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曈(隆陽區文物管理所,云南 保山 678000)
淺談金雞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策略
馬曈
(隆陽區文物管理所,云南 保山678000)
金雞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其文化內涵正在流失,整體環境正在遭受破壞。根據歷史文化名村的具體現狀,應努力爭取中央、省市資金,合理規劃。加強規范管理,精心設計精致建設以提升歷史文化名村的內涵和品位。
歷史文化名村;保護;修繕
(一)建設性破壞日趨加劇。在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部分干部、村民沒有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意識,因此村落雖保留著原有空間格局,但是村內插建了一些現代建筑,與歷史形成的村容村貌很不協調。極大的破壞了歷史文化名村的整體協調性。究其原因在于金雞歷史文化名村中的許多建筑年代已非常久遠,居住環境普遍比較落后,排水、供電、衛生、抗震能力等已無法滿足現代居民的生活需求,許多建筑已瀕臨倒塌無法居住,但修繕成本又遠高于拆舊建新,于是不少村民選擇棄舊建新或直接拆舊建新。因此導致多年來歷史文化名村核心保護區內現代建筑物陸續拔地而起,古村落傳統風貌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給各級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歷史文化名村的戰略舉措帶來極大的挑戰。
(二)歷史文化名村的整體環境亟待改善。由于金雞鄉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傳統建筑年久失修,為保存其完整性帶來了困難;名村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陳舊簡陋,遠不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給改善和整治環境帶來了困難,同時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還是以四方街為例,這里共有住戶80余戶,所居住房屋屬土木結構,各戶之間隔墻均為木板,多數房屋已開始傾斜,木材早已蛀蟲,但一間房屋的修繕涉及鄉鄰幾戶,難以統一。再加上四方街的集鎮功能和整體形象缺失,沒有給排水系統,供電線路老化,消防設施不健全,沒有公廁,整體建筑面貌破爛不堪,地面高低不平,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水飛濺。
(一)重視制度建設,加強規范管理。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區鄉兩級政府應高度重視,組建由農業、住建、文化、宣傳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協調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工作,建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信息系統,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存狀況和保護規劃進行動態監測。嚴格貫徹執行國家《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條例》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盡快制定《金雞鄉歷史文化名村核心保護區農戶住房拆舊建新管理規定》,其中要特別強調核心保護區范圍內農戶住房不得拆舊建新,只能修繕,且按照修舊如故、古色古香標準進行。新建房屋必須符合金雞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及金雞鄉旅游特色小鎮規劃,房屋體量、圍墻、門、窗、屋頂等必須按照規劃編制部門提供的戶型、建筑風格建蓋。同時要求農戶必須與社區簽訂不亂堆亂放保證書及修舊如故保證書。積極管理好每間房屋的一磚一瓦一根木頭。積極爭取資金,加大投入,努力與農戶一道建設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的金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二)關注系統和靈魂,注重原真性保護。金雞鄉歷史悠久,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并留下豐富的新石器文化遺址。西漢武帝時開西南夷,遷徙秦相呂不韋后裔至此,置不韋縣(公元前109年),曾與哀牢國長期共存。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歸漢,在此設永昌郡。在中原漢文化與哀牢夷文化長期的碰撞和交融中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體的永昌文化悠久的歷史給金雞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景觀,著名的有古戲臺、文昌宮(“保山軍民抗敵的動員大會”會址)、四方街、張家祖廟(“4.15”武裝起義遺址)、老澡塘、插戟石、呂公祠、點將臺、新石器遺址、不韋城遺址等;悠久的歷史還造就了不少名人韻士,著名的有呂凱、杜文秀、廖鶴、蘭馥、張鴻翼、孟循時等,加上一些獨有的民俗傳統,這些珍貴的歷史積淀都是不可再生、無法替代的文化資源。其價值在于它的活態性和系統性。因此,歷史文化名村保護不能只關注古建筑、古橋、古井、古樹等實物,也應關注農業生產、鄉村生活、原生態文化,原生態生活方式的有效傳承。
(三)加大投入,在開發利用中保護。四方街位于集鎮中部,是金雞村的地理中心,古今依然。四方街的開發建設主要分為三大塊,第一塊修復古戲臺并適當擴大臺下街門,將四方街、文昌宮、古戲臺、季平街、點將臺(北側有新石器遺址、不韋城遺址)等歷史、文化單元有機地聯系起來。金雞早有滇劇窩子之稱,恢復古戲臺后,可進行戲曲表演,使其名副其實。第二塊重建文昌宮,修建供奉孔子的大殿及魁閣,一、二殿辟為圖書室等文化活動場所,三殿恢復孔子塑像供人瞻仰。每年農歷八月二十七孔子誕辰之日,舉行敬文祭孔盛會。第三塊為修復文廟街、武廟街,將路心青石板、鵝卵石重新鋪就,兩側居民住戶門窗統一仿古重修。二是建設老區文化園。為了繼承和發揚優良革命傳統,將金雞建設成為隆陽區乃至保山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擬投資在小墳山下建設老區文化園。園區分為三大塊,第一塊為“4.15”武裝起義紀念館,集中展示“4.15”武裝起義圖片、曾使用過的裝備,在館旁空地上矗立“4.15”武裝起義紀念碑,鐫刻浮雕,保護好張家祖廟及烈士墓。第二塊在小墳山半圓剖面上書寫“金雞革命老區”大字,將“4.15”歷史浮雕在剖面上,再建兩塊巨大的活動場地,建呂凱、廖鶴、蘭馥、張鴻翼、孟循時等著名人物陳列館。第三塊為金碧赤宮,建于金雞寺金雞窩附近。宮內為古建筑風格,內部展示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滇西抗戰時期的金雞;第二部分為不韋縣歷史;第三部分為建國后金雞的發展。宮外河邊立牌坊一座,書寫“金碧赤宮”。
具體操作中,要與四方街沿街住戶簽訂《四方街保護協議》,并要求四方街沿街住戶必須做到“五嚴禁一注意”(嚴禁大拆大建、嚴禁改頭換面、嚴禁亂潑亂灑、嚴禁亂搭亂拉、嚴禁堆放雜物、注意防火)。特別要做好防火工作,盡快對四方街住戶進行一次消防培訓,并由專業電工對整個電力線路進行一次檢修,破損電線及時更換;協商住戶10戶左右,按比例給予一定資金補助,要求按規劃部門所設計圖紙對房屋進行修繕,開好一個頭,起好示范引領作用;同時,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財政資金扶持,用三年時間對整個四方街進行一次全面修繕,對四方街的電線管道入地,電力、排水系統等進行一次全面改造。通過上述措施,一個古色古香的四方街將展現出來。
總之,通過一定的保護、發展和打造,未來的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必將更加輝煌、燦爛。
TU984
A
1671-864X(2016)05-0029-01
宋如林(1980-),男,漢族,云南保山市人,文博助理館員,本科,單位:隆陽區文物管理所。研究方向:地方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