主要體現在書寫數字和運算符號,認真書寫的習慣可以減少書寫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端正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這也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其次,培養學生良好的讀題和審題的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往往學生因為觀察題不夠仔細,產生一些錯覺,就會出現抄錯或遺漏數及符號,出現錯誤。再次,使學生養成認真驗算的習慣可大大降低計算錯誤率。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從小就對工作認真負責的良好習慣和態度。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數感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良好的數感使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教學中,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應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計算也不例外。我們都清楚,計算源于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的大小,在運算過程中,聯系數的大小進行計算,能夠使學生體會到算式的結果的大致范圍,這樣,但計算結果與正確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時,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就意識到,并加以改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個別教師不夠注重對算理指導和講解,只關注計算方法的指導。《課標》強調:“增進對運算意義的理解。”在教學時,應結合實際問題理解算理,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算理的抽象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教學中盡可能通過直觀演示等手段化抽象為具體,通過教具演示、學具操作、聯系實際等方法,幫助學生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讓學生探索感悟算理,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容易產生錯覺和思維定勢的特點,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相關的變式練習,讓學生結合算理進行辨析比較,促進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口算能力,強化學生估算意識,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計算的基礎,任何計算都是建立在準確、熟練的口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于提高學生計算速度有很大的幫助;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估算能夠在短時間內估計出運算結果的近似值,是檢驗計算結果正確性的工具,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能很快估測運算結果的大致范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驗算的效果,是學生走向社會的一項必備技能,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口算和估算有極其廣泛的應用。所以,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進行口算、聽算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簡便計算是一個切實有效提高學生計算速度的方法,更是重要的數學思維能力。簡便計算主要是運用一定的運算定律,如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還有一些減法和除法的相關運算規律,將一些繁瑣的計算簡化成較容易的計算。巧算主要是結合算式各數的特點,靈活選擇計算方法,從而快速、準確地算出結果。簡便計算和巧算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對學生思維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大了簡便和巧算方法的教學力度。
讓學生記住一些常用數據,可以提高簡便計算速度。如:和或積是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兩個數;學習了圓的有關計算時,讓學生熟記π的2—10倍等。這些特殊的計算結果在學習中經常出現,熟練地掌握,在計算時會提高計算效率。對學生簡便計算意識的培養也是很關鍵的,引導學生動筆計算,先思考能否簡便計算,選擇恰當的運算方法進行計算,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學生的方法,還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巧算主要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平均數》一課時,在讓學生獨立計算例題的結果時,由于算式很長,數比較大,計算很繁瑣,學生出現的錯誤五花八門,主要是求和出現問題極其嚴重,學生的計算準確率非常低。對此,我結合例2對學生進行巧算的講解,列式為(144+146+142+145+143)÷5,對于括號里的求和計算,可引導學生將140作為基數,先算出5個140的積,然后算出把五個數超出140的部分加起來,再把兩者合起來,最后再除以5。讓學生養成巧算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此外,堅持計算的跟進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對于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堅持每天練,讓學生養成計算的好習慣,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小學數學教師》
[3]《潘小明:數學生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