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霞 劉麗江 萬巧英 閔翠蓮 高 靜 張銀霞
(西北民族大學超聲科,甘肅 蘭州 730030)
?
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師頸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趙曉霞 劉麗江 萬巧英 閔翠蓮 高 靜 張銀霞
(西北民族大學超聲科,甘肅 蘭州 730030)
目的 調查民族高校中老年教師頸動脈粥樣硬化(CAS)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法抽取西北某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師,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和生化指標測定,統計各民族CAS患病率,并對相關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7個民族511例樣本中,漢族CAS患病率最高(69.46%),其次為回族(67.86%)和藏族(60.00%)、蒙古族(50.00%)、裕固族(40.00%)、滿族(37.50%)和東鄉族(33.33%)。CAS組與非CAS組年齡、體重指數、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差異顯著(P<0.05),而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高尿酸血癥、代謝綜合征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西北某高校漢族中老年教師CAS患病率較高,體重指數、高血壓、吸煙可能是CAS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頸動脈粥樣硬化;患病率
動脈粥樣硬化(AS)主要表現為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窄等〔1~3〕。頸動脈AS(CAS)多見,并且多早于冠狀動脈〔4〕,也是引起腦卒中的最常見原因。頸動脈超聲檢查是AS病變檢測的重要窗口,已成為評價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預防和控制腦卒中的重要手段〔5〕。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而少體力活動的高校教師,腦卒中、冠心病等血管疾病方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且逐步年輕化〔6〕。本研究旨在探討西北某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教師CAS的危險因素。
1.1 一般資料 從西北某民族高校教師人群中抽取≥45歲的7個民族中老年教師511例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男268例,女243例,同時進行既往史、民族、年齡、性別、吸煙等問卷調查,測量身高、體重、血壓,檢測血糖、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清尿酸(SUA)、肌酐(Cr)、血尿素氮(BUN)。漢族男177例,女157例;藏族男36例,女34例;回族男32例,女24例;蒙古族男15例,女17例;滿族男1例,女7例;東鄉族男4例,女2例;裕固族男3例,女2例。按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MI)進行分組,并根據頸動脈超聲改變設為頸動脈內-中膜增厚(CAS)組及正常對照(非CAS)組。一般資料見表1。
1.2 樣本選擇 采用單純隨機抽樣的方法,即從高校人事科獲得≥45歲教職工工作證號,并進行編號,采用計算機產生隨機數字表法確定納入研究人群。
1.3 頸動脈超聲檢查 采用日本東芝公司產Nemio XG型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使用變頻探頭,頻率7~11 MHz。由專業人員操作,常規檢查雙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椎動脈,檢測指標:血管內中膜厚度,管腔內斑塊的部位、大小、數量、回聲特點,管腔是否存在狹窄或閉塞,灰階超聲測量病變血管殘余管徑和原始管徑,彩色多普勒測量狹窄處及近端、遠端血流速度,確定管腔狹窄程度。
1.4 生化檢驗 應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1.5 診斷標準 頸動脈檢測標準: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1.0 mm為內膜增厚,IMT≥1.5 mm定義為斑塊。IMT增厚和斑塊形成則為CAS〔7〕。依據2004年WHO診斷標準〔8〕,將BMI>24 kg/cm2為超重。依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制定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9〕的診斷標準判斷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0,11〕:①既往已確診高血壓、糖尿病者;②排除其他繼發因素影響,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 不同民族和年齡CAS發病情況比較 漢族患病率最高,與藏族(Z=1.53,P=0.13)、回族(Z=0.24,P=0.81)、蒙古族(Z=1.69,P=0.09)、滿族(Z=1.80,P=0.07)、東鄉族(Z=1.73,P=0.08)和裕固族(Z=1.33,P=0.18)無明顯差異(P>0.05)。各年齡段患病率呈遞增趨勢,76歲及以上患病率達到89.7%,與46~55年齡段(Z=7.38,P<0.001)和56~65年齡段(Z=3.15,P=0.002)比較差異顯著,與66~75年齡段比較,無明顯差異(Z=0.46,P=0.65)。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s)
2.2 CAS組與非CAS組危險因素與保護因素分析 CAS組年齡、BMI、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高LDL-C血癥與非CAS組差異顯著(P<0.05),而高TC血癥、高TG血癥、高尿酸血癥、代謝綜合征與非CAS組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2.3 CAS發病率相關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是否發生CAS為因變量,以與CAS相關影響因素為變量,進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BMI、高血壓、吸煙史為CAS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2 各名族不同年齡段患病率統計〔n/n(%)〕
與76歲以上比較:1)P<0.01,2)P<0.001

表3 發生CAS相關因素分析(n)

