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歷史教學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新課程呼喚綠色的課堂,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應進一步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由此獲取新知,學會學習,觀察世界,學會做人和做事。
關鍵詞:新課程;歷史思維;現代化
新課程呼喚綠色的課堂,以人為本,關注人性,突出發展,充滿活力。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歷史教學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歷史思維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認識過去和現在,并預見未來的智力活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結合歷史教學的學科優勢,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針對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淺談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有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所謂歷史思維能力,即能夠再認知和再現歷史事實,解釋歷史現象,分析、評價歷史客體,闡述、揭示歷史規律的能力。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思考過程中建構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透過歷史現象看到現象背后的本質,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學以致用,指導自己的實踐與成長。俗話說,歷史雖然不能重演,但是歷史卻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它總是以看似偶然的發生,告訴你實屬必然的結果。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二、踐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優化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新課程改革主張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通過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營造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具體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學生對于所學的歷史知識、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都有自己的關注點。他們對歷史人物的生平趣聞很感興趣,而對教材中所述的內容持懷疑態度。因此,每當講到他們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的時候,我會鼓勵他們踴躍發言,談談自己對歷史人物形象的看法,我再適時進行引導。任何一個歷史人物都要放到當時的歷史事件中去,從時代背景的角度進行分析。我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索歷史規律、歷史真相,進而提升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與此同時,我積極運用興趣小組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活躍開放的課堂氣氛。根據授課內容,將有同樣看法的學生分成一組,再讓他們自由闡述自己的認識。為了能夠有效地說服對方,他們紛紛進行探究式自主學習,甚至會主動與我探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在主動探究、分組討論中形成了歷史思維,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課外教學資源,深化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現在的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我們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各種信息資源通過網絡、電視等媒介迅速而廣泛的傳播,我們要善于運用這些資源和媒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其能夠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多角度的闡述。例如,現在很多學生對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節目很感興趣,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多元化思維,也可以成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切入點。在講必修三專題一第二課《漢代儒學》中漢武帝采納董仲舒思想主張的原因時,我引用了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教授總結的人世間成功因素的“四個行”。首先,自己得行。董仲舒一生勤學刻苦,學識淵博,在景帝朝已經做了博士。其次得有人說你行。漢武帝認為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有利于鞏固自己的統治,漢武帝說他行。再次是說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漢武帝是大漢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當然行。最后就是你自己的身體也得行。如果董仲舒身體多病,英年早逝,那么也就不會有后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強化歷史知識的基礎上,我適當地進行引導,一個人的成功絕非那么簡單,也不會一帆風順。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冰心有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實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授之以漁,非授之以魚”,學習歷史是為了正視現在和展望未來,要在歷史教學中,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能力培養的基礎上獲取新知,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觀察世界,學會做人和做事。
參考文獻:
[1]李全偉.新課程下初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J].百色學院學報,2003,16(6).
[2]彭永俊.試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下半期),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