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國際互動中的國家利益與中美關系研究
梁宇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210023)
在國際政治中,國際行為體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它們之間利益關系的一個反映.中美兩國作為當今世界影響最大的兩國主權國家行為體,它們之間的關系發(fā)展一直是學術界熱議的話題。本文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研究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發(fā)展狀況,這對于建設新型大國關系,維護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有著重要意義。
國家利益;共同利益;利益分歧;雙否比較
在國際政治的互動過程中,國家利益的差異和矛盾是國際沖突的催化劑,而國家利益的一致和部分一致是國際合作的基礎。由于國家利益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在理想化條件下,給其做一個定量分析,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假設國際利益就是安全利益,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分別用X Y Z表示,那么國家利益Q=X+Y+Z,(一般說來X〉Y〉Z,這里的比較不是量的比較,而是其重要性次序).如果在國際社會中有兩個主權國家A國和B國,那么A國的國家利益是Qa=Xa+Ya+Za,B國的國家利益是Qb=Xb+Yb+Zb.在這里我將國家利益進行量化,并不是研究國家利益的總量,而是研究兩個國家的國家利益有哪些相同部分,有哪些分歧部分,因為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狀況,并不是由其利益總量決定的(更不用說利益總量是無法衡量的),而是由這兩個國家的相同利益和利益分歧之間的互動決定.在國家利益的互動過程中,是相同利益占主流還是利益分歧得勢直接影響這兩個國家的關系狀況。在這里我引入數學集合分析法,將兩個國家的國家利益看成兩個大集合,那么安全利益,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分別是它們的三個子集.在集合A與集合互動過程中將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如果集合{A}={X1 Y1 Z1}交集合{B}={X2 Y2 Z2}等于一個空集,表明AB兩國不存在任何共同利益,沒有任何談判合作的條件。實質上這種極端情況只能反映特定階段或者特定時期的國際關系狀況,因為兩個國家共同利益既受到利益本身客觀性的影響,又受制于國家利益主觀性的左右.誰也無法想象曾今數次發(fā)生戰(zhàn)爭的歷史宿敵法國和德國會在20世紀中期成立歐洲煤鋼聯(lián)營.同時,如果AB兩國發(fā)生軍事沖突甚至是全面戰(zhàn)爭,我們也不能說這兩個國家不存在共同利益,但是它卻向外界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AB兩國就目前情況看共同利益確實十分的匱乏,兩國關系狀況十分糟糕.
2.如果集合{A}={X1 Y1 Z1}等于集合{B}={X2 Y2 Z2},表明AB兩國國家利益完全相同,即有相同的安全利益、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然而國家利益具有主體性,作為國家利益的主體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政治制度,地理位置,人口國土等不可能達到完全一致,它們總會有差異性,差異即為矛盾.這說明無論兩個國家的關系再怎么融洽,利益矛盾始終是客觀存在的.也許在現實的國際政治中,我們會聽到某一個國家領導人會對它國發(fā)出友善的聲音,甚至說“你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然而這只能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外交口辭,它并不能證明這兩個國家的利益就真的能夠重疊了.
3.如果集合{A}={X1 Y1 Z1}交集合{B}={X2 Y2 Z2}等于一個不等的非空集合,那么證明AB兩國存在共同利益,同時也有利益分歧的存在。在國際政治互動過程中,無論是國際合作,還是國際沖突,都產生于這種情況.假設政府和國家決策者都是理性的,即在國際政治的博弈中,都是以本國利益最大化為出發(fā)點,那
么共同利益越多,利益分歧就越少,就能夠加強國際合作的基礎,弱化兩國對抗的風險;反之,利益差異越多,共同利益就會越少,就會增強國際沖突的因素,減少國際合作的可能性.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并存符合現實國際政治狀況.單方面全盤否認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任何一方的存在都是與現實的國際政治狀況相違背的。
中美兩個國家有著不同的國情和歷史文化,而且政治制度,價值觀念等都有著較大的差異,這也就決定了它們的利益矛盾的客觀存在性。同時,作為兩個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它們在許多方面又有許多共同利益。正如1997年10月24日,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就國家利益發(fā)表的演講中宣稱的那樣——中美在六個方面存在共同利益;維護全球和平繁榮與穩(wěn)定,在亞太地區(qū)建設性合作,防止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打擊販毒和有組織的國際犯罪,經貿關系,環(huán)境與能源保護。①中美之間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交織在一起,使其利益關系變得十分復雜。由于對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的判斷離不開人的因素,在這里我們假設,政治生活的人(主要是一些政治精英們)都是理性的,即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聰明的政治家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處理對外關系時必定會信奉這一點——共同利益大于利益分歧將導致兩國合作,反之亦然。
那么問題就來了,怎么去評估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的大小關系?在這里我們很難建立一個數字模型去比較是共同利益大還是利益分歧大。正因為如此,關于中美關系,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一些學者認為,中美兩國利益分歧大與兩國合作的空間,主要以米爾斯海默為代表的進攻現實主義,他們甚至直言不諱的認為中美必將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還有一些現實主義學派,認為中美兩國廣泛的共同利益能夠抑制住兩國之間的摩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2016年3月19日的“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基辛格表示:中美之間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一旦發(fā)生沖突會使整個世界動蕩。②對中美關系的兩種不同看法,實質上是對共同利益與利益分歧之間關系的不同看法。作為一個負責人的政治領導人應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理性評估自身與他國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之間的大小關系?