表4 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CAS所導致的腦血管意外均是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12〕。CAS的病理改變主要為雙側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處、頸內動脈顱外段的血管壁僵硬,內膜、中膜增厚,內膜下脂質沉積,斑塊形成及管腔狹窄,其與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死、腦卒中等有密切關系,且頸動脈位置表淺、檢查可重復性高,因此,CAS可以作為反映全身動脈硬化的“窗口”〔13,14〕。任雅芳等〔15〕對CAS斑塊相關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研究顯示高齡、吸煙史、入院收縮壓值較高為CAS斑塊產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季宏等〔16〕發現男性、LDL-C、白細胞介素(IL)-6是CAS的獨立危險因素;唐妍妍〔17〕研究提示年齡、吸煙、腦梗死、高血壓、TG、TC及LDL-C增高、糖尿病是CAS的主要危險因素(P<0.01或P<0.05);陳新等〔18〕對中年人群CAS危險因素分析后指出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高TC血癥等與CAS關系更為密切;洪玉娥等〔19〕通過對196例腦梗死患者及104例非腦梗死患者行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后發現,CAS斑塊的形成與高齡、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等因素有關。以上文獻報道結論與本研究相一致,表明高校不同民族中老年CAS患病率及危險因素與其他人群具有差異的同時也有相似之處。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所抽取的樣本具有局限性,結論不能較大范圍地推廣;②調查的樣本量有限,不能較全面地反映各民族的患病率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高校中老年教師應注意體重、血壓及吸煙的控制,同時均衡營養膳食,培養合理的生活習慣。同時還需要開展更加廣泛有關CAS知識的宣傳,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版社,2008:258.
2 李葵花,王喜福,李 璐,等.高尿酸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4;22(1):85-9.
3 閻 雨,何陽陽,方蓮花,等.巨噬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14;49(1):7-10.
4 Lemne G,Jogestrand T,de Faire U.G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in borderline hypertension〔J〕.Stroke,1995;(1):34-9.
5 Wang L,Xiong Q,Zhang C.Application of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in screening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cerebral stroke〔J〕.Chin J Geriatr Heart Brain Vessel Dis,2013;2:7.
6 王曉紅,李建平.高校教職員工頸動脈內膜斑塊檢出率及其臨床意義〔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3;22(1):57-9.
7 華 揚,何 文.血管超聲檢查指南 〔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9;18(10):913-20.
8 Tan CE,Ma S,Wai D,etal.Can we apply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defini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to Asians〔J〕?Diabetes Care,2004;27(5):1182-6.
9 諸俊仁.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10 Chalmers J,Mac Mahon S,Mancia G,etal.Guidelines sub-committee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J Hypertens,1999;17:151-83.
11 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Diabet Med,1998;15(7):539-53.
12 劉長建,黃 佃,劉 晨,等.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手術技術和經驗〔J〕.中國血管外科雜志 (電子版),2010;2(2):102-4.
13 Anand SS,Yusuf S,Vuksan V,etal.Differences in risk factors,atherosclerosi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tween ethnic groups in Canada:the study of health assessment and risk in ethnic groups (SHARE)〔J〕.Lancet,2000;356(9226):279-84.
14 Kastelein JJP,Wiegman A,Groot E.Surrogate markers of atherosclerosis:impact of statins〔J〕.Atheroscl Suppl,2003;4(1):31-6.
15 任雅芳,張淑玲,張道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相關危險因素的 Logistic 回歸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0):55-7.
16 季 宏,卞茸文,婁青林,等.頸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6(9):769-72.
17 唐妍妍.腦梗死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綜述,2012;18(16):2728.
18 陳 新,陳曉虹.中年人群頸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3):31-2.
19 洪玉娥,吳 倩,賀 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其危險因素與腦梗死的關系〔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9;22(3):212-4.
〔2015-07-14修回〕
(編輯 苑云杰/杜 娟)
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項目(No.31920130069)
劉麗江(1970-),女,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糖尿病血管病變研究。
趙曉霞(1970-),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動脈硬化超聲診斷研究。
R181.3+2
A
1005-9202(2016)20-5142-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