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安徽 亳州 236800)
?
形成性評價研究綜述
寧靜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安徽 亳州236800)
摘要: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障。本文主要闡述了何謂形成性評價,以及形成性評價的國內外學者專家對其的研究綜述。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又叫課堂評估,基于課堂的評估或是課堂評價。“促進學習評估”也是和“學習評估”區分開來用的。Black&William于1998說:“盡管使用了不同的術語,但是它們意義是相同的。自從1967年Striven首次使用“形成性評價”這一術語,國內外很多研究者已經在不同的領域進行了實質性的研究。形成性評估是為學生的進步提供附加的定性信息的持續性評估。有了迅速的言語反饋,學生們能夠方便的控制他們的學習過程。在他們的全面審查中,把形成性評價定義為“圍繞所有教師和學生們實施的這些活動,提供一定的信息作為反饋,改進他們的教學和學習過程”。
項目教學法和形成性評價是相輔相成的,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們要通過分配任務,搜集資料,進行調研,和展示成果幾個部分組成,這幾個過程中都有形成性評價的手段參與其中,只有這樣,老師才能了解到學生項目的完成情況,才能知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對于學習的態度,能力的體現,和素質的提升。而形成性評價包含著項目教學法,對項目教學的評價是形成性評價的一個層面,更有利于形成性評價的進行和開展。所以基于項目化教學法的英語教學時適合高職基礎英語改革需要的。
二、形成性評價研究綜述
國外就教育評價已經進行很多相關研究。它經歷了四個階段:1、測量階段(20世紀初—1930s);2、描述階段(1930s-1950s);3、判斷階段(1950s-1970s);4、社會建設階段(1970s-present)。每個階段都有其顯著的特征。
在第一階段,Thomdike的《精神和社會測量引言》被認為是測量方面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獻。在這個階段,術語“評價”和“測量”象征同樣的意義,而“測量”使用的更廣泛。評價的目的主要是測量學生的個性而不是教學方法。
第二階段,描述階段最明顯的標志是泰勒著名的“八年研究”,這表明教育結果應該在設計教育目標之前評價。
在審判階段,一批人物的出現,如Provus,Hammand Eisner,Cook,Scriven和Stufflebeam等引發了評價革命的爆發。他們更關注是否能提高教學和學習活動而不是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在同一時間,術語“形成性評價”首次被Scriven1967年在其經典論文《評價的方法>中提出。
在社會建設階段,各種模式似乎和本時期的泰勒的目標獲得模式進行競爭,而“多”功能體現在教育評價的每一個方面。另一個明顯的發展是相當多的關于評價的文獻被出版。選擇的產生和發展顯示了西方的評價體系正迎著人類發展學走來。
但是,相對于國外,國內對教育評價的研究是不夠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在形成性評價方面。教育評價在中國是一個相當新的熱門話題。但對評價的研究近幾十年來從未停止,特別是對測試的研究。測試被誤解為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在教學過程,評價被誤用來培養學生的考試能力;
而多元化評價目標、評價策略和評價方法被側重于知識的一維測試所取代。這些測試,等同于于評估,給語言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然而在2001年新課程改革之后,教師們開始對評價,尤其是評價形式和功能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同時,高等英語課程要求的革新要求要調整高校英語評價的方式。它提議建立一種多樣化的評價模式,與傳統的單一的以考試為主的模式區別開來。新的評價體系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尤其是側重形成性評價的使用,強調對學習者全面使用用英語的評價,這樣應該能使高校英語教學更有效。形成性評價逐漸成為流行術語。很多專家和教師研究在理論和時間方面對這個主題理論進行研究。一系列的和評價相關的研究論文和報告公開發表,充實了我國的教育評價領域。
然而,由于新課程的改革,基礎教育中的評價研究轉向了形成性評價。關于基礎教育的形成性評價文獻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學老師熟悉并開始使用形成性評價。國內的許多研究者如羅少前于2001年,田貴森于2003年,于明2004年聚焦于形成性評價在中小學的應用。近幾年也有一些老師把形成性評價引入高校英語教學中來,比如2004年的王和謝,2007年的丁志銳,2007年的楊光榮和2009年的夏敏等人都把形成性評價引入到高校英語教學中來。
三、總結
從上面的國內外研究綜述里,我問清楚的知道,國內外研究項目教學法的大有人在,但是把他們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領域的實證研究案例不多,把項目教學法對于高校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結合起來選題比較新穎,研究起來也有很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文明.高職項目教學理論與行動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蔣璇.中職專業英語開展項目學習的可行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09-01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省級項目2015gxk117,jyxm532,jyxm534院級項目2013bzjyxm03
作者簡介:寧靜(1985-),女,漢族,安徽亳州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