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面對判斷兩個事物大小或者重要性關系時,常常會設想沒有這兩個事物,會出現什么不同程度的損失,最后結論是反映損失程度大的一方與自身關系要更加密切,它的重要性要大于后者。根據這種邏輯思維,筆者提出一個雙否比較模型,即可首先否認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的某一方而,再比較兩種后果的嚴重程度和所需付出的代價,帶來損失程度大的一方重要性說明其對自身生存發(fā)展關系更加密切,其重要性要大于帶來損失較弱的一方。該模型具體實施路徑如下:
否認共同利益→帶來危害一→否認利益分歧→帶來危害二→比較危害一和危害二的代價→兩害取其輕。現在我們就用雙否模型來評估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和利益分歧的關系。首先我們否認的是兩國的共同利益,這將出現兩國全面對抗,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和政治上的,還將帶來軍事戰(zhàn)爭風險。在上面的集合模型中,我將國家利益分為三個子集,即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由于安全利益在國家利益中往往處于關鍵位置,而且也是一些領導人關心的敏感問題,所以在此,我以安全利益為例來分析中美兩國利益分布狀況。
就安全利益而言,毋庸置疑,兩國都是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而且兩個國家都有一定規(guī)模的核武庫,所以從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的角度看,中美兩國和平共處符合兩國的安全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這也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最近所說——“我們都堅信中美兩國之間如果出現沖突的話,會讓整個世界陷入動蕩這將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③從國際政治地區(qū)安全來看,朝鮮半島的穩(wěn)定,中東恐怖主義盛行等問題需要中美兩國攜手解決,兩國都不希望這些問題到最后走向戰(zhàn)爭。
安全利益分歧同樣存在,美國從奧巴馬政府上臺之初就提出了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這一戰(zhàn)略表面上是奉行現實主義堅持的均勢,實則是遏制中國為核心,來維護美國的領導地位。為了實施這一戰(zhàn)略,美國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將其大部分的軍事力量部署亞太,尤其是其海空軍力量,這包括把其4代隱形戰(zhàn)機F22部署到其盟友境內,同時有軍事專家指出,其世界上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也將部署到西太平海域,更有多次把戰(zhàn)艦開往中國南海島礁12海里,鼓吹南海航行自由化,這樣的一系列軍事大動作,從國際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戰(zhàn)略威懾和挑釁。美國這種遏制與中國反遏制構成了一對矛盾體,是其形成了安 全利益分歧。
中美兩國正如上文所分析一樣有著許多共同的安全利益,那么如果這兩個大國都不是理性的政治實體,換句話說兩國領導人都沒看到這些共同利益會導致哪些后果呢?最根本的恐怕是兩國的對話大門會永遠鎖上,而且這把鎖會無法可解。在處理分歧時,兩國恐怕會肆無忌憚,采取種種不顧后果的沖動行為。最終可能導致直接的軍事沖突,由于兩國都有能摧毀彼此的核武器,世界核大戰(zhàn)的風險將會越來越大,人類文明將會毀于一旦。其后果可用如下圖例表示:
否認兩國共同安全利益→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徹底終止→戰(zhàn)爭風險大增(軍備競賽)→全面大戰(zhàn)而引發(fā)核戰(zhàn)→人類生存危機
(圖示一)
同樣,作為非理性的領導人否認兩國安全利益分歧,也會對兩國帶來一些后果。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主權,自身國家利益將嚴重受損,看不到兩國利益分歧,就會一味的妥協(xié),追求所謂的和平。當看到美國軍艦闖南海時,我們可能會無所作為,甚至還幻想敵人是友好的,最后必將縱容對方,就像二戰(zhàn)時英法對德國的綏靖一樣,明明利益分歧已經尖銳到無可調和的程度了,英國首先張伯倫還自認為可以與德國成為好朋友。從美國角度看,美國政府如果否認了兩國利益分歧,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有利于兩國關系的緩和,但從美國國內政治看,美國執(zhí)政黨將面臨下臺的風險。其后果可用如下圖示表示:
否認兩國安全利益分歧→一方可能出現利益受損→國內政治混亂→執(zhí)政黨面臨下臺的風險
(圖例二)
現在我們需要評估圖例一和圖例二的危害程度,很明顯圖例一中反映的是整個人類的生存危機,圖例二中只顯示了執(zhí)政黨地位危機。從危害程度來看,否認了共同利益,雙方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否認利益分歧。從而進一步說明,兩國共同的安全利益是大于兩國安全利益分歧的。
同樣,根據雙否比較模型,同樣能證明中美兩國共同經濟利益大于其利益分歧,最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兩國共同利益大于利益分歧。在國際政治互動過程中,共同利益大于利益分歧,將會促進國際合作。然而,美國國內有一些政客們,仍然不時地發(fā)出一些好戰(zhàn)言論,一味的把中國的和平崛起看成是一種威脅。美國這一類膚淺的政治家們實在是不得不讓我們恭維。
注解:
①金衛(wèi)星:《中美關系史綱(1784-2010)》,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第266頁
②基辛格:《中美之間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6-03/19/c_128814429.htm,登錄時間:2016年4月10日
③基辛格:《中美之間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6-03/19/c_128814429.htm,登錄時間:2016年4月10日
D815
A
1671-864X(2016)05-0118-02
梁宇,男,漢族,湖北十堰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政治專業(yè)。